巴菲特已成美国金融霸权的符号,讹诈日本基本得手!然后呢?

李国魂 2024-06-07 19:17:09

巴菲特:让我认输吗????

6月3日,美国纽交所早盘期间突发重大故障。“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瞬间暴跌99.97%,几乎清零;全球金矿开采巨头巴里克黄金同样遭遇99%的跌幅。另有纽斯卡尔动力公司等在内的47余只股票价格同时出现暴跌。纽交所采取紧急措施后宣布所有个股恢复正常交易。

纽交所指出此次故障的原因可能与软件更新有关。同时,纽交所集团股票交易所与其他UTP交易所共同决定,撤销所有由于CTA SIP报价问题相关的错误交易。

一石激起千层浪。

难道引起全球资本惶恐的这一事件仅仅是纽交所解释的技术故障吗?

为什么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遭受重创?

作为犹太裔的巴菲特,这和美国刚刚同通过的《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有关联吗?

或者是检验巴菲特到底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能量有多大?

也许有人要让巴菲特自己体验一下自己说的“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至理名言?

到底是技术故障还是另有图谋?

我认为,巴菲特正在引起全球资本市场公愤,华尔街尤为如此,日本人也绝不会自甘寂寞。而当巴菲特完全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符号时,一切都会发生。

一、巴菲特已经深知,苹果股票将会成为自己的最大隐患

今年中国的“618”到来之际,苹果罕见大幅度降价加入到了让利促销活动当中。最新款的iPhone 15系列手机进行了罕见的大幅度价格下调。其中最高价iPhone 15 Pro 1T版下调2300元。市场分析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提供的数据显示,苹果此次降价幅度是苹果公司史上力度最猛的降价促销。

巴菲特前四大卖出标的分别是:苹果,派拉蒙环球、惠普、Sirius XM(SIRI.US)

IDC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iPhone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近7%,排名从上季度的第一跌至第四。苹果刚刚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一季度iPhone业务全球收入为459.63亿美元,同比下降10.46%。其中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163.7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78.12亿美元相比下降8.08%。但是,占比依然高达36%。

二、如果对苹果彻底封禁,对巴菲特、对华尔街、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根据手机中国和Canalys公司机构的统计,从2011年到2023年,苹果在中国共销售4.7亿部!如果包括从我国港澳以及海外带回来的港版、日版、美版、欧版等,早就超过了5亿部。

按照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的荒唐逻辑,苹果手机就是躺在中国日夜向美国传输中国数据的谍机。准确说,雷蒙多的话实际就是逼迫中国出牌,对着苹果亮出杀手锏。

设想一下,一旦对苹果下达封禁令,会是一幅什么景象?难道仅仅是引起华尔街金融大厦的倾覆吗?

实际我们已经从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苹果的大幅减持看到了巴菲特的巨大隐忧。

自2023年第四季度减持1000万股苹果股票开始,巴菲特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减持苹果股票。今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减持1.16亿股苹果股票,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大幅下降12.83%。占投资组合比例为40.81%,现持有 7.89 亿股约 1500 亿美元。去年,精明的巴菲特曾经斥责苹果公司库克从中国转移生产线愚蠢透顶。而如今对苹果公司的操作自然与此密切相关。所谓的继续看好仅仅是安慰市场不要大幅抛售的安慰。想想看,苹果垮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雪崩,带给美国的自然是一幅华尔街大厦相继倒塌、美国国家庞氏骗局的彻底毁灭的惨状景象。

摩根大通的统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近年来购买美国短期国债行为非常激进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季度现金储备达到1890亿美元,创纪录新高。加上巴菲特手头持有的现金,总计超过2000亿美元。巴菲特对此解释,目前市场上没有好的投资标的,而全球其它市场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持有现金头寸是更好的选择。

摩根大通的统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近年来购买美国短期国债的行为非常激进,这家由“股神”巴菲特控制的企业集团目前已拥有整个美国国库券(T-bill,期限等于或小于1年的美债)市场3%的份额。

巴菲特的这几句话,就彻底道出了目前美股距离风声鹤唳景象在毫厘之间。

三、巴菲特秉持美联储旨意,正在把控日本经济金融体系

已经西去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的那句话:“做美国的敌人可能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在美国政府尤其是财政部、商务部、美联储的授意下,美国投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多家对冲基金和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惠誉(Fitch)建立起密不透风的联系。标普、穆迪、惠誉垄断评级,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包揽发行承销,花旗、摩根大通等财团及AIG等保险公司占尽资金通道,分别充当围猎目标国家、公司所需链条上的资金提供、设计、制造、包装、推销的角色。而利益输送的坦途,让他们即使身陷信任危机也屹立不倒。

看懂评级机构的出身就知道答案。

穆迪的最大股东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股比例13.44%,断崖式领先;先锋领航集团7.21%;TCI基金管理公司5.73%;贝莱德基金4.06%;富基金管理公司3.63%。

就是面对美国,巴菲特绝不做亏本买卖。2023年11月,正当巴菲特计划大举吃进美国国债时,穆迪及时对美国国家信用做出展望为负面的评级,以最快的心照不宣,阻止了巴菲特答应政府和财政部央求的买进国债的行动。

2023年股东大会: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日元崩溃,日本自救还需要美国批准。美国对日本财富的收割,直接让93岁的巴菲特走向前台。巴菲特以捧杀日本经济为武器,以介入日本金融核心资产为路径,以日元贷款运营无本买卖。疯狂杀跌日元的最终结果是,以微小代价完成对日本的收割。巴菲特甚至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放言:20年后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就是日本和美国。这种捧杀,自然让日本很受用,巴菲特叫怎么干日本就怎么干,就连日本为何干预本国汇率都成了美联储和人财政部必须点头同意的可悲地步。

看看日本仅十五年的经济运行轨迹,稍懂经济学常识的人也不至于说出巴菲特那种无知的话来。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巴菲特自然是有其所图。

巴菲特增持日本五大商社赚80亿美元

巴菲特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穆迪的便利,如同瓮中捉鳖,控制着日本的信用评级,实施对日本资本市场的一茬茬收割。自2019年巴菲特发行首只日元债券以来,伯克希尔成为日元债券最大的海外发行商之一。过去40次债券发行中32次选择了日元。

日元贬值,巴菲特设下毒丸之计

自2020年8月,伯克希尔公司首次宣布持有日本“五大商社”(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三井和住友)5%的股份后,就一直加大在日本股市的投资。今年2月,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持有上述5家公司约9%的股份。自伯克希尔投资这五只股票以来,平均涨幅超过一倍。日经225指数超越1989年的历史前值38957.44点,创出历史新高。而日元兑美元,两年内接近50%的疯狂贬值,意味着巴菲特只需要动用不到50%的美元就可以轻松化解一切日元债务。

四、巴菲特看破不说破,深知美联储和七巨头的欢乐颂面临曲终人散结局

美国“七巨头(Magnificent 7)”中,现在微软的市值31445.04亿美元,市盈率36.41倍;英伟达29520.00亿美元, 71倍;苹果29981.20亿,30.23倍;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2021.34亿 27,1倍;亚马逊19101.83亿,51倍;Meta 12617.76亿 27.83倍;特斯拉5718.42亿,41.61倍。七巨头的市值接近15万亿美元,平均市盈率超过40.74倍,超过历史极值。七巨头对美股上涨的动力能量超过57%。

如果没有七巨头,美股回报率会怎样

七巨头现在就像是举着杠铃的举重者,等着有人来接过杠铃,但是,曲高和寡,只能是在华尔街自卖自唱的环境中寻找时机。苹果和英伟达的拆股就是以往贯用的伎俩。

苹果两次分拆

截至今年年2月15日,美股各大交易所的16786家公司,零成交公司3912家,成交额低于1万美元的公司2214家,低于100万美元的5354家,低于1000万美元的公司2566家。就是说单日成交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公司达到14046家,占公司总数83.68%。

2023年中美股市成交额图

五、美债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今年2月21日,国际金融协会(IIF)在《全球债务监测》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债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13万亿美元,增幅超过15万亿美元。新增债务中,55%的增量来自欧美发达经济体。发达国家债务总额升至208.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增幅最大。美国欠下全球最多的政府债务。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升至104.6万亿美元。

作为犹太资本看门人的美联储,巴菲特自然最熟悉不过。

2013年~2022年美联储上交给财政部的资金 图片来源:美联储官网

2023年,美联储亏损1143亿美元,而2022年全年盈利588亿美元。近十年,超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和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向政府上缴近1万亿美元的利润。2022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760亿美元,而2021年的规模更是高达1090亿美元。

显然,2022年开启的11次暴力加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5.5%。这直接导致美联储“稳赚不赔”的历史终结。意味着美国彻底陷入经济、金融、信用三重危机的叠加共振阶段难以自拔。

华尔街巨头们为何感到巴菲特的敏感让他们瑟瑟发抖?看看这组数据吧!

先锋领航投资(Vanguard Group)、富达资产管理(Fidelity)和贝莱德基金(Blackrock)是持有美国国债量前三大的投资人,分别持有5259亿、4615亿和314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旦爆雷,看看美国会遭遇比起雷曼兄弟的滑铁卢不知要大多少倍的杀伤力。

彼得森基金会分析表明,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比例在2011年达到峰值49%,但到2022年底已降至30%。在34万亿美元的债务中,国外投资者只占约27%,73%的份额是美国国内投资者,包括美国养老金、金融机构等。美联储和联邦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由30%增至40%。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未来十年美国国债可能激增20万亿美元,国债总量将突破50万亿美元,对应的利息支出增加至10.6万亿美元,未来10年的预算赤字将高达20.2万亿美元,占GDP之比将升至7%甚至更高。

美国银行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测算得出,到2033年,美国债务将在十年内增加到5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增加52亿美元。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显示,自加息周期开启以来,2022年美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浮亏达到620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忧,美国可能进入到“借钱还债,还债借钱”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一来要解决债务危机将更加艰难。“所有这些额外的借贷都会增加国债,而国债又必须以更高的利率来融资。”

硅谷银行等之所以遭遇挤兑破产,究其实质,关键原因都是将大量存款投向美国国债。国债利率飙升导致美债价格暴跌,最终演变成银行挤兑风波。

2023年3月10日到5月1日,美国五家大型银行相继轰然倒塌。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远超2008至2009年美国银行业倒闭的累计总资产规模。其中,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三大和第四大的倒闭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成为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之后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拥有2290亿美元的资产。美国国内的经济学家研究估算出将近200家美国银行存在和硅谷银行类似风险。

六、巴菲特牢记芒格的忠告,认为商业地产可能会崩溃

2023年5月1日,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警告,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似乎“暗流涌动”,正酝酿一场“风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美国银行业“已充斥着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巴菲特牢记于心。

2023年5月,查理·芒格警告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似乎“暗流涌动”

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等联合发布的专项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美国银行持有约2.7万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债务。商业房地产10%的违约率将导致约800亿美元的额外银行损失,如果违约率攀升至20%,估计将达到160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认为,美国商业地产价格正在经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暴跌,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以来已经下跌11%。

美联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美国银行业的商业地产贷款规模高达2.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的商业地产贷款占行业比重达69%;商业地产贷款占全部银行资产比例约为13%,其中占中小银行总资产比重为30%,中小银行在商业地产风险下成为金融体系中最为脆弱的一环。

高盛预估约有1.1万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预计将在2024年到期

高盛的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有4.5万亿美元的未偿商业/多户抵押贷款,其中40%来自银行,约为1.7万亿美元。地区性银行约占美国银行业贷款的65%。根据FDIC的数据,中小型银行占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约80%。

据商业地产数据提供商Trepp统计,2023年,美国以办公楼、酒店、公寓和其他类商业地产为抵押的到期债务总额达到5410亿美元,为历年来最高;2024-2027年商业地产债务到期额将达到2.2万亿美元。

虽然债务展期是常规操作,但是,2024年1月25日,30年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为6.69%(2023年10月26日为7.79%)。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商面临着在未来三年内以每年9%—14% 的利率进行贷款再融资的状况。比起第一次3%—5%的借贷利率,大幅飙升。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未来五年,房地产开发商每年将需要展期约50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预计,在当前周期中,它们的地产价值跌幅将在30%—40%之间。加上商业地产租赁市场低迷,银行的商业贷款损失巨大。

美国房地产公司高纬物业(Cushman&Wakefield)研究指出,新冠疫情让远程办公成为趋势,导致商业地产空置率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美约五分之一的写字楼处于空置状态。此外,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以来,史无前例的高利率也使得美国商业地产价值持续下跌。

根据穆迪分析(Moody’1s Analytics),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全国办公楼空置率达到创纪录的19.6%,而疫情前平均水平为16.8%左右。纽约社区银行所在的纽约州,2023年第三季度办公楼宇投资下降60%,空置率维持在13.4%,为20年来的高位水平。甚至连洛杉矶和休斯敦这样的大城市,写字楼的空置率都达到了25%。

这意味着,美国商业地产的困境可能成为未来两年最大的潜在危机。

2023年美国多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后,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公开警告银行业,要求仔细评估对办公楼、零售店面和其他商业地产的大额贷款。他们将密切关注那些商业地产贷款总值超过总资本三倍的银行。今年,美联储将测试各银行承受更广泛潜在冲击的能力,涵盖资产规模低至1000亿美元的32家银行。2023年末,美国大约20多家银行持有被监管机构认为需要严格监督的商业房地产贷款。

年度压力测试指南特别强调,要求银行识别商业房地产风险,并关注银行采取的措施以减轻潜在损失及是否有足够储备和资本应对贷款损失。

美联储负责银行监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Michael Barr)警告,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商业地产贷款中的风险,并且已经开始下调财务压力较大的银行的监管评级。监管人员正在审查银行如何采取措施以减轻潜在损失,如何向其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风险,以及是否拥有足够的准备金和资本来处理商业地产贷款损失,对于一小部分因为风险配置可能导致资金压力的银行,监管人员正在持续监控。

七、政府寅吃卯粮难以为继

现在的美联储和财政部,正在被自己愚蠢至极的空想套牢。当前最尴尬的处境是,自己举着杠铃,还期望别人慷慨地为自己托举起不堪重负的杠铃,让自己抽身而退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总收入4.887万亿美元,退税冲抵后财政净收入4.44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70亿美元,同比下降9.3%。同期个人所得税净收入只有2.18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67亿美元,同比大降17%。

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总收入4.887万亿美元,退税冲抵后财政净收入4.44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70亿美元,同比下降9.3%。同期个人所得税净收入只有2.18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减少4567亿美元,同比大降17%。说明联邦政府的财政和个税收入都大幅下降。

2024年第一季度,联邦财政赤字为5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90亿美元。

在此前提下,美国GDP规模逆势增长。美国商务部公布了2023年经济数据,GDP规模达到了27.37万亿美元,GDP的平均涨幅达到了2.5%。

经济媒体HZ公开发表了一则X,指责拜登政府的GDP公开造假的原因:

其背后的逻辑是,在数据造假的同时,施以高通胀和暴力加息双重作用,让美元高估,碾压他国的同时,将债务和GDP之比尽可能降下来,为发债打开空间。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的各类法案累计达到7万亿美元。如果剔除财政资金注水因素,美国真实的经济产出为负。

美国债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4.627万亿美元

实际,国际权威机构和投资银行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

2021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研究结论认为,以美国经济、贸易、国际收支等多项数据评估、核算,2020年美元估值被高估程度在“5.2%至11.2%区间”。

2021年3月,国际金融协会(IFF)的模型显示,美元被高估了11.7%。

2021年年底,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发布报告,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以多项标准综合衡量被高估程度约为10%。在高估值和有可能出现的负实际利率的综合影响下,美元前景面临下行风险。美元被高估,自然表明美国GDP虚高。

2022年5月17日,高盛再次得出美元目前被“大幅高估”约18%。

2022年10月,已持续开展超过25年的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BofA-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显示,持“美元被高估”基金经理比例较上月上升了7个基点,达68%,创历史新高。这一调查是美国银行的旗舰研究项目。

2023年5月,高盛再次认为,美元比其公允价值高出5%至15%。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过山车绝不是一个技术故障能够解释明白。巴菲特、华尔街群狼。犹太资本对美国金融的控制、犹太法案让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优越感掉进万丈深渊,等等,这些纵横交错难以解开的死结正在一步步将美利坚的美梦推向噩梦。巴菲特

真的自己体验一番自己说的“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至理名言,绝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当93岁的耄耋老人被冠之美国金融霸权的符号时,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2 阅读:523
评论列表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