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智囊众多,其中不乏佼佼者,譬如法正平定益州,又譬如徐庶,打败曹仁,在荆州站稳脚跟,而后又广纳蜀中英才,若论智囊,当属诸葛亮与庞统,诸葛亮以岁月的沉淀,将蜀地经营得有条不紊,又以中兴之功,北征中原,南征蛮夷,威震天下,而庞统则仅能与其并列,却未曾展露锋芒,这凤雏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怎么可能与诸葛亮齐名?怎么会在蜀中陨落?我相信,它的来历,必定是极为的有趣,凤雏之名,当之无愧。
庞统,字士元,出生于荆襄氏,与庞家、黄家同为荆州大族,庞门二公学识渊博,可以说,庞统的家世决定了他的身份,年轻的时候,他一直沉默寡言,那一年,司马徽风头正盛,才华横溢,庞统登门拜访,两人在一棵大树下长谈,司马徽对庞统刮目相看,觉得庞统博闻强记,在南州没有几个人能与之相比,从此,庞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叔叔庞德公对他的评价很高,说诸葛亮是卧龙,而他是凤雏,司马德操是水镜,然后,他与东吴的陆绩一起,评价了众人的品行,然后,他就一直呆在东吴,得到了周瑜的器重,赤壁一战,周瑜决定提拔他,拿下了南方的地盘,让他担任军师,然后,周瑜决定攻打西川,而庞统则要大干一场,最后,周瑜在巴丘病逝,成为了周瑜的部下,庞统将周瑜的遗体带到了东吴,并且对全伟等人进行了评价。后来在刘备的拉拢下,他来到了荆州,刘备想要稳定荆襄,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庞家,而庞统又是一个真正的豪杰。一次与刘备聊天,提起了周瑜,刘备询问周瑜有没有给孙权写一封信,庞统想了想,说这件事情的确发生过,刘备不由得叹了口气,觉得周瑜真是深谋远虑,自己在绝境之中,不得不向孙权求助,冒了这么大的风险。211年,法正与刘备会晤,向刘备提议,让刘备出兵益州,刘备迟疑了一下,因为益州地势险要,想要拿下并不容易,自然要重新划分自己的地盘,荆州的氏族再次入侵,这就给了庞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果然,庞统经过冷静的分析,发现以荆州的现状,根本不足以让刘备称霸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拿下益州,然后,他向刘备提出,既然刘璋已经失去了益州,那么刘璋也不可能再支持皇帝,那么,还不如等刘备拿下益州,再派兵支援皇帝,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刘备毫不迟疑,带着黄忠、魏延等投靠荆州的将士,离开了这里,让他们去争夺益州,毕竟要给新人露脸,与刘备商议之后,庞统提出了一个提议,那就是挟持刘璋,益州手到擒来,但是刘备觉得自己还没站稳脚跟,不合适,最终双方商量好刘璋将大量的资源交给了刘备,让刘备坐镇,然后返回成都,而刘备则向葭萌关进发,决定进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变故突如其来,与刘备合谋的张松被其兄长揭穿,与其反目成仇,刘璋命令大军固若金汤,庞统则是提出了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率领大军进攻成都,虽然胜利在望,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因为益州的地势十分复杂。中策佯装退兵荆州,诱使葭萌关的守军前来相送,然后一举歼灭,稳步向成都挺进;第三个办法,就是退回荆州,从长计议,反正这里也不能多呆。刘备觉得第一条计谋风险大,第三条计谋与他的初衷相悖,所以就采用第二条计谋。正如庞统所预料的那样,在打下葭萌关之后,大军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在一次胜利之后,刘备设宴庆祝,可是庞统却说,以征讨他人为乐,实在是不好,于是便与刘备发生了冲突,可是庞统性格倔强,刘备见庞统如此坚持,只好承认自己的错,后来庞统又找借口,说是两边都有错,可见庞统并非铁板一块,只要刘备肯承认,他就不会再纠缠下去。公元214年,随着战争的持续,曹操大军压境,刘备派诸葛亮率军出蜀,而在此,庞统急于立功,急于拿下成都,最终被一支飞箭所杀,不得不说,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个谋士怎么可能带着一把到到城墙下进攻不成?不管怎么说,庞统的死还是有很多谜团的,但是刘备却对他的家族大加赞赏,甚至不断追封,一直到了“靖侯”。可以说,庞统这辈子都是未成名先死,不像诸葛亮那么风光无限,那么耀眼。也许,就是因为他太过坦诚,面相所以刘备才会不喜欢他吧,如果不是因为政治需要,刘备也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关于他的描写,就是一个连环计,一个人进蜀,却因为贪图功名,在落凤坡被杀,最终诸葛亮救下刘备,这一点,我觉得太过片面了。
凤雏未展双翼而亡,只会成为史书上的一大憾事,堂堂谋士,却在第一线战死,到底是大意,还是另有隐情?比如杀了周瑜?法正之死?但无论如何,能够与卧龙齐名的人,都绝对是一个天才,只不过他还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天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