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周总理悄悄扣下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直到2年后才被知晓

文史风云 2024-08-11 19:36:20

1974年,周总理悄悄扣下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直到2年后周总理逝世,人们才在遗物中发现了,这张有些泛黄的手令,顿时哭成一片......党史专家金冲及说过“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是不可分离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虽然没有‘毛周’的说法,但两人的密切关系是有目共睹的。”诚如金冲及所言,毛主席雄才大略,擘画全局,周总理心细如发,专注执行。一个掌握航向,一个甘当大副,共同驾驶着大船驶向光明的彼岸。尽管在合作初期,两人在宁都会议上有过争执,可自从“遵义会议”、“延安整风”之后,周总理愿意充当绿叶,执行毛主席几乎所有指示。可到了1974年,周总理却破天荒地扣下了毛主席的手令。难道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总理的心也随之一变吗?1974年12月的一天,北京上空布满了浓雾,北风的呼啸声仿佛如同野兽的怒吼。党中央的干部们一刻也不敢停歇,都在筹备召开四届人大会议,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严肃、紧张的气氛。之所以会如此,一来这是公家的本来面貌,二来刚过去的坠机事件的阴霾还未消散。同时,党内“四人帮”一伙担心手中的权力流失,明目张胆开始谋官、要权。洞若观火的毛主席,早就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因而将组阁的权力交给了病重缠身的周总理。尽管身体抱恙,周总理还是于12月21日-22日,这两天主持了政治局会议。与会的还有叶剑英和李先念。这届人大颇为重要,主要议题就是人大的人事安排,包括人大常务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最终,在与会人员的商讨下,拟定出了三套方案。最后一个方案中,委员们选择了让资历深厚、德高望重的邓颖超,担任副委员长这一关键职务。本来作为丈夫的周恩来,是不愿意这一提案的。可他毕竟是个主持人,无权干涉委员们的提案,只得将邓颖超的名字写进了提案中。12月23日,会议结束的第一天,周总理就不顾长途跋涉的辛劳,乘坐飞机抵达了长沙,见到了毛主席。随即,周恩来就向毛主席汇报了四届人大会议的筹备情况,还将三个方案放在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拿起一看,仔细审视了一番。当他看到第三副方案中,提名邓颖超为人大副委员长时,毛主席面露悦色,对周恩来说道:“恩来,看来你还是举贤不避亲啊!”周恩来赶紧解释道:“主席,提名小超不是我的注意,是大多数委员们的要求。”毛主席一听笑了笑,说:“原来是这样,我说你也不会这样做。不过我看小超当副委员长,的确挺合适的。”毛主席一边说,一边拿起毛笔,铺开了一张草纸,在上面写着:“同意邓颖超同志为人大副委员长。”写完之后,将手令交给了周恩来。周总理不敢怠慢,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在飞机上,周恩来思前想后,综合了多方考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回到北京中南海,周总理最终还是扣下了手令,没有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给众人。邓颖超是一位性格刚毅、追求真理的女性。从天津时,就和周恩来投身学生运动,足有五十年的党龄。入党不久,她就担任了中央秘书长的职务,处理各类文件。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胜任副委员长的职务。本来人大对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负责法定程序。可是由于邓颖超是周恩来的妻子,就一直受到丈夫的“压制”。建国初期,蔡畅、李德全等妇女同志,都在政府部门当上了部长职务,却没有安排邓颖超。为此,周恩来早期战友彭干臣烈士的遗孀江鲜云就看不过,直接向周恩来说出了心中的不满。可周恩来却说:“鲜云,你有所不知,我们夫妻,早就有过君子协定,绝不在同一部门任职。不能让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同政治关系混合到一起。这不利于我的工作,也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等到周恩来逝世,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了这张有些泛黄的手令,顿时哭成一片。不过1980年,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华国锋根据毛主席的手令,增补了邓颖超为人大副委员长。由此,邓颖超继承了丈夫的遗志,继续为人民服务。参考资料《周恩来不准邓颖超“升官”》 党政论坛 秦九凤

0 阅读:74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