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就是修心,修佛也是修心,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心灵的内里实质

人之书 2024-02-22 20:15:48

何谓修道?所谓修道,其实就是知道和行道。二者加一起就是知行合一。

人倘若不能明白道为何物,那就无法知“道”,自然就无法行道。退而求其次,就只能知德、行德;或者知仁、行仁;知义、行义……

如果就连仁义都不能理解,那就只能从外部强制性的依靠礼法约束,或者各凭智慧、各凭自我信念,去知行天下。

世间万物皆可分出阴阳表里。知和行也可分出表里(本末),行是表,知是里。

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内里,都是本;执行、行动则是表和末。

道与德相比,道是里,德是表;

仁与义相比,仁是里,义是表;

智与信相比,智是里,信是表。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可以默认为有信念;一个真正有仁心的人,可以默认为有义气;一个真正的有道之人,可以默认为有德。

礼法制度先进、规矩合理,其意义远超一般的智慧。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的智慧与信念不会无端地诞生,人的智慧与信念大多都诞生于方圆之间。

传说伏羲女娲创出了规矩,于是在制度方圆之内,人类开始诞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实用智慧。

竖立起什么样的规矩与制度,就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智慧与信念。

然而道德仁义又何尝不是更高层面的智慧呢?普通人的智慧大多都只是方圆之内的智慧。

更高智慧的获得,只能以天地自然为规矩,在天地自然之内遵循本源大道而行。

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人类心灵的内里与实质;外在行为,则只是内在心灵的外部表现而已。

然而内里的一切都是不可见的,万物外表才是可视化的。不仅道德仁义看不见,就连智慧信念也看不见;所以修心修道就变得困难重重,就连提升智慧与信念都充满着迷雾。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眼睛可以看到的可视化的部分,又可以占到这个实际世界的多少比例呢?仅靠这一点比例,人们又能获知多少有用的信息呢?

要想获知和分辨这个世界的更多信息,只靠眼睛、耳朵可远远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认知和获知这个世界的一切信息——包括表面的、可视的,更重要的是内里的、不可视的。

世间万物皆有表里内外、阴阳本末。表和里,与内和外、阴和阳、本和末都是一样的,只是用字不同而已。

我们为什么不能只看外表,还要深究内里呢?

因为普通物质在这个宇宙中,只占整个宇宙的百分之五,剩下的都是不可直接看见的暗物质或暗能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眼中所直接看到的、所自以为的那个花花世界,可能最多也只占到这个真实世界的百分之几而已。

很多人一生都只是在留恋于这个世界外表的百分之五,而忽略了那些无法直接看见的深埋于内里的百分之九十。

倘若身外世界、倘若外在物质真的那么重要,秦始皇就不会二世而亡,项羽就不会乌江自刎,慈禧就不会逃出京城,他们可都是曾经拥有整个物质世界的人。

然而他们所在意的东西,其实只占这个真实世界的百分之几而已。

世界万物分为表和里。表就相当于看得见的物质,里就相当于看不见的暗物质和能量。

世界内里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外表所占的比例。

所以佛家经常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明明是真实不虚的现实,佛家为什么非要说它是虚妄?

其实,虚只是指外表,倘若与内里实质相比,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而可以称之为虚妄。虚与实,表与里,都是相对而言的。虚是表,实是里。

众人所看重的现实,众人所以为的现实,其实只是虚有其表而已,它对我们的现实世界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就相当于表,道就相当于里。万物在宇宙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也就占据百分之几而已。剩下的那个“道”才是占据宇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东西。

所以古之圣贤才会修佛、修道。修佛修道,其实就是透过那些少部分的外表,去探寻那大部分的内里实质。

然而认识万物就已经那么难,认识“道”自然会更难。

什么是道?道就是那些看不见的内里实质。

为什么道那么重要?因为宇宙外表存在的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百分之五左右,那些看不见的部分,才是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

万物为表,道为里。伏羲一画开天,分阴阳。其实阴阳就是指表里。阳为表,阴为里。阳是看得见的外表部分,阴是看不见的内里部分。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物质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的眼中,倘若人们没有破除这些物质外表干扰的意识,人们就很难看见内里的“道”。

所谓修道,其实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就是指宇宙表面所呈现出来的万物;本质,就是指宇宙内里存在的部分——就叫做道。

道在万物,则可以称之为道;道在人,则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心。心即是道。

道与万物相比,万物是表,道是里。

古人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

道自身也有表里。七星与八卦相比,七星是里,八卦是表;无极与太极相比,无极是里,太极是表。从无极到十方,它们都是道本身,它们都互为表里。

唯有万物处在最外层,可以被人们直接用眼睛看到。内里的东西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身与心相比,身是表,心是里。

人类的心灵本身也有表里之分。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魂为里,魄为表。

魂魄又分三魂七魄。三魂七魄便是人类心灵的十层心境。十层心境也互为表里。信念便处于心灵的最外层。

人类自身只有外在的身体是看得见的部分,十层心境都是看不见的部分,深埋于内心深处,对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修心、修佛、修道,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心、佛、道、本质,都是指看不见的事物,人们如果都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就无从修葺。

万物的本质当然都隐藏在万物之内、万物之里。

万物的信息是海量的,大道的信息更是海量的。人类能够认识、记忆、识别、分辨这些信息,所依靠的不是大脑,而是心灵。

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倘若没有心灵的支撑,大脑就只会去记忆那些最简单的事。

因此,修道就只能是以心合道。如何以心合道呢?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以心合道,就是用心闻道,用心明道,用心进道,用心夷道。

闻道、明道,是知;进道、夷道,是行。以心合道,就是知行合一。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用亲身体验,都叫做闻。闻道,就是初接触道。然后才能明道,然后才能真正行道。

上士闻道,很快就能很好地明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自然就无法真正的行道。

若想明道,必先在心中建德、怀德、广德,诚于内,真挚不渝,大方无隅。破除虚妄的外表,追求内里的实质根本。

倘若道德皆不明,就只能探求仁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倘若成仁取义也不明,就只能立规矩、取智慧、保信念。

道隐无名,善贷且成。人心内里的实质与根本,不过就是:成道、成德、成仁、就义、成就礼、成全智慧、成全信。

道德仁义礼智信,都是人类心灵的内里与实质,只是深入的层次不同而已。

修道就是修心,修佛也是修心。修佛如立德,吾心不二,一心一意,便是心中怀德。

何为德?众心入目如一,即为德。

2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2024-02-23 17:26

    道不同道教。别拿埋风湿。道包括三千大道,天道,人道,条条大道。[害羞][害羞][害羞]

  • 2024-02-23 17:24

    修道,修身,修心,修灵魂。佛教只修身和心。仁义礼智信修的是虚情假意,做个所谓大能人。[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 2024-02-22 23:46

    阿弥陀佛

  • 2024-02-22 23:34

    不可说,却强说。为什么要鼓励别人修道?还不如立身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