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人才千千万,评论区占了一大半。
网友们在评论区玩转自己的家乡历史时,总会发表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
比如有人喜欢看古装剧,看到史上那些著名将领热血沸腾带兵出征南蛮、西狄,那是相当的崇拜呀!结果仔细一想,人家讨伐的不就是自己嘛!
有人看三国骂江东鼠辈何其过瘾,结果好像连自己也骂进去了,因为自己的家乡就是以前孙吴的地盘。
另外也有网友还说,在看清宫剧时,看到一些人犯了错,被流放到宁古塔,不禁为此遭遇感到凄凉。
但情绪一过,妈耶!才发现宁古塔就在他家附近……
这古今地理位置调侃,当真令人啼笑皆非。
话到这里,那今天我们就顺着流放这个话题,往下聊聊古代历史上常出现的“流放”地,都是现在的哪里?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古代的“流刑”,是一种比较严苛的刑罚了。它在历史上出现的很早,在秦汉时期开始形成体制。
隋唐时期,随着刑法体系的完善,形成了笞、杖、徒、流、死新五刑,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
流刑是针对那些罪大恶极却罪不至死的人而准备,当然也有一些统治者抱着“不忍刑杀,流之远方”的算计。
历朝历代,针对犯人被流放的地虽有所不同,不过总的来说都是朝廷所管辖区域中地理位置极其偏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让犯罪的人受到该有的惩罚,让其他人闻之色变,从而起到了警戒作用,不敢轻易的去触犯法律。
前面提到的宁古塔,便是清朝时常见的流放地之一。
宁古塔
满语之中寓意着“六个”,据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满福及其六位儿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宁古塔是一处环境与气候的极其苦寒恶劣的地方,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40度,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的了的。
正是因为如此,清朝入主中原后,会将此地作为流放罪犯的地方。
到了这里的罪犯,即使你能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当地的披甲人也会让你生不如死。
披甲人本来就是降人,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犯人过去之后给他们当奴隶,想想都害怕。
所以当时有一句话:“宁上黄泉路,不下宁古塔”,足以可见这地方的恐怖。
宁古塔位于如今的黑龙江省一个叫海林的县城。
岭南
岭南,位于五岭以南,大致涵盖着如今广东、广西的广袤疆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岭南都是以炎热的气候和弥漫的瘴气闻名于世,因此成为了朝廷流放的常见之地。
一旦被贬入毒蛇猛兽出没的岭南,不仅仕途上可以宣告终结,身子骨差点的人,连命都会被收拾掉了。
当然也有活得滋润的,例如苏轼,他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被贬岭南命运,还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可就是这首诗传到了他敌人耳中,让别人感觉他过得太舒服了,于是又给苏轼找了个地方——崖州。
崖州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这是唐朝名相李德裕被贬崖州时所写下的诗,来表达自己离帝京之远,就算你会飞都要飞半年。
崖州,就是如今海南的三亚,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原王朝所属最远的州县,因为和大陆隔海相望,所以一直有天涯海角的说法。
以前的海南可不比如今,不仅距离远,而且环境极其恶劣,文风民风也是一言难尽,被流放到此地之人,很少有活着回来的。
被贬海南的苏轼,对此地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天气卑湿,地气蒸溽”的评价。
好在苏轼比较乐观,一把年纪不仅活着回来了,还给当地播下了文化的种子,因此符确破天荒成为海南第一位进士。
房陵
相对于上面其他几个地方,房陵还算是一处比较近的流放之地,属于环境较好、逼格最高的,所以多用来“流放”一些站队错误的宗室王公。
据史书记载,自先秦至明清,先后有23皇亲国戚被贬谪至此,他们或为先王、王孙,或为身怀皇室血脉的公主,身份各异,命运多舛。
房陵位于如今的湖北十堰市房县,坐落在鄂西北的边疆要塞之地,地势独特,西可通往川陕,东则连接汉江,北达河南,自古便是交通要冲。
选择房陵作为流放地,既方便了统治者对流放人员的严密监管,又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统治者的宽容与仁慈。
宋代以后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房陵的“流放地”身份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