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第二次菲律宾战役中,曾经在亚洲战场无恶不作的日军让美军暴揍,近35万日军死亡。
美国面对嚣张至极的日军,怀恨在心将残余日军赶入雨林,并切断其补给线。
而残余日军在毫无补给的情况下竟蚕食战友尸体,63万兵力最终惨死50万,那么当时穷途末路的小鬼子是怎样的惨状?
在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牵动着许多国家参战。
在这个时期,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这一行动对日本的南下计划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决定对菲律宾发起攻击,消除这一隐患。然而,日本并未预料到的是,这一举动直接触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击。
在第一次菲律宾战役中,日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占领了菲律宾,使得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布局遭受重创。
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放弃菲律宾。
1944年10月,美国决定发起反击,目标直指占领菲律宾的日军。这一决策拉开了第二次菲律宾战役的序幕。
这场战役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二战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三国联合组建的联盟军队与日本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莱特湾海战,它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之一。双方投入了巨量的舰船、飞机,战场上火光冲天,场面极为壮观。
美联军充分利用了自己在空中和海上的优势,对日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美军的战略是清晰而有效的,首先夺取制空权,然后对日军基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美军还特别针对日本的运输船队,从而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这种全方位的压制使得日本海军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1944年12月,美联军完全占领了莱特岛,确立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此时岛上剩余的近50万日军成为笼中困兽。
并且当时菲律宾的自然环境极为特殊,它处在季风热带雨林气候带,这里气候炎热,湿度极高,对于日军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来自敌军的威胁,更有环境的考验。
当日军踏入这片土地时,他们或许并没有完全预料到即将面对的艰难处境。他们很快发现,由于高温和潮湿,他们带来的食物储备迅速发生了变质。
在现代战争中,粮食供应是维持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日军此时却发现自己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遇到了困境。
更糟糕的是,由于已经失去制海权,他们无法通过海路补给,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依赖于有限的现有资源来维持战斗力。
在这种背水一战的情形下,日军的日常饮食问题变成了他们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他们不得不依赖于所剩无几的粮食来维持生存,但这远远不足以支撑长期作战。与此同时,美军并未放松对他们的追捕,反而加大了搜索和打击的力度。
日军被迫退入到茂密的丛林之中,希望借助这片原始森林的掩护躲避敌人的追击。
然而,难以想象的是,环境的恶劣和资源的缺乏给日军士兵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保暖的衣物,饿死和冻死的日军士兵数量开始急剧上升。
这种情况下,即使心痛死去的战友,剩余的士兵们也无力为他们举行适当的葬礼,只能任由尸体躺在丛林中。
为了生存,日军不得不开始利用这个原始森林的资源。
他们开始猎杀动物,食用野果、树根和树皮,甚至连昆虫也成了他们的食物来源,溪水则成为他们唯一的饮用水源。
这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使得日军士兵们不得不放弃了常人的饮食习惯,转而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在这片原始森林中的处境变得愈加糟糕。
未经处理的尸体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迅速滋生了大量细菌,导致瘟疫和疟疾等病症开始在日军中蔓延。
面对这些疾病,日军由于缺乏必要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几乎束手无策。许多染上重疾的士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流逝,无能为力。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日军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感染病症的士兵数量也急剧增加。面对如此绝望的境地,他们依然坚守着武士道的精神。
即便是在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他们也没有放弃战斗,没有选择投降。然而,这种坚持最终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更多的战友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据统计,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日军的损失惨重,50万大军中近一半的人员伤亡,其中许多士兵甚至还未真正参与过战斗,就已经在这场无望的灾难中丧生。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生存压力下,一部分日军士兵甚至走向了人性的边缘,开始对自己的战友下手,用同伴的血肉来维持生命。
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为“猴子肉”,试图隐藏这种非人的行径。而据日军陆海军事点的统计数据显示,日军在莱特湾战役中的牺牲人数超过50万人,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那么当时美军是如何暴揍日军并将残余兵力围困在山林之中的呢?
在1944年的秋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关键阶段,同年10月20日,美军在此地发起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这一行动不仅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二战中的关键时刻之一。在登陆之初,美军投入了近十万的兵力。
与此同时,日军也不甘示弱,动用了数百架飞机对美军进行空中打击,但这一行动并未能有效阻挠美军的进攻。
美军的战略布局和兵力部署显示出他们对这场战役的彻底准备,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约20公里宽、18公里深的登陆场,成功地将日军分割在卡里加拉和布拉文等地区。
随着战斗的持续,日军开始加强莱特岛的兵力,包括第一、第26师和第68旅等部队。到了12月初,日军在岛上的兵力已达7.5万余人,并且配备了79艘舰艇和数百架飞机。
然而,面对美军17.4万余人的兵力和庞大的海空支援力量,日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面对美军的强大压力,日军被迫调整战术,他们试图通过击败太平洋舰队来切断美军登陆部队的补给线,但最终以日军的惨败告终。
美军的优势不仅在数量上,还在于其技术和战术的先进性。日军虽然在战术上有所创新,但在整体实力上仍难以与美军抗衡。
在激烈的交战中,日军采取了极端的战术,如使用神风特攻队和回天鱼雷攻击美军舰船。
这些策略虽然给美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终究无法改变战局的整体趋势。
美军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逐步压制了日军的防御,莱特岛上的日军部队被迫转入顽强的防守。
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深知,要想彻底击败日军,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战术。
1944年12月7日,他命令第七师从西海岸的奥尔莫克湾登陆,并在空军的配合下,实施东西夹击的策略。
这一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军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到了12月25日,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后,美军终于占领了莱特岛,标志着这场战役的重要转折。
此时,日军在莱特岛的抵抗已经处于劣势。他们的最后一道命令是依托地形坚决防守,不准投降。
面对如此困境,日军士兵在缺乏飞机和舰炮支援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时而发动突袭,时而与美军进行同归于尽的冲锋。这种战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美军的进攻,但终究无法改变战局的总体趋势。
麦克阿瑟面对这种情况,感到相当焦虑。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战术已经难以迅速结束战斗。
因此,他决定采用更加灵活和多变的战术,包括加强空中打击和精确的地面进攻。通过这些措施,美军最终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
随着莱特岛战役的结束,美军开始准备攻占吕宋岛,以此作为进一步攻击日本本土的跳板。
1945年1月9日,美军第六集团军从吕宋岛西岸的林盐湾登陆。随后,他们开始了对吕宋岛的推进,最终在3月3日攻占马尼拉。
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最终,山下奉文将军被迫退守至菲律宾北部的山区,试图通过游击战术与美军周旋。
然而,面对美军的强大压力和精准的军事行动,日军的抵抗变得越发艰难。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和围困后,日军的抵抗力量逐渐消耗殆尽。
最终被迫无奈残余日军转入丛林继续作战,最终日军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通过吃战友尸体苟活。
参考资料:
1.《《背水一战:莱特湾海战》(节选)的翻译实践报告》-2014-12-16——2015-01-15-江舟
2.《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的文化政策及其对菲律宾和印尼的影响》-1990(03)-潘一宁
3.《二战时期菲律宾战俘营研究》-2019-12-16——2020-01-15-祁晶云
小编,靠船运63万人和装备,需要多久到群岛组成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