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莓茶(一种纯野生的藤茶)是个好东西!前几年很火,好茶可卖800元/斤,一般品质的茶也在300元/斤以上。5斤鲜叶炒1斤茶,去年的鲜叶价格落到了15元/斤以下,市场上的莓茶均价从300元/斤落到了80元/斤,甚至更低。
茶农收入大跌!
不能出现大规模返贫是底线。当地党委政府很着急,多次开专题会议讨论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个决定:不许一家一户的茶农私自炒茶,实行“办证炒茶”。当地领导及专家们认为“办证炒茶”可以提高莓茶品质、进而增加茶农收入。
我前天写了一篇小作文,讥笑张家界农业局“办证炒茶”的做法。小作文很快被张家界的领导们看见了,火速派人来北京找我喝茶。我在乡建院三里屯办公室接待了张家界永定区的四位领导。
交流是愉快的。
张家界的领导们为增加茶农收入真是操碎了心,想了很多办法,“办证炒茶”只是办法之一。听了领导们讲的故事,我被张家界的领导们为茶农增收想出“办证炒茶”等办法感动了,实属是没有办法之办法呀!
谁有让张家界莓茶价格回到300元/斤的好办法,我敢打保票,张家界的领导们一定会照你的办法做。谁有办法?没有。既然没有,就没有资格讥笑张家界“办证炒茶”的举措。所以,我把我在网络上发的嘲笑“办证炒茶”的文章全部清理干净了,以示对张家界的领导们为茶农增收所做努力的尊重!
张家界的莓茶,黄酮含量很高(据说别的地方的莓茶含黄酮量较低),有很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比白茶、红茶、绿茶、黑茶、青茶…甚至赤水河的虫屎茶都有特色、有故事。莓茶从暴涨到暴跌,像坐过山车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猜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这是由农产品的特性决定的。农产品有一个共性,即价格弹性系数偏低,即容易暴涨暴跌。以柑橘为例,价格弹性系数0.33,即供求平衡后,流通中每增10%的供应量,价格则下降30%。莓茶前几年供不应求,价格被炒高,茶农一窝蜂的增产,价格随之急转直下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二,这是由中国农民的特性决定的。中国农民有两大特性,一是小,叫小农;二是散,叫一盘散沙。因此,一盘散沙的小农就只能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收益,无法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更无法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收益和绝对定价权收益。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千万小民增产增收,勤劳致富;当供求平衡之后,千万小农再追求数量增长收益,就会增产不增收或减收,就会进入勤劳致穷的无穷反复——越减收越增产、越增产越减收的怪圈。当供大于求之后,就不能再追求数量增长收益,就应该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但高度分散的小农是无法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的。只有小农组织起来,高度组织化,才能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
张家界的领导们看到茶农增产不增收或减收,很着急,引进了企业,扶持了龙头,搞了“公司+农户”等等,有用吗?没有用的。因为还是在追求数量增长收益为主。于是,领导们越来越着急,就搞了“办证炒茶”这一招。据张家界的领导们说,一斤鲜叶,去年是10元,“办证炒茶”后涨到了15元。为什么能涨价,据说“办证炒茶”后茶的品质提高了,所以茶价涨了。据说农民很高兴。如果真是这样,我讥笑张家界农业局“办证炒茶”就是无知者无畏了,应该向张家界的领导们道歉才是,顺祝张家界的茶农勤劳致富成真!
不过,我还是想举几个例子反证一下“办证炒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个例子,是生猪定点屠宰、集中屠宰,办证宰猪、办证养猪。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是农民不再养猪了——被挤出了生猪产业!
第二个例子,是办证行医。结局呢?是真正的中医越来越少了,能看病治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了。
日本农民、韩国农民和我国台湾农民也是小农。为什么农产品价格高且农民收入高呢?因为高度组织化。一乡一个农协,分户种茶,农协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收储、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按品质和交易量分配。这样,组织起来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都归农民。
一般而言,办证准入,便利权力寻租,便利权力和资本合谋。只有在农民高度组织化的前提下,把证办给农民组织(一种有公益性的共富特权),“办证炒茶”才能帮到茶农。否则,好心可能办坏事的。(注:炒茶环节是整个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猪产业链的屠宰环节一样,是对上下游都有定价权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具有定价权的环节不能控制在极少数私人资本手中,应控制在县级国企或乡镇集体企业手中比较合适,这个环节的利润属于“共同体”利润,大部分利润要返还给共同体成员。如果张家界每个乡只有一个炒茶厂,如果这个炒茶厂属于乡镇集体所有,今年收茶农鲜叶的价格涨到15元/斤是肯定的,且正常情况下应该在茶卖掉后还可以给茶农二次返利10-15元/斤,甚至更多)。
农业有个定价权规律,如果某个县的某种农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超30%,这个县就有对该产品的定价权。价格暴跌之后,短期内把其价格升回去,是不难操作的事,但可持续维持该产品的较好的市场价格,进而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有条件的:第一,组织化;第二,组织化;第三,还是组织化!不把提高农民组织化放在第一位的所有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最终都无一例外的好心办坏事——导致农民增产减收、勤劳致穷,或最终把农民挤出农业产业——农业非农民化。
我强烈谴责自己不设身处地替张家界干部群众着想、不负责任的嘲笑“办证炒茶”的文牍主义作风。与此同时,我也负责任、很严肃地建议张家界的关心茶农收入的领导们,一定要在提高千家万户小农组织化水平上下大功夫。一乡(镇)只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代表最广大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排他性的),这个农民组织只能有一个品牌,只能有一个炒茶厂,只能有一个“茶叶银行”,只能有一个统销部,政府的莓茶产业扶持政策只能通过这个组织支农强农。只有这样,莓茶产业的各个环节的价值和价格收益增长,才是农民的。为农民增收的初心才能实现。
再次感谢张家界的领导们不远千里赶来北京请我喝茶,并介绍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我再次为我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错误向张家界的干部群众道歉!
祝福湖南张家界的莓茶质量节节高、莓茶价格节节高、茶农收入节节高!
(这篇文章,我写的很认真,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管农业的各级领导应该喜欢,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此文。如果有领导看到此文不高兴,直接告诉我,我删掉就是了。)
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还有就是,还是传统工艺炒出来的价钱肯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