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旗诞生史,五星红旗第一回合就被淘汰,最后由毛主席拍板

大话陌史 2024-02-21 02:46:05

你知道五星红旗是怎么来的吗?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决定,面向全国征集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

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能人志士踊跃报名参加,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有2900多幅设计作品。

然而,我们如今使用的五星红旗,在当时却并不太被大家接受,得到的投票数也是少得可怜。

五星红旗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国旗,还要感谢毛主席的一番话。

那么,毛主席到底说了什么呢?五星红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1949年7月中旬,举国上下都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着,除去开国大典的各项流程,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国旗、国歌以及国徽的确定。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国旗上,必然要听取大众的意见。为充分体现这一点,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决定:面向社会征集国旗设计方案。

党中央对国旗设计的硬性要求是:主色调为红色,不能花里胡哨,还要体现中国的特征。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人才都积极参与其中,曾联松也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浙江瑞安的他,1938年便已追随我党的步伐参加革命,有幸能和诸多前辈一起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为了参与这次国旗的设计,曾联松特地向公司请了小长假,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泡在房间里画设计图纸。

起初,曾联松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构思,甚至有些迷茫,只是在胡写乱画,毕竟他也不是设计专业出身。

接连画了好多张,始终没能达到他的预期,思路更是乱成了一团麻。

为了尽快找到好的思路,曾联松想到了一个办法:家里放着那么多毛主席著作,何不从这些著作里找灵感?

可一顿操作猛如虎,画了几十张图下来,还是没有一张能拿的出手的,这可难坏了曾联松。

眼看着交稿的时间一天天逼近,曾联松的压力山大,为了画出满意的设计图,他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一天夜里,他独自坐在床边冥想,窗外有几个小孩儿在哼着儿歌,刹那间,灵感如泉水般涌来。

“盼星星、盼月亮......”这首儿歌就像是他的缪斯女神,他终于知道自己该如何画国旗了。

趁着灵感还热乎,曾联松连忙提笔,将所思所想画了出来。

先是一颗大的五角星,另外还有四颗小的五角星,底色就是中央要求的红色。

图案画完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布置,才更有意义,看起来也更和谐。

不一会的功夫,曾联松想了几种方案,可摆来摆去,总觉得差点意思,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摆了几十种方案后,他终于找到了最满意的一种,将五颗星星都摆在红旗的左上角,大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围绕在右侧。

仔细看了一会后,曾联松又觉得似乎少点什么,于是又突发奇想,在大五星上加了镰刀斧头的标志。

最后,又在设计图纸的后面加了一张设计理念的字条,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将设计图纸寄到了北京。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党中央依然没能选定合适的国旗图案。大家对于国旗的看法,各执不同意见,五星红旗设计方案,也在首轮被踢出局。

国旗选定前夕,评选委员会共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幅作品,第六小组先是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了第一轮筛选,淘汰了一些不符合设计方案的作品。

接下来,大家又针对剩下的作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估,最后只剩下一些简单大方,且以五星图案为主的图纸。

可惜的是,曾松联设计的国旗并没有入选,原因就是那四颗小五星有点映射阶级的意思,故而遭到了淘汰。

唯有剧作家田汉觉得,曾松联的设计才最有意义,于是专门从淘汰作品中找到这幅作品,重现将其加在复选方案里。

3000多幅设计稿,最终进入决赛轮的,只有38幅,而曾联松的这幅作品,依旧不被人看好,在投票中支持率只有1%。

根据当时的投票结果,最被接受的就是那副上角一颗明黄色五角星,下方一条横杠的五角星代表党,横杠代表中国特有的黄河的设计。

起初,将结果送到毛主席面前时,他也是持赞同态度。可张治中将军却觉得,横杠不能代表黄河,更体现不出人民的团结。

毛主席见大家的意见还不够统一,于是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可唯独没人站出来提议曾松联的这幅作品。

眼看着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田汉主动站了出来,提议用曾松联的作品,不仅外观简洁大方,予以也很好。

听到这话,毛主席沉思了片刻,现场也安静了下来。

其实,大家淘汰这幅作品的原因,无非就是作品上的四颗小五星,有人觉得这几颗小的星星,代表的是不同的阶级。

听了大家的话之后,毛主席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新中国本来就是各个阶级团结一致才建立起来的,以后的新中国同样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建设。

对于曾联松的这个五星设计,毛主席没有任何异义,只是他认为,大五星上的那把镰刀斧头,可以去掉。

听完毛主席的分析,大家伙也都觉得在理,于是纷纷点头,这才敲定用五星红旗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即将升起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国旗的图案敲定了,接下来就是制作了。

你知道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吗?

1949年9月27日,党中央首次敲定五星红旗为国旗,这时候距离开国大典,仅剩四天的时间。

考虑到国旗的重要性,中央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北京美术工艺社手中,接到任务后,社长在第一时间找到了赵文瑞,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关在房间里,饿了就随便吃两口,喝水充饥,耗时三天两夜,终于将五星红旗缝制完成。

另一边,永茂公司的宋树新也接到中央的任务,亲手缝制一面长460cm,高338cm的五星红喜,而这块红旗,将在开国大典的当天,由毛主席升起。

从数据上就能看出,国旗的尺寸非常大,想要找到一块如此大的好布料而且是红色布料并不容易。

为此,他跑遍了北京城,好不容易才找到适合国旗的红色绸缎,可五角星所需要的黄色布料却迟迟没有眉目。

无奈之下,他只好选一个差不多的绸缎,然后自行剪裁其中的大五角星的一个角,还因绸缎宽度达不到,做成了拼接的。

直到开国大典前10小时,五星红旗才制作完成,送到了准备处。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当天,伴随着国歌的响起,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方迎风飘扬!

1 阅读:16

大话陌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