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白季”到来,强降雨可能造成中药材产量波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9-11 16:55:58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爽)白露时节已至,不少地方有“食白”的传统,也就是食用名字中带有“白”字的草药,如白术、白芍、白茯苓等。近期,白术、白芍等中药材已经陆续上新。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查询中药材天地网发现,截至9月11日,白术、白芍等多个品种年涨幅超90%。

“种植生产体系脆弱,易受天气、土地等自然因素影响,是中药材生产供给、价格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9月1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药系陆洋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白芍近一年内的价格总趋势(2023.9.11~2024.9.11)。中药材天地网 图

据央视财经9月9日报道,当前正是白芍陆续产新的时节,受前段时间暴雨内涝的影响,部分药农为防止白芍根茎腐烂,已经提前采挖,相较于去年同期,白芍的价格涨了两倍多。

陆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中药材的产量波动,强降雨可能造成药材减产、农民歉收,特别是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产量下降会使市场上的供应减少。”

“尽管安徽亳州是全国最大的白芍集散地市场,但白芍在四川、浙江、贵州、山东等地均有种植,由于地区因素,全国性价格的波动可能性相对较小。从全国来看,整体上的药材使用量、供销量应该是基本平衡的。因此,中药材大面积涨价背后有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资本的有意炒作。”陆洋表示。

如何抑制价格过度波动,推动中药产业良性发展?陆洋认为,“首先,核心是要保障田间地头的收益,保障药农的收益,必要时要引入一定的成本保险机制,防止药农抢收甚至出现颗粒无归的情况;其次,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大中药材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力度;此外,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药材的储备机制,对于某些有固定药材需求的企业,可与药农、合作社或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减少供需失衡引起的价格波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