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青年蒙冤入狱21年,出狱后拒绝赔偿,只求当年办案人员被法办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29 21:34:42

前言

1996年,安徽省的5名青年被卷入一起灭门命案,办案人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直接用颠倒黑白的方式,将五兄弟分别被判处了死缓、无期和15年刑期。

直到兄弟五人入狱21年后,才迎来了昭雪沉冤的机会,当他们听到法官宣判五人无罪释放时,几名已经步入中年的男子互相抱头痛哭起来。

面对这迟来21年的正义,几人都非常坚定的表示,可以不要赔偿,但一定要严惩当年的办案人。

那么,他们又该如何为自己讨回公道?当年的办案人员能否被法办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一家五口遭遇灭门

1996年,在安徽省涡阳县周继顶一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和妻子一起养育着三个孩子,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算幸福美满。

然而,8月25日的那个夜晚,一切都变了,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闷热难耐,村里的人们大多选择在院子里乘凉,周继顶一家也不例外,他们在院子里铺好了凉席,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享受着难得的清凉时光。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家庭团聚,深夜时分,当周继顶一家沉浸在梦乡中时,几个不明身份的歹徒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他们的家中,这些歹徒手持凶器,对熟睡中的一家人展开了疯狂的袭击。

周继顶被突如其来的剧痛惊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凶手狠狠地砍了几刀,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整个过程中,周家人几乎没有反抗的机会。

直到第二天邻居们发现周继顶家有异常时,才去前往打探,而随后众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周继顶和他的妻子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他们的大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小女儿和儿子也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村民们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很快,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了现场,他们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同时封锁了案发现场,开始进行调查。

经过紧急抢救,周继顶和他的妻子以及小女儿、儿子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都受了严重的伤。不幸的是,他们的大女儿因伤势过重,最终没能挽回生命。

这起惨案震惊了整个涡阳县,甚至引起了全省的关注,当地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全力侦破这起恶性案件,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协助警方搜寻可能的线索。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将目光锁定在了周正国、周在春 、周在华、周家华和周继坤身上,这五人都是当地村民,与受害家庭曾经有些许过节,拌过几次嘴。

被捕入狱

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将五名嫌疑人带回警局进行讯问,面对警方的质询,五人均表示自己与案件无关,坚称案发当晚他们都有不在场证明,周继坤声称当晚他和周在春一起吃饭,其他三人也各自提供了不同的证词。

然而,案件调查出现了转机,几名村民主动向警方提供了证词,称在案发当晚看到这五人鬼鬼祟祟地在周继顶家附近徘徊,这些证词给案件带来了新的线索,也让五名嫌疑人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利。

尽管有证人指证,但警方在搜查中并未发现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五人就是凶手,没有凶器,没有血迹,也没有其他物证能够将他们与案发现场联系起来。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案件被移交到法院审理,负责此案的审判长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案件存在诸多疑点,证据链并不完整,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他倾向于暂缓宣判,等待更多证据的出现。

审判长的这一决定传到了受害人周继顶的耳中,失去爱女,全家遭受重创的周继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纵容凶手,是对死者的不公,悲痛和愤怒交织,周继顶的情绪彻底崩溃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周继顶突然闯入法院,冲进了审判长的办公室,他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地控诉着司法的不公,就在众人试图安抚他的时候,周继顶突然掏出一瓶农药,当着所有人的面一饮而尽。

周继顶的自杀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媒体争相报道,舆论一边倒地同情受害者家庭,谴责司法机关办案不力,一时间,整个涡阳县乃至安徽省都笼罩在这起案件的阴影之下。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原本持谨慎态度的法官不得不重新考虑案件的处理方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每一条证据,试图在现有材料中找出定罪的依据。

最终,法院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改变了原先的判断,为了尽快平定外界的舆论,认定五名嫌疑人确实与案件有关,周继坤和周在春被判处死刑,周家华被判无期徒刑,周正国和周在华则各获15年有期徒刑。

这个判决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部分人认为正义得到了伸张,对法院的决定表示赞同,但也有人对证据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判决可能存在问题。

五名被告及其家属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不断提起上诉,希望能够推翻原判,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两名被判死刑的人员只是改到了死缓。

终得的清白

周继坤、周在春、周家华、周正国和周在华五人被判刑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监狱的高墙内,他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无辜,每一次见到家人,他们都会重申自己的清白,恳求家人继续为他们申诉。

家属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们收集新的证据,寻找可能被忽视的线索,希望能够推翻原判,然而,他们的努力一次次碰壁,上诉被驳回,申诉被搁置,他们的声音仿佛石沉大海。

年复一年,五人的头发渐渐花白,但他们追求正义的决心丝毫未减,在狱中,他们学会了法律知识,研究类似案例,为自己的申诉做准备,他们写下无数份申诉材料,寄给各级司法机关,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见天日。

2014年,一位调查记者偶然听说了这个案件,他深入调查后发现,案件中存在诸多疑点,于是,他撰写了一系列报道,将案件重新推到公众视野,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可能存在的冤案。

在舆论压力下,司法机关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尘封多年的案件,他们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对原有证据进行重新梳理,同时寻找新的线索,调查组发现,当年的部分证词存在矛盾,一些关键证据的采集过程也不够规范。

经过长达四年的复查,2018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宣告周继坤等五人无罪,当法官宣读判决时,已年过半百的五人泣不成声,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然而,当谈到国家赔偿时,周继坤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我们不要赔偿,我们要的是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诉求:他们想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一个迟来的公道。

可惜的是,当年的主要办案人员已经离世或退休,有的甚至因其他案件被判刑,追究责任变得异常困难,这让五人感到深深的无力和遗憾。

虽然案件重审还了五人清白,但真相依然扑朔迷离,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真凶至今仍未归案,这些未解之谜,或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小结

周继坤等人的经历,展示了坚持不懈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他们的申诉历程虽然艰辛,但最终还是等来了迟到的正义,这给所有陷入冤案的人带来了希望:只要不放弃,公平正义终会到来。

这个案件也推动了司法改革的进程,为了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司法部门加强了对证据的审核标准,完善了申诉机制,增加了对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参考文献

平安辽宁,2018-10-05,重磅:5人含冤21年改判无罪,当年批示副省长已被判死刑”.

0 阅读:17

回顾过往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