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全面撤离?莫迪开始慌了,外媒:更可怕的才刚刚开始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01 00:26:57
前言

不久前,印度媒体爆料,莫迪政府计划通过低价收购中资企业来实现印度“国产手机”的快速发展。其中,塔塔集团就提出了10亿人民币收购vivo印度子公司51%的股份。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报价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报价,可能会导致中资手机厂商的全面撤离。

那么,备受打压的中资企业真的将要全面撤离印度市场吗?印度又为什么敢这样有恃无恐地侵吞外资企业的财产?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印度政府的发展“捷径”

近期,印度媒体爆料,塔塔集团计划以108.88亿卢比,也就是大约折合1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vivo印度子公司51%的股份,这一消息刚一传出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众所周知,印度卢比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程度很低,购买力相当有限。而塔塔集团开出的这个收购价格,甚至仅为vivo在印度的年度净利润的5倍左右,这样的收购报价可谓将“低价侵吞”写在了脸上。

其实,虽然莫迪政府还没有公开为塔塔集团的行为“背书”,但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意外。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局势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各国经济都处于增长放缓阶段,甚至还可能面临衰退风险。

为了振兴经济,各国政府可谓“花样百出”。但对印度来说,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却又因为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而难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发展困境当中。

一方面,全球产业升级为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另一方面,印度又因为无法提供相应的高质量劳动力而加剧了国内的就业危机,导致其想象中的“人口红利”无法充分释放。

在这种困境下,印度企业似乎重新想起了自己“无本买卖”的老“玩法”,将目标投向了占据印度手机主流市场的中资企业。通过制裁打压和低价并购,印度就可以快速接管这些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

当然,这种做法也会为印度带来诸多风险和争议。这种低劣手段的做法不但会严重损害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影响印度的营商环境,还可能因为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和双边协定造成外交层面上的被动。

此外,即便成功收购,由于印度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否有效运营这些收购来的资产也是个未知数。可能最终被印度政府“讨好”西方而重新低价销售给欧美企业。

正在不断外逃的中资企业

在印度的手机市场中,中资企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去年排名第一的三星不是中资品牌,但来自中国的四家中资手机厂商还是拿下了了大约56%的市场。

然而,面对自认为“中资企业难以摆脱对印度市场依赖”的莫迪政府肆无忌惮地打压和制裁,中资手机厂商们却表现得“拿得起放得下”,他们毫不犹豫地开始削弱自己的在印投资。

据台媒报道,富士康为中资手机厂商开设的印度代工工厂在最近几个月的订单量暴减至原本正常行情下的三成左右,甚至不得不开启裁员、转型等自救活动。

尽管来自苹果公司的订单持续增加,为富士康在印度的业务带来了强劲动力,但相较于中资企业代工厂的缩减,这些订单增长还是无法挽回富士康在印度就业市场的快速萎靡。

不过,中资企业的不断外逃,也是他们面对印度政府一系列打压措施的无奈之举。莫迪政府在近年来不断为中资企业设立包括提高关税、加强监管审查、限制投资等门槛,让中资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果说只是政策上的限制,那么中资企业在承担了额外的经营成本后,虽然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大为降低,但至少还能算有利可图。可莫迪政府竟然还开始中资企业征收额外税款,甚至要求中资企业追缴新规出台之前的“税款”。

莫迪政府这样厚颜无耻的做法不但为中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也严重损害了印度的营商环境和国际声誉。面对如此不友好的政策环境,许多中资企业不得不考虑退出印度市场。

如今,曾经占据印度市场大半份额的中国品牌,如小米、vivo、OPPO等,都在选择逐步撤离印度市场。这样的选择,不仅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对印度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和就业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作为印度经济重要支撑的中资企业正在从各行各业中逐步撤离印度,而与之相关的供应链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整个产业链都将面临订单减少、收入下降的压力,这种连锁反应将会进一步加剧印度就业市场的压力。

中资企业大规模撤离的影响

有鉴于印度手机市场的“巧取豪夺”,中资企业正在大规模地撤离印度市场,而这一趋势不仅仅是简单的企业迁移,更是一场牵涉广泛的经济生态重构,无疑将对印度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直接遭受冲击的,就是印度的就业市场。在印度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中资企业开始撤离后,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的印度集团很难接手,这些工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失业风险中。

而印度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也将遭受重创,中资企业带给印度的,不只是资金和就业,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资企业的撤离,意味着印度的制造业升级转型将会大幅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产业链断裂的风险。

当然,印度可以选择向欧美各国求援,但相较于以高性价比著称的中资企业,欧美资本的进入只会进一步加剧印度消费市场的快速通胀,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此外,中资企业撤离本身就是印度投资环境恶化的信号。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难免会猜疑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备受政策打击的“中资企业”,导致印度的外商投资环境急剧恶化。

在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下,为了印度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外资企业的暂缓甚至撤离,会严重地影响印度的GDP增长,使得印度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难度增加。

尽管外资企业的撤离可能会推动印度本土企业的发展,这些市场空白可能会刺激到的印度本土企业家的本土创新和产业升级,但按照印度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资企业撤离印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的直接冲击,也有长期的深远影响。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平衡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考量,将是印度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结语

印度政府侵吞中资企业财产的举动,反映了其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追赶方面的迫切心态。然而,这种“捷径”并不能真正帮助印度实现经济腾飞,反而会给印度带来更大的麻烦。

参考文献

时代周报——《中国手机厂商印度劫:查税与搜查后,印媒称当地政府要求引入印资》

澎湃新闻——《印度不讲武德,果然,比亚迪被罚了》

现代物流报——《vivo印度公司被印政府要求售股51%给塔塔!美对华推脱钩打组合拳》

0 阅读:6

回顾过往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