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高考690分欲报西工大,舅舅怒斥:国防七子拿什么和清北比!

炎黄小刺史 2024-06-06 05:20:53

“被谁洗脑了,报什么西工大?”

“我要劝不动你,我这个舅舅也不要当了!”

去年高考出分后,一个考出690分高分的学生想要报考西工大的航天专业,结果被舅舅强烈阻拦:“西工大拿什么和清北比!”

西工大真的不如清北?这个学生最后报了什么学校?

1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人生的一道重要关口。

690高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成绩,意味着可以如有牵挂地选择理想专业,踏上自己向往已久的发展道路。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来得更加沉重和复杂,就连690分这样的高分,也难逃被家长亲友"介入"的命运。

去年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学,凭借690高分的出色表现,他原本打算将大学志愿填报至西工大的航空航天专业,从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然而,当他透露这一想法时,他的舅舅——一位自诩"教育博主"的人立马挺身而出,严词"训斥"这一决定实在太过"幼稚"。

从舅舅的角度来看,一个690高分能手理应选择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才不会"辜负"了自己的分数。

在他眼里,清华北大无疑是国内最顶尖的两所高校,无论从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还是校园环境、社会声望,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反观其他高校,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在内,根本就是小case。

"倘若到了清华北大,就算你学习不太努力,光凭着毕业证书,将来也绝不会饿着肚子!"舅舅对家人们这样强调,似乎为外甥的前程命运而"操碎了心"。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并非无迹可寻。

确实,很多人对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推崇,认为读了这样的大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反之,其他普通高校很可能只能被视为就业的"补缺品"。

然而,现实真的如舅舅所言那样单薄么?

2

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无疑是梦校之选。

作为国内顶尖的两所高校,清北不仅有着沉淀数十载的传统,更因雄厚的经费投入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每年清北的高分数线,都在筛选优秀生源,吸引着无数学子竞相报考。

清华北大虽然是国内公认的最佳大学,但绝非挑选所有专业和行业的不二选择。

在航空航天等特色领域,我国有着一大批办学实力超群、成就卓越的院校,被誉为"国防七子"。

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这所高校长期专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正是外甥理想专业的所在地。

从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到本世纪"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和"天宫一号"航天工程的贡献,再到各型战机和无人机的制造,西工大无不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他如果能进入西工大就读,将会有机会在导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在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科研领域发光发热。

而舅舅之所以对其"批评"如此之重,恐怕正是由于他对西工大等"国防七子"高校的办学实力、学科特色以及科研地位存在一定认识盲区。

更有甚者,舅舅似乎忽视了选择航空航天专业对男孩来说是多么一种理想和追求。

外甥之所以盯上西工大,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自他对航天事业的向往和热爱。

相比之下,进入清华北大的动机似乎更多是出于眼前利益的考量。

这正是理想与现实的一次碰撞。

舅舅所推崇的是"衣食无忧"的出路,而外甥追逐的是一往无前的航天梦想。

作为学生,固然需要为将来的就业发展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热忱的坚持。

我们常说,年轻就是资本,如果连这个阶段都丢失了理想,那可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了。

最终,在家人的反复开导下,外甥只能做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一来可以放下舅舅对名校的执念,二来也切合了自己热爱航天的理想追求。

尽管这么做无疑是一种权衡和妥协,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

人生道路漫漫,挑选大学专业是每个学子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尝试追求理想与立足现实的交锋;而对于家长来说,则是一次让子女展翅飞翔与保驾护航的矛盾期。

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作出权衡,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智慧。

在选校选业的关头,家长和孩子常常会产生分歧。

家长们出于对子女前程的憧憬,有时会将主观臆断强加于孩子,武断决定孩子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教育氛围中,不乏这样的家长:固守成规,认为清华北大才是最佳选择,任何偏离就是耽误前程。

这个舅舅对清北两所名校的执念近乎盲从。

他认为,"读了清北,就算学习不太努力,光凭着名校学历,将来也绝对不会吃亏。"

这种观点固然道听途说并非完全无稽,但同时也暴露了舅舅对现实认知的狭隘化。

殊不知,如今的社会早已从单纯崇尚学历,转向崇尚真知灼见。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而贡献则源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比学历这一"外在光环",知识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正所谓金玉其外,毕竟是钞票无心。

前有阿里巴巴员工嘲讽清北人"啥也不会",后有卢援邻众议充耳。

这些都说明了,单单依靠名校"剩余价值"已经行不通了。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孩子的职业前景更多源于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而非毕业学校的名气。

一个热爱钻研且实干的普通学生,往往能超越"清北游手好闲"的人,这一点被社会广为认可。

因此,在为孩子择校择业时,不应只看眼前名校的光环,而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

这个案例中,如果舅舅能虚心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同高校的特色优势,或许就不会出现强烈的反对情绪了。

这正体现了中国式家长教育的一个通病:过于主观,缺乏对孩子心理的理解。

家长们常常本能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独有的声音。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家长就不应太过武断地去否定或改变。

每个孩子都是别具一格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保守的家长有时会完全无视这一点,下意识地要求孩子步步依从。

其实,最明智的做法是充当孩子人生的良师益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用理性的方式去引导而非武断否定。

正确的教育态度是:适度放权、尊重自主。

家长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便这个理想可能最终不太切合现实。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道路,每一条都需要或曲折或艰辛。

对于年轻人来说,理想是前进的指路明灯;对于家长来说,引导则是智慧之源。

只有互相理解、相互扶持,才能让孩子们在多条路径中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事业的高峰。

参考资料

0 阅读:0

炎黄小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