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怕要急得团团转了

小蔡看国际 2024-10-22 00:54:37

之前中国的隐身技术他们还没搞明白,如今中国又迎来了新的升级。

在隐身技术领域,美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优势。就拿世界上最先问世的隐形飞机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发的F117A战斗机堪称当时的明星。这架飞机于1981年完成首飞,次年就投入服役,在九十年代的多场战争中出尽风头,被美国吹得神乎其神。然而,1999年它却被击落,至此,F117A战斗机的隐形神话破灭,随后逐渐黯然退役。

紧接着,大名鼎鼎的F22横空出世。凭借这些隐形战斗机,美国在战争中占尽便宜,颠覆了人们对近代战争的认知。

其实,隐身技术的构想最早并非出自美国。早在二战时期,德国就试图研发一种能吸附电磁波的材料,涂抹在舰船或飞机上以实现雷达隐形。可惜随着战争结束,这项研究也随之终止。如今看来,这一概念与当下的隐身技术原理颇有相似之处。再回想一下,当年美国为了吸纳德国的科学家,不惜多次修改移民法。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F117A和F22。

实际上,若论隐形战斗机的起源,不应从F117A算起,而应追溯到五十年代的U—2高空侦察机,它算是具备一定隐形功能的飞机。当然,概念归概念,还得有理论支撑。美国隐形技术的理论并非源自本土,而是来自苏联科学家。1964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在《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发表论文,提出物体反射雷达的强度与物体大小无关,关键在于物体边缘的比例关系。这正是隐形战斗机外壳设计科幻感十足的重要原因。若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现实,即通过合理设计飞机的空气动力布局,就能实现大型飞机的隐身。但在当时,要找到这一平衡比例极为困难,需要超级计算机不断计算。否则,即便设计出能隐形的飞机,也可能故障频发。当年这一概念提出时,别说超级计算机,就连普通电脑都尚未普及。直到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美国洛克希德的研究人员在查阅各类科学文献时发现了这篇论文,这才催生了后来的F117A战斗机。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隐形战斗机的研发,其中中国的歼20表现尤为突出。歼20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更打破了美国的垄断。而如今,中国的隐身技术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歼20所使用的隐形材料采用了石墨烯技术,一听就知道是高科技,不过成本高昂。但如今,中国在隐身技术方面更进一步,不仅大幅提升了隐形材料的性能,还将成本大幅降低。据《南华早报》8月14日的报道,中国科研人员研发的新材料能将红外辐射降低98%,而成本低至一美元就能购买一公斤。真让人好奇,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取得一项技术突破后到底在想什么,竟然能把如此高端的材料价格压到如此之低。别说是美国了,普通人听闻都会感到震惊。此次中国科研人员使用的是铁基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含有铁成分的材料,比如铁基非晶涂层。这种材料成本低廉,同时具备硬度高、抗磨性和耐腐蚀性强以及隐身等优点。事实上,美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种材料,旨在应用于航母等舰艇。但显然,在此次成果公布方面,中国走在了前列。至于双方研究的是否为同一事物,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目前来看,中国的成果显然更为出色。

隐身技术的种类繁多,除了常见的针对雷达波的微波隐身,还有视觉隐身、声波隐身等。战斗机的隐身技术主要针对雷达波,而现在咱们来聊聊其他隐身技术。

视觉隐身,就如同科幻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穿上隐身衣就能让身体消失在人们眼前。听起来似乎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实际上,去年中国的科学家就已经取得了这方面的突破。2023年10月底,中国科学院的褚君浩院士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一场神奇的表演。他让两名工作人员拿着一块玻璃挡住他的下半身,初看时透过玻璃能看到下半身,但当工作人员将玻璃翻面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褚君浩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了,而他身后的背景却清晰可见。

为什么透过这种玻璃看不到褚君浩,却能看到背后的舞台布置呢?这要从初中物理知识说起,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若光线无法进入眼睛,或者进入的光线极少,物体就会呈现暗色甚至黑色。所以理论上,要让眼睛看不到物体,只要阻止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即可。但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光线无法进入眼睛,看到的就是一团漆黑,这算不上真正的隐身。所以要实现真正的隐身,就得让光线进入眼睛的同时,不被眼睛察觉。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想法太天真,不合逻辑,光线都进去了还想欺骗眼睛?的确,在成果未出现前,这种想法看似荒诞,但如今褚君浩院士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其可行性。他所展示的材料,利用了凸透镜的折射和哈哈镜原理。折射改变了光线的路径,减少了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但这还不够,对于进入眼睛的光线,还要进行“欺骗”。就像大家玩过的哈哈镜,人的影像会发生巨大变形。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影像压缩成极细的条状呢?细到如同针一样,此时再看,就很难注意到影像了。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实现了对眼睛的“欺骗”,也就达到了肉眼看不到物体的效果。

其实,只利用折射现象也能实现隐身。比如使用高硼硅玻璃和甘油这两种折射率相近的材料,当高硼硅玻璃在甘油中移动时,就会出现看不到玻璃的现象,这是利用折射率相近让另一物体中“隐藏”。

实际上,全球范围内对隐身技术的研究众多。例如,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隐身毯子,毯子下方有梯形空间。人若藏在普通毯子下会明显凸起,但这种隐身毯子采用特殊材料,藏在里面从外面看是平的。

类似的神奇发明在国外也有。比如伦敦大学的一位教授发明了一套激光装置,能够作用于原子,使单一原子消失。这就像大家熟知的机器猫的隐身手电筒,一照物体就消失。虽然目前这套装置只能让单一原子消失,距离真正的隐身手电筒还有很大差距。

还有一种是针对如今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的隐身衣。武汉大学发明的这款衣服,通过特殊图案干扰视觉网络,夜晚还能躲避红外线侦查,让摄像头无法捕捉到穿着者。

由此可见,隐身技术在科研前沿有着众多分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阅读:2617
评论列表

小蔡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