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国家一级演员王霙在江苏无锡去世,享年66岁。
为了缅怀他,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各界人士共同决定,于8月29日,在无锡市殡仪馆举行庄重的告别仪式。
王霙的一生中,有过很多的头衔,比如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等身份。
但在这众多的身份中,他本人最看重的,还是演员的身份,他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特型”演员。
他这一生,在荧幕上还原过60多次毛主席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最像毛主席的一位演员。
同时,他也被外界誉为“仿佛为扮演毛主席而生”。
伟人折射出的形象这些年,随着影视剧的兴起,众多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时常被搬上荧幕,但近代史毕竟距离不远,而且人物形象都留有影像资料和照片,如果演员饰演的不像,或者没有拿捏到原型人物的精髓,那么作品也是失败的。
在演艺界,毛主席这一角色绝对是最受瞩目的,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众多演员都曾尝试过完美呈现伟人的塑造,其中在老牌演员中,唐国强、张克瑶、王霙、古月等人尤为突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毛主席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
而在这些演员中,王霙更是兼顾形似和神似,也因此成为了观众心中不可替代的毛主席特型演员。
王霙原本是舞蹈生,1970年在浙江省艺术学校舞蹈班学习。
那时,他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憧憬,开始学习芭蕾舞。
但是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对越剧似乎有着更大的兴趣,于是他便从芭蕾转向了越剧,进入了越剧学习班。
而恰好是这一转变,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打好了基础。
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王霙终于在1978年考入了中央红旗越剧团,成为了一名专唱小生的演员。
后来在舞台演出多年,他渐在越剧界崭露头角。
为了精进自己的演绎技术,他在1983年,考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就是今天的国家话剧院。
而这一待,又是6年。6年的时间,王霙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初学者变成了演技精湛的老戏骨。
1989年,王霙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开天辟地》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贴合“中共一大”时期青年毛泽东形象的演员。
王霙自然是想饰演毛主席的,但是当时,演员竞争也非常激烈,仅是面试毛主席一角的人,就多不胜数。
刚开始,剧组选的人,是27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吴刚,但是由于吴刚的形象偏瘦,且带有一定的时髦气质,和人们心中那个时代的毛泽东形象有所出入,后来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导演组决定选择形象更为贴切的王霙。
当时副导演正在翻面试者的照片,在翻到王霙的时候,惊呼到“太像了”。
随后,王霙被请来试妆,试妆完成后,整个剧组都呆住了,因为和年轻时期的毛主席太像了。
正是因为太像了,整个剧组一致同意,王霙来出演毛主席一角。
为了最大程度地诠释这一角色,王霙开始深入研读毛泽东的著作和书籍,他还亲自走访了毛泽东的家乡湖南韶山,和毛主席的亲人进行深入交流,从他们的讲述中寻找灵感,力求在表演中还原一个真实生活,最贴近原型的毛主席。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让王霙的表演赢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电影《开天辟地》上映之后,王霙一炮而红,他的毛泽东形象,不仅形似,更神似。
在影片中,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还原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而且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领袖的气质风范。
由于塑造的太过成功,从此之后,王霙就转型成为毛泽东特型演员,而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为中国影视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形象。
《毛泽东在1925》、《毛泽东与斯诺》、《秋收起义》、《杨开慧》、《日出东方》、《井冈山》等多部影视作品中,王霙多次成功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形象。
在电影《毛泽东在1925》中,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将青年毛泽东的热血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一角色也让他一举夺得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的殊荣。
角色之外,是自己每一次的表演,他总是力求在细节上做到极致,他不单单是模仿毛主席的言行举止,还从角色的内心世界入手,所以他饰演的毛主席,才能给人一种非常神似的感觉。
后来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让王霙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也让他从梨园改行进入了电影圈,成为人人敬佩的老戏骨。
王霙曾表示,他的演艺之路是和毛主席紧密相连的。他仿佛是踏着伟人的足迹,一步步走上了银幕,走向了舞台,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演艺方向。
通过饰演毛主席,他不仅深入研究、学习这位伟大领袖,更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仰。
他说,“我这一辈子就演一个人,这人就是毛泽东,我要把他演好,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2010年,《共和国摇篮》的剧组,正在上杭古田等地方拍摄,王霙仍旧饰演毛主席一角。
当时有央视记者去剧组采访,王霙作为主角,备受关注。
对于毛主席一角,他真的是如数家珍,谈起毛主席,也是滔滔不绝,而且他非常熟悉每一个阶段的毛主席是什么样的形象,发生了什么事件,而某个阶段,毛主席的心路历程有是什么样的。
他对记者说:“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实践,提出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论述,这也是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四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无数革命前辈的探索。我从扮演青年毛泽东向扮演中年毛泽东转变,也是一步步在探索,一步步演,一步步前进。”
尽管王霙已经在近30部影视作品中扮演过毛泽东,但他深知,这位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他的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是难以完全捕捉和饰演出来的。
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中的佼佼者,他的形象塑造的难度之大,让许多演员望而却步。
而且,很多演员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包括王霙也很容易仰视毛主席而产生不真实感。
但是,表演也最忌讳这一点,要想准确无误地把握并再现毛主席的特殊性格魅力,还有他复杂的经历,必须做到心无杂念,并且充分了解毛主席。
为了能够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传神,他一有空闲就默默地背诵台词,深入体会毛泽东的内心情感世界,将毛泽东的精神气质和情感世界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后来,他在《共和国摇篮》饰演的毛主席,再一次获誉无数,而《共和国摇篮》,也成为中国演艺界里程碑式电视剧。
随后几年,王霙又相继饰演了《井冈山》、《红色摇篮》、《民主之澜》等作品,一转眼,他已经在30多部影视剧中成功演绎了不同时期的毛泽东,从青壮年,到中年,再到中老年,他的每一次的表演都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电影《我的长征》中,他凭借出色的演技荣获了200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演员的基本素养在电影《血战湘江》中,他为了还原那个时期的毛主席,进行了急速的减肥,在短短20天内就减掉了20斤肉。
不过,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最难的,如果不能还原最贴近历史的毛主席,那么他的表演就是失败的,所以王霙认为,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样的,这个角色也没有辜负他,在《血战湘江》中,饰演了湘江战役时期的毛主席,影片播出后,王霙再次赢得掌声。
导演陈力对王霙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没有谁能比王霙更能展现湘江战役时期毛泽东的气质。”
杀青后,王霙自己也自豪的说,他完成一部英雄史诗,填补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空白。
不久之后,在革命剧《红色摇篮》中,他再次饰演青年毛泽东,这一次的表演,让他荣获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
其实查看王霙的履历,我们会发现,他这一生,只饰演过毛主席这一个人物,很多人可能会为此感到遗憾,认为这么优秀的演员,却没有体验其他的角色。
但是王霙自己却说:“演毛泽东是我是我最大的荣幸,以前演的多是解放前的毛泽东,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我会开始演建国后的毛泽东。我永远也演不够!”
王霙的每一次演绎,都仿佛是在和历史对话,他用自己的方式,让青年毛泽东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中年时期那个运筹帷幄,致胜千里的伟人形象跃然荧幕之上。
他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属于毛主席的风采,也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
脱去毛主席的光环,能让大家记住,并且敬佩喜爱的人,是演员王霙。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