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授大校军衔遇坎,第一次资历不够,第二次条件不够,之后离休了

从阳化石 2024-06-06 06:21:16

军衔对军人意味资历、战绩、荣誉,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对军队、军人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955年,新中国第一授衔时有人为军衔高低而鸣不平,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授衔时,有人认为自己的资历老,应该授予更好一些;有人认为自己应该低一些。

身为师职干部的刘竹溪被授予上校军衔,可有人认为他应该授予大校。可他认为授予大校不够资格。他的老领导,陈景三等人也才是大校,自己的资历和职务都不算高。

刘竹溪在抗战爆发后,正式参加革命,先后在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山东纵队任职。1942年编入清河军区直属团,担任营教导员。1944年,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组建新渤海军区,担任营长兼教导员。

抗战胜利前夕,渤海军区主力组建为山东军区7师,下辖3个团。当接到北上东北任务后,军区下辖几个军分区组建独立旅北上。这样军区主力部队离开,只留下军区直属特务营,以及一些军分区部队。

此后,部队进行整编,他被调任特务2团副团长,团长陈景三,政委张维滋。在此后的工作中,他们三位搭档很密切。

从资历上来说,他们三位几乎在同一时期参加革命。不过在此后的职务晋升中,陈景三,张维滋要高于他一点。

张维滋在担任营职时,陈景三、刘竹溪还是连干部;陈景三与刘竹溪同步担任副团长。不过,陈景三先一步担任团长。后来渤海军区在宋时轮的带领下,组建华东野战军10纵。10纵是最能打阻击的:排炮不动,必是10纵。

此后作战,刘竹溪担任10纵29师副团长、团长,改编后的28军84师师参谋长。而陈景三,张维滋,已经是师长和政委了。

新中国成立后,刘竹溪提拔为副师长兼参谋长。

1955年,在军事学院学习的他,迎来全军授衔,他以准师级被授予上校。有人认为他应该是大校,因为是师职干部。他认为自己的资历不够,师长、政委职务比自己高,才授予大校,自己授上校合适。

一般情况下,正团级会评为正团级或者准师级,他作为师参谋长从职务来说,被评为准师级是非常合适的。尽管后来被提拔为副师长,那都是解放后的事情了,评级授衔主要看解放前担任的职务。

1959年年,上级下达《解放军干部军衔调整指示》,就是军衔晋升问题。因为从1955年授衔后,部队没有再进行晋升工作,导致出现一些职务与级别跟不上的情况。在这一年,已经是正师职的他,按说有资格晋升大校。

可自从1954年身体有恙,断断续续休养,根据情况来说,他并不符合1960年晋升的条件。因为在正师职上时间很短。其实,他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此后4年里军队一直在晋升校尉军官。但他没赶上,因为病情复发,就休养了,因此也没有参与此后的晋升,军衔定格在上校。

如果他身体允许,能在岗位上工作几年,想必也会顺利晋升的。

0 阅读:258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