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插秧好还是直播好,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我们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种植水稻是直播还是育秧移栽呢,当时没有录音录像,没有小视频,没有自媒体,只能通过推理说是直播而不是育苗移栽。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人们发现野生稻种子掉在地上,后来又长成水稻植物,最后可以收获稻穗,这个过程和种植小麦,小米,黄瓜,豆角,柑橘,柿子等等农作物一样,都是用种子直接播到地里,并不存在育苗移栽。我们甚至可以说,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的稻田,因此他们只能是直播,而不是育苗移栽。
我们水稻育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距今2900多年前《齐民要术》有记载,这说明在战国时期,水稻育苗和移栽技术已经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应用。当时为什么要育秧呢,主要是水稻直播的杂草太多,不好控制,因此有人开始尝试育秧,后来发现水稻育秧不仅可以控制杂草,而且可以调节播种时期,提高秧苗素质,规范种植密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产量,最后终于奠定了水稻育秧在水稻栽培中的地位。因此,在汉朝至唐宋时期,水稻育苗移栽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在南方的稻田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个时期的农业技术文献和地方志中有越来越多关于水稻育苗和移栽的详细描述,标志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普及。特别是在南方水稻主产区,水稻育苗移栽技术成为提高产量和强化水稻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杂交稻全面推广普及以后,水稻育秧已成为水稻生产的必要环节,这是因为杂交稻种子比较贵,育秧可以减少种子浪费,节约用种,同时,还可以调节播种时间,掌握栽插密度,提高秧苗素质,为后期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总之育秧的好处多得很。当时,几乎没有人考虑要在大田里直接播种,除非你的种子不要钱,或者说你的脑壳进了水。
但是,我们的水稻生产是一种经济活动,是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在最近十多二十年,水稻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问题成了种植者认真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租地种植水稻的经营业主,非常在乎水稻育秧栽秧的劳动力成本问题。一家一户的种植者对育秧栽秧的成本不需要考虑,反正自己的面积不大,累一点就行了。如果租地种植水稻的经营业主,就必须考虑育秧栽秧的成本。这是水稻生产的一大坨成本,育秧要整理秧田,播种,盖膜,施肥,栽秧的时候要雇请人工,或者雇请插秧机,这两笔开销不是小数,而且育秧栽秧拖的时间长,从播种到插秧完成大概要40-50天,业主的精力一直要耗在这上面。
记得有段时间有人提出了抛秧,用育秧盘育出20厘米以上的秧苗,抛在田里,种植密度总量控制,秧苗自行控制其分蘖量和密度。抛秧技术推广了一阵就没人搞了,主要原因是田间秧苗分布太乱,生长很不均匀,管理和收割也不好整。
后来终于有人想起了水稻最原始的水稻大田直接播种,这是最节约劳动力成本和时间的方法。其实,很多农户都想过水稻直播,只是不敢去做,怕把种子浪费了,辛苦了一阵费力不讨好。但是租地种水稻的业主就不一样了,如果水稻直播能够成功,就可以节约大笔费用和大量时间,因此值得一试。
目前水稻直播的方式大致有几种:
一是人工撒播。把稻田整平以后,人工均匀撒播在大田里。
二是机械直播。用机械喷种的方式,将水稻种子直接播入稻田。
三是贴膜播种。将水稻种子按照一定的距离粘在塑料膜上,再铺在稻田里。
四是无人机播种。无人机播种一天就可以播种200多亩,速度快,播种均匀。
水稻直播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力,但是又有新的问题不好解决。
一是水源。直播以后不能有太多的水,不然要烂种,稻田要求半干半湿,在水源能够控制的情况下好办,如果业主不能控制水源,要水的时候没有,那么出苗率和秧苗素质就会大打折扣。
二是草害。在不干不湿的土壤条件下,秧苗可以茁壮成长,同时杂草也享受了同样的生长条件,形成蔓延之势,如果不想办法进行控制,那么杂草完全就把水稻秧苗覆盖。
三是长势不均匀。由于直播的种子微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生长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高高矮矮,青苗黄苗挤在一起,看起来很不整齐。
四是管理麻烦。水稻苗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对后期的产量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秧田里,集中管理起来要方便得多,如果是直播,秧苗分散在大田里,管理起来特别麻烦,相反要消耗更多的劳动力。
水稻栽培是两条路,一是育苗栽培,二是直播栽培。目前,大面积是育苗栽培,小面积是直播栽培。随着农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稻播种栽培方式可能还有很大的变化,当然,不论怎样变化,水稻种植的目标仍然是高产,优质,节本,增效。
坐那想当然写的这个 综合来说 直播最好 但直播对田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 否则低的地方可能什么都没有 包括草 高的地方可能只有稗没有稻 其它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