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禹陵村的姒家人:自称大禹后人,为老祖宗守陵四千年没搬过家

兰台说历史 2024-09-05 22:17:23

大禹陵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号称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家族。

这就是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山脚下大禹陵旁边的禹陵村中的姒(音同四)氏宗族。

根据禹陵村姒氏宗族的族谱以及媒体报道,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世世代代为他们的老祖宗大禹守陵,已经4000年没有搬过家了。

事实上,禹陵村就是一个专为守陵而建的村庄,被《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至今仍有人居住、四千年不易其址的村庄。

而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目前已经传到了141世。

那么,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真的在会稽山下定居了四千年吗?

大禹第143代孙姒承家

01、

姒姓,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八个姓氏之一,而且按照史料记载,姒姓的祖先确实是“半人半神”的大禹。

相传上古帝舜时代,鲧的妻子修己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而禹治水成功后,舜便赐姒姓(上古姒苡同音)于禹。

《史记》里也明确提到了大禹姓姒: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相传,商人灭夏后,把夏朝皇室后人封为杞国君主,而杞国也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时期。

成语“杞人忧天”里的杞人,指的就是杞国人。

而杞人之所以忧天,和杞国一千多年的迁移史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杞国很小,这也很好理解,商人灭夏后,能给夏朝皇族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肯定不会给什么好地方。

杞人忧天

《史记》也说杞国很小,没什么可说的: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从商朝开始再到最后的灭亡,杞国的历史就是迁移的历史。

杞国最初的封地是在今天河南杞县一带,之后因为受到其他强大诸侯国的欺凌,从河南杞县一直迁移到今天山东安丘一带。

可以看出,杞国是一路被人从内地赶到了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的山东沿海地区。

不过,杞国虽然国力微弱,但是因为是夏朝皇室后人的缘故,保存了大量夏朝的典籍和礼仪,孔子也曾为了考察夏朝的礼制,而专门到杞国考察。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而杞国的爵位也从周朝建立时的“上等公爵”一路下滑到灭亡时的“伯爵”。

杞国出土的文物

公元前445年,杞国被楚国灭掉了。

而在此之前,大禹后人建立的鄫国、谭国也早被灭掉了。

今天中国百家姓里的夏姓、夏侯姓、禹姓、费姓、窦姓、辛姓、杞姓、曾姓、谭姓、鲍姓、邹姓、欧阳姓、司空姓,这些姓氏的源头都是姒姓。

因此,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确实是大禹后人。

但是,要说他们真的在绍兴会稽山定居了4000年,那就不一定了。

2016年,公祭大禹

02、

之所以说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不太可能在绍兴大禹村定居4000年,是因为绍兴会稽山未必就是会稽山。

这话可能有点绕,简单来说,根据学者考证,今日浙江绍兴之会稽山和大禹陵,应是奉守夏禹之祀的古越族多次迁都后,迁于此地的“文化重建”。

而在先秦时期,迁徙后在迁入地将原籍文化符号重建,是一种规律性现象。

钱穆在其《越徙琅邪考》一文中指出,勾践北徙之琅邪,实应在赣榆,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北四十里有会稽山,号小会稽山。

简单来说,绍兴会稽山在学者看来未必就是大禹下葬的会稽山;很可能是越国第一代诸侯迁移到绍兴后,重建社稷,然后把绍兴的会稽山重新命名为会稽山。

会稽山大禹陵

因为《吴越春秋》明确提到了,帝少康把他的庶子封到“越”:

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馀。

而帝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君主。

事实上,历朝历代关于会稽山是不是在绍兴,都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清代学者吕调阳先生在其为《山海经》作注的《五藏山经传》中说:“会稽,今大盆山,在金华府东阳县东,与今绍兴山阴之会稽相去百数十里。”

总而言之,绍兴会稽山是不是历史上安葬大禹的会稽山都有疑问,更何况在会稽山下定居的姒氏宗族。

同样,根据史料记载,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初年;而享殿,这一供奉大禹神位、祭祀献飨的重要场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1930年代的大禹陵

而且这些建筑到了清朝末年也已经完全损毁了,如果禹陵村中的姒氏宗族真是为老祖宗看坟,在会稽山山脚下定居了4000人,他们怎么就坐看禹陵的破败?

而且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现存历史最长的禹陵村的姒氏宗族的《姒氏世谱》,是1875年修订的,原本存于浙江省图书馆及绍兴市文物部门。

而1875年已经是光绪元年了。

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只能说居住在禹陵村的姒氏宗族在1875年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大禹后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老祖宗守陵。

当然,尽管禹陵村的姒氏宗族究竟有没有在会稽山下定居4000年,还要存疑;但是他们对大禹的尊敬却是实打实的。

禹陵村

根据媒体报道,1995年初,为公祭大禹扩建禹庙广场,50户姒氏旧宅要拆除,年关拆屋在当地视为不吉利,但姒氏族人认为只要对保护禹陵有益绝无二话,12天全部拆完。

1996年,为建禹陵旅游区,要迁移大禹山上的旧墓,不少是姒氏祖坟,也没有遇到阻力,姒氏族人只提出一个要求,请政府指定一个公墓区,以免今后重迁。

2001年,禹庙广场绿化,又一部分姒氏旧宅按期拆完。

说实话,就凭借这些举动,禹陵村的姒氏宗族也没有给他们的老祖宗大禹丢脸。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参考资料:

《守陵四千年的大禹后裔》,央视网;

0 阅读:0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