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年学,终于明白二年级家长当初那句肺腑之言——太在理啦

右右细毛和爸妈 2024-10-18 01:39:19

我家双胞胎今年二年级,经过一年,总算明白了二年级家长当初那句肺腑之言——太有道理啦!

1一下子被猜到在哪个班,二年级妈妈主动劝一年级妈妈:别焦虑

一年级开学时,我发了篇文章,大致讲了下分班的情况。我家两个孩子所在的班,是唯一和二年级一个楼层的;班主任是刚刚考进来的;路队牌几天都没有,接孩子时非常混乱。

凭借着几点信息,二年级一位妈妈私信我,立马猜到了我家所在班级。

我们相互寒暄了几句,对“这一年计划招收几个班,最后实际招收几个班”表达了下自己的看法。

她对我说出了那句金句,我现在回忆起来真的特别在理:“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挺好的!”

后来她跟我说:“年轻老师会比较有活力,也更认真负责一些!”

她家孩子同样没有分在子弟班,当然利弊各占一半。

2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呢?

这一年,我们整个一年级,起起落落也发生了不少事。

我家既没在子弟班,也没在语文备课组组长班,数学备课组组长也不是我们数学老师。

我们班语文老师刚进学校,也是班主任。以学校开始计划招收班级来看,估计这老师比我们孩子早不了多少天到学校。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教龄30年的老师。这个教龄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但也可以算出快退休了,可能是老师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就是这位老师是应付教学,校领导肯定也不会说什么。而且年龄来说,可能也会比较死板吧!

开学后的2次家长会,却让我见识到了数学老师的风趣,完全不像她的实际年龄,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年轻。数学老师发言时,整个会场不断发出爆笑声,我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上课时,肯定也很欢乐。

而且数学老师一再强调:“自己孩子参加工作了,平时也没什么事。不像班主任家里孩子还小,我欢迎家长随时找我。”

班主任对学习上,抓得很紧。这也正对我的胃口。

我们班,感觉公开课挺多的,不知道学校公开课多,还是我们班确实被选中的多。

我们班男生多,格外调皮(换了男体育老师后,当日留校9个人,当然,我家2个都被留校),但上课也是格外活跃吧!

其他班家长跟我描述过自家孩子班上英语课情况:死气沉沉,没几个人举手回答问题;和我们班完全相反——我们班是抢着举手。

因此不管外校老师、本校其他年级老师、本班老师、本年级其他班的老师的公开课,我们班孩子出场的次数都挺多的!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美术、音乐课的公开课,我们班孩子都参与过!好像课表上剩下的只有道法和劳动了!

子弟班和语文备课组组长所在的班级,校庆、六一活动、学校重大活动时,集体参加的次数明显多一些。

孩子们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在课后和周末彩排,但家长都很支持。

一年级暑假过完,大家才得知数学备课组组长休产假去了。但暑假刚开始时,朋友问这位数学老师,数学学习暑假应该怎么加强,老师很负责针对孩子情况,给出了建议。

还有一个班,不满意二年级班主任是临时聘用没编制的,借调了一个带编的老师来当班主任。

朋友孩子在这个班,她说:“二年级原本换的新班主任是没编制,可是很负责,来之前肯定做了不少功课。刚来班上几天,已经了解了不少孩子的情况。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她,还问我为什么又要换老师。我问了其他几个孩子,也是说很喜欢原来换的老师。

结果家长群别人就对我:小孩子懂什么好不好,要带编的才稳定。”

大多数家长都觉得“带编”比“孩子喜欢”更重要,结果这个刚换来几天的班主任,只能收拾物品含泪离开了。

3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

当年的二年级家长,现在成三年级家长了。我也晋升为二年级家长了!

我才明白她这句话真的在理。

一年级时,担心自己班上老师不好,自己孩子不在重点学校,或者不在重点班、子弟班的不是少数。说实话,我也担心过。

我担心自己班上这新来的班主任被排挤,班级不需要太多机会,但不是所有事都被排斥在外。

结果还是我想太多了。

数学老师说自己有30年教龄了,我一算,觉得快退休啦,应该就是混混日子吧!

事实狠狠打脸!

这老师活力十足,妙语连珠、非常幽默,还非常负责:开学两周,给所有家长发了信息,介绍各自孩子的学习情况。

上面与我聊天的两个朋友,孩子都没分在所谓的重点班、子弟班,但后来也和自己开始担心的老师处得很好!

我已经跟我们班主任交流:买哪个部分牛肉做卤牛肉最合适了!

一年级,孩子的每个一年级,每次换老师,不管班主任还是任教老师,我们当家长的先等一等、看一看,不要一开始就怀疑、就否定。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老师真的都是真诚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每一个孩子!

请相信老师、相信学校,只有孩子真正爱上这个集体,才能好好学习。不要给孩子传达负面概念,毕竟孩子的判断力,很多时候取决于父母。

也请问一问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从孩子嘴里来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

0 阅读:48

右右细毛和爸妈

简介:IT爸爸+全职妈妈=7岁双胞胎兄弟,从试管婴儿到四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