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卯”的好,结构才不“散”

书法为墨心 2024-05-17 02:15:15

“你的字,写散了”,多被归结为“结构”问题。而笔者认为,研习结构问题的时候不但要有结字功夫的积累,更要有点画形态表达的深厚基本功。

大家都知道榫卯工艺。只在结构层面研究穿插避让,就如同我们只研究哪里需要“榫”哪里需要“卯”,却不去研究对应“榫头”的“卯”(或者说“榫槽”更加形象一些)需要什么形状。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卯不住”,对应到书法当中就是“结构散”。举例说明如下。

先 用唐代楷书来说明这一问题:

以上两字分别是柳少师《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中的两个字,这种穿插当中的巧妙契合,难道是无心为之?这一定是一种精心的安排以至于成为书写的本能。

再 来看看颜鲁公的表达:

上面两个字分别是颜鲁公《多宝塔》和《颜氏家庙》两碑中的单字,这种承接避让的安排效果,当是理性中的存在。

再 往前追溯,看看北魏的墓志:

这是北魏的两通皇家墓志中的单字,这里结构上的承让,是否也有笔者所提出的那种“榫卯”之意呢?

有的人会说,这也许是刻手故意为之,不应该去看得很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的书写中的确不可能这么一板一眼,严丝合缝,但是这种特点一定是有来由的,让我们找些墨迹证据吧:

赵吴兴的《胆巴碑》可以说是行意特别强的墨迹楷书了,我们在这里依然能够清晰的看出这种穿插之间存在的点画形态的呼应,这总不是刻出来的吧!

请看书法“榫卯”大师欧阳询,有动图有真象!

一、楔钉榫,镶嵌一体。

如“绝”、“忘”字中间的一点,“离”字中间的一竖,将字的左右两部分紧紧镶嵌在一体。

二、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三、挖烟袋锅榫。

四、走马销。

五、云型插肩榫

六、直材交叉。

七、平板明榫角结合

十一

十二

十三

九成宫,全称《九成宫醴泉铭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立于贞观六年四月(公元632年)。记太宗于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九成宫乃欧阳询七十五岁所写,用笔方整,结构严谨,尽显欧书结构布置精严、圆润中见秀劲之特点,全碑无一笔松懈,更无一处紊乱,乃欧阳询登峰之作,明赵涵于《石墨镌华》评此碑为“正书第一”。

【原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

鹿

【原文】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

【原文】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

寿

殿

【原文】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

3 阅读:414
评论列表

书法为墨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