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以文学之笔书写“大水”“大心”
——王月鹏《黄渤海记》研讨会在烟台举办
近日,王月鹏最新作品《黄渤海记》研讨会在烟台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烟台黄渤海新区文旅局、《胶东文学》编辑部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艺丁,中共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波,烟台市文联党组书记宋作新等领导出席会议。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主持研讨会,向萍、程绍武、李云雷、季亚娅、刘艳、林森、崔庆蕾、李墨波、宋向伟、王月鹏等专家、作家先后发言。
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
《黄渤海记》是王月鹏的最新作品。这些年,他一直在认真写作,从《渔灯》到《烟台传》,到《海上书》,再到今天研讨的这部《黄渤海记》,这是他在八年时间里创作的第四部海洋主题作品。这些作品,业内评价和社会反响都很好。《黄渤海记》主要写了黄海与渤海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以及海边渔村和城市的故事,是海洋主题创作的有益探索。作者将自己的写作与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有效结合,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讲好山东故事,讲好烟台故事,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作家出版社副编审、《黄渤海记》责任编辑向萍: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的根据地,对于王月鹏而言,海就是他的根据地,他将情感的激流、思考的触角付诸笔端,像健硕大树强大的根系,扎根于烟台、海洋丰沛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八年内先后推出四本以大海为主题的书,足见他对海的深情。如果说《海上书》《渔灯》《烟台传》是三封写给海的情书,我更愿意把《黄渤海记》视为一本当代文人面朝大海的沉思录。这部作品是王月鹏多年来对胶东半岛海洋题材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结晶,是我编辑图书中极具辨识性的优秀之作,也是出版社今年推出的散文随笔类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
“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所以有种说法,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蓝色国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对国家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我们的海洋文学正在逐渐兴起,但还没有蔚然成势,应该跟上。《黄渤海记》作为一部海洋文学作品,既主题集中,又内容广泛,围绕渤海、黄海周边的书写涉及各类丰富的资源,有历史传说,有风物民俗,有博物地理,有人物小传,它是一种赓续中国传统的写作,融合了作者本人浓浓的情感和深深的思索,能够感受到文章里的情感温度和思想深度,这是作品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下性和历史性的巧妙结合,他是站在现代性的角度去审视、去观察当下和历史的,两者结合得非常好。
《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
在《黄渤海记》中,月鹏把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写了出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点”,内容和写法很吸引人,比如渔民出海为什么要祭拜?渔民婚嫁为什么不随份子?有背后的文化,甚至生命意识的原因。另外,月鹏比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当下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化,一方面要把一些传统的东西保留下来,其中蕴藏着中国的独特性,《黄渤海记》这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再一点,就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通过个人的体验赋予它们一些新的生命力,多方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关于黄渤海的叙事。总得来说,这是一部能让我们看到传统跟现代融合、海洋文化跟农耕文化融合、自然跟人文融合的很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
作为一个职业编辑,我非常喜欢《黄渤海记》这本书的设计,作家出版社的编辑非常专业,提炼出的“田野考察、文史钩沉、智性思考、诗意表达”这四个词,是对这本书很准确的概括。第一,这本书的结构方式很独特,体现了编辑和作家共同的匠心和设计。第二,具有跨文体写作的特点,可以看出这本书所呈现的文体的开阔和弹性,是一种理想的文章形式,可以兼顾历史与现实,理性与抒情。第三,材料与体验的关系,这本书里有特别密集的知识性的材料,它是结合生命体验来写的,也提供了我们进入文本的很好的角度。第四,在“我”的叙述中,同时始终有一个他者的视角存在。他是谁?是作者的采访对象吗?是作者在田野调查时遇到的那些渔民吗?还是海洋或者这个地方本身?作者在这里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论和问题意识,审美的抒情主体和思考者的智性主体,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科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
地⽅志的书写是⾃古延续⾄今的⼀种书写传统,作⽤与价值不容⼩觑,但⽂学性相对不⾜。《⻩渤海记》中也有地理⻛物、⻛俗掌故、⼈物故事等内容,呈现浓郁的地域⽂化特⾊与博物的特点,带有方志、史志意义,但付诸⽂学性、艺术性充盈的散文之笔,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致。作品在“文学黄渤海”的书写路径、散文的文学地理学意义的彰显,以及中国式自然文学散文的话语构建等方面,也都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格外具有⽂化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化赓续的价值与意义。作家以这本《黄渤海记》不经意间为⼭东、为烟台、为⻩渤海海边的⼈们,提供了⼀张最好的⽂化名⽚、⽂学名⽚,也为地域书写、中国式⾃然⽂学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天涯》主编林森:
《黄渤海记》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海洋题材写作风潮中的一个重要收获。王月鹏是在写海洋,更是围绕着海洋,写那些在海边生活的人,也钩沉了海边那些传说般迷离的历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黄渤海的历史、民俗、劳作场景、民间传说等,都有着深入的挖掘与呈现。王月鹏作为一个在地作家,摒弃了那种浮于浅表的“观光采风”式写作、“图解非遗”式写作,真正深入生活现场,激活个人记忆、知识积累与诗情想象,呈现出有深度、有余味的书写。王月鹏这几年的散文写作,和他早期书写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心动荡的散文不同,他开始把题材不断聚焦到“海洋”之上,也有了为一座城、一片海立传的雄心,他的文字变得越来越开阔、沉静——他试图通过一种地方性的书写,获得与世界对话的能力。《黄渤海记》中,有的篇章不断变化着讲述视角,从多个侧面展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纬度,在散文中凸显了小说的味道与气息,这是一种跨文体的写作追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
《黄渤海记》是地方性叙事和海洋叙事相结合的优秀样本。作为一部散文集,并没有对地方做静态的、景观化的呈现,而是既深入到了历史深处,又呈现了历史的现实之变,既写了传奇性的故事,又回到了具体的人的精神。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地方性的文化对于人的精神塑造的影响,能够看到人物和故事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地方性特征。作者从多角度多维度书写了黄渤海丰富的海洋文化精神,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的风俗与生活,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时代之变的深切思考。
《文艺报》总编室主任李墨波:
《黄渤海记》记录了一些当下高速发展背景下已然变化,以及行将消失的事物。恰恰是这样的一些旧时光和旧事物里,蕴藏着我们的文化根脉,也凝聚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依恋。这本散文集在艺术性上体现了王月鹏的努力和探索,能够看到作家的文化视野非常开阔,既有历史的远景,也有现实的近景,既有历史文化典故,也有渔民的口头讲述,既有对地域整体性的关照,也有他作为个体的一种非常鲜活的生动感受。作家的思绪穿梭在不同的文化时空里,也为读者梳理出了一条有趣、有识的阅读路径,体现了作家在散文题材上的创新和探索,有很鲜明的文体意识。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伟:
读了王月鹏的散文集《黄渤海记》,感觉是一部胶东地区的百科全书,包容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方志风物、民俗风情、生活万象。当然,他不是掉书袋,不是简单地提供资料,而是在打开这方水土的同时,也打开自我,用“大心”去感受“大水”,用“诗”去描述他的“思”。这“思”是深情的,是深邃的,也是诗性的。作者超越了一般的地域性写作、方志性表达,超越了一般的故土之爱、亲人之爱,深入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沉静的人与大海大地、斯土斯民之间思考的张力。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富有深刻思想性、兼具艺术性与创造性的高品质佳作!
《黄渤海记》作者王月鹏:
近年一直在思考写作者与他所生活的城市的关系,如何挖掘好脚下这一米的土地,是对于别处和远方的态度,也是理解更广大世界的一个切口。所以我提醒自己要跳出描写大海、想象大海、抒情大海的惯性,真正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大海,书写大海。
我的一个理想,是在写作中把海平面抬高1厘米,或者把海岸线向前移动100米。海平面升高,意味着写作者要超前思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甚至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今,海岸线在日益后退,如果沿着现有海岸线往前恢复100米,这100米范围内的存在物,大约都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建的道路或建筑,它们是海在这个时代的印痕和见证。所以,把大海抬高,让大海移动,是我进入海洋主题写作的一个路径,最终将从大海回到人海。海是一个背景,《黄渤海记》更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
今天这次研讨,是我写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老师的鼓励。我相信笨拙的力量,相信诚实的劳动,相信“你怎么对待文学,文学最终就会怎么对待你”,一直扎扎实实地写下去。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黄渤海记》这本书选题非常好。大家对它百科全书式的特征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作品把历史和现实,农耕和海洋,自然和生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应该是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成功文本。作品把黄渤海包括远古的传说、今天的文明、现代人的生活以及整个历史的变迁,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内容丰富,并能从中感受到现实的温度,历史的温度,还有渔民的人性的温度,这也是得到大家一致肯定的。大家也高度肯定了这本书的文学性,肯定了作者对历史、对海洋的带有自省和思辨性的思考。比如《蓝色荒凉》中,我们既能看到今天的人们对大海的索取、对生态的破坏,也能读到作者对此进行的深刻的思考。
某种意义上说,《黄渤海记》是一本对话录,是自我和他者的对话,传统和现代的对话,也是作家作为一个主体与大海及海边人与物的对话。它又是一本阅读笔记,是对黄渤海的一次深度的阅读,读海、读自然,读人、读生命,读鱼、读万物。这种对话性、阅读性,是这部散文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王月鹏的作品非常具有个人辨识度,可以说是这些年中国当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现,祝愿王月鹏能写出更多更好的《黄渤海记》这样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