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集团#谋士如雨之三朝元老刘晔

大江东去 2019-08-09 21:05:3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当读到这篇脍炙人口的诗句,都会让人想到一幅群英荟萃、群雄争霸的画面,仿佛回到了那个使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可能不少人有时都会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驰骋沙场、奋勇杀敌,来抒发这种对历史的缅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既然我们不能身处那个乱世,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它、认识它。

曹操

说道三国当首推曹操这位乱世之奸雄,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将,曹操就是依靠这么一批人才,建立起了当时最大的政权--曹魏政权。而这批能臣猛将中,有一位三朝元老,辅佐了后曹操、曹丕和曹睿,他就是刘晔,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

刘晔

刘晔十三岁时杀死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其父知晓后大怒,但知道了解原委后也对他十分欣赏,所以之后也就没有追究。汝南许劭善于观人,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霍乱当地。当时豪强找到刘晔,想要说服他效命。此时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见到使者后,论及当前时势,很得使者欣赏。之后刘晔使用计策,借助曹操的声势,降服了当地的豪强,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也不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自重,与是将兵权给了刘勋,然后独自里去了。

后来,曹操到寿春,发现有数万的山贼据险而守。曹操于是派遣兵将去围剿,但是未能成功。曹操于是询问手下谋士:可否征伐?刘晔认为其实是偏将资历不足和天下未定而令到山贼仍敢对抗,而当时局势已经大致稳定,应该先悬赏劝降,再用军事实力进逼,那山贼就会自己溃败。曹操同意,并派猛将在前,大军在后,最终如同刘晔所预测般平定陈策。回去后曹操封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公元215年,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时候,由于汉中山势险峻难登、难以攻克,所以造成士兵大量伤亡,加之粮食又缺乏,曹操于是打算撤军。当时刘晔知道后,就劝曹操改为进攻刘备新占的蜀地,因为此前攻占汉中已经令蜀人骚乱,所以只要再进攻他们就会望风归附,但曹操不听。后来,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了不少作乱的人,但仍然不能安定人心。曹操于是再问刘晔可否进攻,刘晔却说时机已逝,不宜进攻。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当时正值关羽被东吴杀害之际,当时众臣都认为刘备势弱,不会为关羽报仇,唯独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为关羽报仇,之后果然预言成真。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付,并向曹魏称藩,朝臣很多都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但曹丕不同意。而在夷陵之战战胜后东吴果然显露了不臣之心。

公元227年,曹丕驾崩,曹睿继位,刘晔升迁东亭侯。公孙渊在辽东割据一方很久了,刘晔担心他可能会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所以建议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之后公孙渊亦果然叛魏。

到后来杨暨再和曹睿讨论攻伐蜀汉之事告曹睿,在这件事上刘晔在这两人之间反复逢迎,于是有人向明帝诋毁刘晔,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曹睿一试,果然如此,更因此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

刘晔一生在曹操时代担任过司空仓曹掾,主簿,行军长史兼领军,在曹丕时代但任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务,虽然职务不算太高但是一直是历代魏主的心腹,参与重大事情的谋划决策,"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始终是魏主的重要参谋。也正是有了一批这样优秀的谋士,才有了魏武扫荡群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霸业。

1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