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至死不知,自己精心设计的纯元故衣局其实救了甄嬛一命

艳子的休闲时光 2024-10-28 11:16:04

很多观众都不理解:甄嬛那么聪明,为什么封妃当日吉服破损这么明显的陷阱,甄嬛意识不到问题呢?

安陵容的一句“菀菀”,让沉浸在情爱之中的甄嬛羞红了脸,她以为自己遇到了此生最值得托付终生的人,殊不知所有的情爱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

宜修原本以为皇帝真的爱上了甄嬛,自己的皇后地位岌岌可危,听到“菀菀”这个昵称后,她开怀大笑,笑容中带着一丝不屑。即使皇上如此宠爱甄嬛,她也只不过是姐姐纯元的影子罢了。

仅凭一句“宛宛”,宜修就能借助“纯元故衣”断送甄嬛的封妃之路,甚至了断甄嬛和皇帝这么多年的情爱。

只是宜修至死不知,自己精心设计的“纯元故衣”局,看似扳倒了甄嬛,其实间接救了甄嬛一命!

甄嬛自入宫以后,便深得皇帝宠爱。在纯元所有的周边之中,甄嬛最为出众,简直是1:1复刻纯元。

甄嬛的容貌跟纯元有五分相似,性情也是五分相似,才艺更是比肩纯元。甄嬛会跳惊鸿舞,能跟皇帝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甄嬛跟皇帝,简直是灵魂伴侣。

一开始两人是品箫谈诗,这说得多了,内容也便从才学扩大到了格局;从后宫扩大到了前朝。

甄嬛刚开始还非常谨慎,一言一行都是遵从妃子的品德,不敢逾矩。每次皇帝跟她谈起朝政之事,甄嬛都会说自己不敢妄言,提醒皇帝后宫不得干政。

可以说,最开始的甄嬛,每次涉及朝政的事情,都非常小心翼翼。那时候她与皇帝的关系,还是君臣高于夫妻。

甄嬛思维的转变,是第一次小产之后。甄嬛与华妃不同的处境,让她知道:只要有年羹尧在,无论华妃犯了多大的错,皇上都不会严惩她。

而此时的年羹尧,因为受宠和军功,变得更加嚣张跋扈,渐渐有了不臣之心。皇帝想要除掉年羹尧的心思越来越强烈,而甄嬛势必是要除掉年世兰的,可以说,甄嬛的心思,跟皇帝的心思是一样的。

因此,甄嬛的一言一行,在皇帝看来,都是在为他着想。尤其是甄嬛为了皇帝的大局,委屈自己建议皇帝恢复华妃的位份时,皇帝更是认为甄嬛是跟自己一条心。

此时的甄嬛是顺着皇帝的心思,所以无论甄嬛的言行是否涉及朝政,皇帝都觉得无所谓。

甄嬛为皇帝解决了“敦亲王殴打言官”这件棘手的事情,皇帝夸赞她是“贤内助”甄嬛也开始随意出入御书房。因为深入了解了皇帝的无奈,又跟皇帝统一战线,甄嬛便以为自己握住了皇帝的心。

殊不知,帝王的心思和情爱,是这世间最难猜测也是最不稳定的东西。

甄嬛和皇帝心思一致时,甄嬛谈的就是家事;和皇帝观念不同时,甄嬛的言论就成了后妃干政。

甄嬛为敦亲王的福晋和孩子求情这件事,在皇帝看来:甄嬛跟她父亲是一样的心思,都对朕不喜欢的人有怜悯之心。

再加上甄嬛逼死了华妃,皇帝早就恼了她了。可惜当时甄嬛对皇帝的感情太过自信,才会意识不到吉服破损这件事的重要性。

当然,早在甄嬛封嫔的时候,甄嬛的吉服就是用的敬妃封嫔的吉服代替的。皇后早就想要算计甄嬛了,伏笔埋得这么深。

如果皇后没有设计陷害甄嬛,那么甄嬛以后的下场不只是禁足这么简单。顺利封妃的甄嬛,地位如日中天,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谈论朝政问题。

甄嬛以为自己是在为心爱的男人分忧,以为她的爱情坚不可摧,却不知自己早已经触碰到了帝王的逆鳞。

在帝王的心中,永远是皇权大于情爱。就像皇帝明明怀疑是宜修杀了纯元,但是为了朝堂的稳定,他依旧只能三缄其口。即使皇后事情败露,皇帝也不能废后,只能与宜修“死生不复相见”。

跟冒犯纯元皇后相比,后妃干政这件事明显更加严重。因为它是对皇权的一种挑战,皇帝能够为了皇权舍弃纯元,自然能够舍弃替身甄嬛。

皇后对甄嬛的算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何尝不是救了甄嬛一命呢?让她在“干政”的路上及时悬崖勒马,也让她真正看清皇帝的真面目。

皇后的一番操作,等于是替甄嬛拨开了爱情的迷雾,让甄嬛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位置。皇后将甄嬛置之死地,甄嬛因此重生,对皇帝断情绝爱的她,真正实现了上位者的思想转变。

一个人的成长和突破,往往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甄嬛从未停止向内成长,但是向外突破需要的是格局和眼光。

之前的甄嬛输给皇帝,是因为年轻纯真的她对帝王的情爱期望过高;之前的甄嬛输给皇后,则是因为她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同时被皇后伪装的人设欺骗了。

甄嬛离宫三年,看似是人生的低谷期,其实恰恰是她的复盘总结时期,是触底反弹,是绝境重生。

所以凡事皆有两面,登高有跌重的危险,低谷也有重生的可能。处境最坏的时候,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在海阔天空的视角下,观察全局,发现新的生机。

每一次跌倒,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成长就是站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了一次。人往往是在逆境时,进步最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