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现在的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了。有了二宝以后,很多爸妈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小的孩子身上,这就难免忽略了大宝,这也常常引起大宝了不满。
很多人说,在二胎家庭中,老二是令老大羡慕的对象,因为他最小,比较得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二都是幸福的,在三胎家庭中,老二往往是最让人心疼的。
上个月初,有个三胎妈妈来咨询,说她家4岁的二女儿老是作妖了,一点不顺心就大声哭闹、撒泼打滚,无论怎么哄都没用,她气极了,只好打了孩子一顿,孩子立马就停止了哭闹。由于这种粗暴的手段在短时间让孩子停止了哭泣,这位妈妈就觉得很简单又有用,就经常用,结果后面越来越不奏效了,孩子反而闹得更厉害了,这让她觉得特别焦虑又无助。
这位妈妈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当时她来咨询的时候,给我发了一段二女儿大声哭闹的视频,她告诉我,那时刚好她在喂小女儿吃奶,而二宝不知道喊她去干嘛,她没有去理会孩子,结果孩子喊了几句之后就开始哭闹了,边哭边看着妈妈,但是这个妈妈还是没有去理会,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结果孩子哭得更大声了,边哭边踢旁边的摇摇马,但这位妈妈还是采取冷处理的态度,到最后,孩子哭得歇斯底里,这位妈妈忍不住了,狠狠扇了孩子一巴掌,瞬间孩子就安静下来了。
这位妈妈知道她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看到孩子哭闹就忍不住生气,就忍不住想打孩子。她有很多的困惑,三个孩子中,大儿子很听话,小女儿还小,但是平时带着也很省心,怎么就中间这个孩子,这么难管教了,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位妈妈并不知道,其实并不是中间的孩子难管教,而是她对孩子的忽视和不关心,让孩子产生了不满,孩子为了获得她的关注,才不断地闹腾。
三胎家庭中,老二比较调皮难管教,归根结底还是父母对他的忽视作为三胎家庭中的老二,是最容易被爸爸妈妈忽略的,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很流行:大的疼,小的娇,中间夹个受气包。
也就是说,对于三胎家庭来说,排行第二的孩子,往往是最受气,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个。
因为老大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最受父母的关心和宠爱,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感情也比较深;最小的孩子,因为还特别小,需要父母去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照料,自然对他的关注也最多。而老二,既没有老大的先天优势,也没有老三那么需要被照顾,自然也就最容易被忽略了。
父母的忽略让老二觉得没有安全感,但孩子又特别渴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往往会做出更加出格的动作或夸张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就像上面那个妈妈说的老二,大声哭闹,就是故意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她又哭又踢,不断推身边的摇摇马,每做一个动作,就停下来观察妈妈的反应,看到妈妈不理她,就继续撒泼哭闹,直到妈妈理她为止,哪怕是被打。
多胎家庭中,父母真的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吗?有人说,老二这么调皮难管教,还不是父母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导致的。
很多人都希望父母在对待多个孩子的时候,能够一碗水端平。但是实际上,这根本做不到,十指还有长短之分,更何况是父母的心。
再者,对于多个孩子的家庭来说,父母的爱就像经济能力一样,是一种很有限的资源,要想完全平等地给予到每个孩子,从理论层面上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母亲为主父亲为辅的家庭。而且家长也很容易因此而焦虑不已,而这种焦虑的情绪势必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反而更加不好。
所以,不止是三胎家庭,只要家里有超过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多胎家庭中,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在多胎家庭中,父母是很难做好一碗水端平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端得一边溢满出来,另一边却少到见碗底。
因此,对待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
1、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
我有个同事,他家老大是女儿,特别乖巧懂事,读书成绩又好,而老二是儿子,特别调皮捣蛋,偏爱玩游戏。对于老二的教育问题,他总是特别头疼,经常质问孩子,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你姐姐呢?结果孩子怼他“我又不是姐姐,干嘛要跟她一样”,同事被怼得哑口无言。
对于多胎家庭来说,孩子有大有小,不可能全部都按照一样的教育方式来管教他们。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之间也是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有些适用于老大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适用于老二、老三,所以家长要多去了解孩子,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因材施教。
2、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作为家中的老二,不像姐姐那样聪明好学,也没有弟弟那么好命,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她就像是三明治中的夹心层,在姐弟间两面受气,还不受父母的重视。
吃早餐,两个鸡蛋,一个给姐姐,一个给弟弟,而德善什么都没有;偶尔家里的晚餐有烧鸡,两只鸡腿也是分给姐姐和弟弟。就连过生日,每次她都只能蹭着给姐姐买的生日蛋糕,拔掉3支蜡烛,再继续过。德善也曾哭泣自己的命运就像名字一样,“为什么只有我是德善,姐姐是宝拉,弟弟是余晖,为什么只有我是成德善。为什么要叫我德善……”
因为德善对于父母长时间的偏爱心存埋怨,一直都对自己的姐姐和弟弟耿耿于怀,彼此之间冷漠得很。后来爸爸真诚地向她道歉,并告诉她说:“爸爸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爸爸的,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不知道每个孩子的教育是不一样的,老大应该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
和爸爸的这次对话之后,德善觉得自己终于能被父母关注到了,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见,父母的忽视对于孩子的心理的负面影响是多大的。其实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太在乎做到一碗水端平了,有时候越是想一碗水端平,越是做不到。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去关注孩子,及时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察觉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情绪的需求,及时去满足孩子。当父母发现自己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跟孩子说明,并告诉孩子自己是爱他们的。
3、高质量陪伴孩子
很多爸爸妈妈会说白天要忙于工作,很难去陪伴孩子。但是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在于父母陪伴孩子时,是否用心。
有陪伴就有沟通,在陪伴中,父母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孩子互动并不仅仅是了解孩子近期的情况,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样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从而促进家庭感情更加和睦。
我们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不是厚此薄彼,偏向一方,而是特别的爱特别给你。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存在和需要,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当父母能够看见每个孩子,并给予他需求的满足,这才是对孩子真正 公平的爱。
就像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一样:当每个孩子被唯一的珍视时,孩子就会变得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