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什么不被认可是正统,因为历史上独特的门阀政治

金是水 2023-10-07 23:26:16

门阀政治大部分人对于这个词很陌生,换个比喻大家就会明白了。参考韩国财阀和首相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瞬间悟了。门阀政治是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可以理解为门阀制度是士族制度的巅峰体现。看看现在日本和韩国都是有财阀士族把持的政权。“门阀制度”是从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汉末时期因为九品中正制度的推广,导致世家大族开始入朝为官。到东晋时期达到鼎盛可以与皇权并肩,随后逐渐没落,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完善门阀政治在历史上彻底终结。

“门阀制度”包括门阀士族、门阀势族、士族与势族、豪强等具体概念,中国古代中的“门阀制度”主要表现为:按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员;士族免役;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特征是“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门阀政治产生的背景

东晋之所以产生这个特殊情况,主要原因还是皇权的没落。东晋政治的弊端从开国就存在了。西晋灭亡时玉玺没于胡人手中。司马睿登上帝位时,并没有传国玉玺,人们戏称司马睿为白板天子。还有晋愍帝曾留下遗诏,收复中原便可称帝,但是司马睿并没有收复中原的能力。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离不开琅琊士族王氏的支持,东晋偏于一隅真正是因为本地士族的原因,情况大概率和三国时期的东吴很相似。那时候选拔官员,靠的是出身,家族越大,势力也就越大特别是衣冠南渡来南方的这些世家大族们1、政治上,有地位,家里边全是当官的。2、经济上,有钱,家里边都有大片的地方。3、人才上,南下的时候,还带了很多手下的宾客,很有实力。4文化上,这些人还都是经学世家。而王室被打得这么惨,好不容易到了南方,必须要靠这些世家大族。比如是王导家,琅琊王氏,王导在政治上负责,他堂哥王墩,军事上有权。

东晋门阀情况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东晋的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东晋四大家族各有各的起家方式,有的家族是跟随着东晋皇帝司马睿,乘了皇权的快车,有的是自身实力雄厚,家底殷实。

位高权重的王氏

东晋的四大家族,最先提起一定是王氏家族,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便是在这二人的支持之下南迁称帝的,可以说,东晋的诞生与这两人息息相关。在东晋初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后来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言。

延续到南北朝时期的谢氏

陈郡谢氏则是四大家族中第二大士族。在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中属于上品。在永嘉之乱后,谢氏也跟着衣冠南渡,其家族一直都保持着显赫的地位。说到谢氏,淝水之战就是他们打的。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的战绩。谢氏家族的主战场并非军事,而是文学方面,代表人物有谢灵运。谢灵运非常擅长山水画,还是这方面的开创者。

皇亲国戚的庾氏

王氏家族在朝野的势力,司马睿也决定培养自己的亲信,庾氏家族便是在这个时候慢慢成长起来的。庾文君被司马睿选成太子妃后。庾氏家族彻底突飞猛进。

东晋间接灭亡的篡国桓氏

在东晋时期,桓家是靠打仗发起家的,作为驸马的桓温起兵讨伐成汉,一战成名。而后来桓玄篡国,被南北朝的南朝刘裕灭掉。

终语:

总的来说,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大,把持社会上升通道,寒门上升无门,这种情况下门阀制度成为了东晋的基础。所谓成也士族,败也士族。主要还是皇权势力微薄,并且皇族短命又无名主导致的一种独特的门阀政治。门阀与皇族相辅相成。东晋灭亡也是因为士族势力过于强大。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四大家族王、谢两家却能延续到南北朝后期,说明家族有人才才能得以延续。而庾、桓两家后续有能力的人才基本没有,却还有与之不匹配的野心所以才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1 阅读:2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