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后五十回大概率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因为从七十一回开始,不但梁山好汉的个性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就是叙述故事的笔法,也生涩了许多,而且很多情节,明显就是敷衍了事,众所周知的“武松单臂擒方腊”,也变成了鲁智深的功劳。
按照史料记载,宋江确实是参加了征方腊之战,我们综合《三朝北盟会编》《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史料,大致可以梳理出宋江从受招安到征方腊的大致过程:“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宣和三年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宋江参加了征方腊之战,但是跟辽国作战并充当先锋,那还真轮不到他,而且宋朝与辽国那次大战,输得惨极了:童贯带领的二十万大军,是北宋最后的精锐,却被辽国残兵(金兵打残的)打得一败涂地,数十年积累的军队和物资损失殆尽。
宋江打田虎和王庆,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梁山好汉的性格——说起来田虎王庆也算梁山好汉的江湖同道,鲁智深武松甘为朝廷鹰犬去打揭竿而起的义军,这事儿他们绝不会干。
施耐庵曾为张士诚谋士,他写《水浒传》的主要目的,是要鼓动大家跟朱元璋过不去,所以“宋江受招安”也不符合他的创作初衷。
有人说《水浒传》后五十回是罗贯中为了救施耐庵而随手瞎写的,也有人说是明朝御用文人的续貂之作,只有《古本水浒传》才是施耐庵原著,在《古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继续攻城拔寨惩奸除恶,高俅父子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浪子燕青斩杀了高衙内,高俅的下场好像还算不得大快人心,起码是还不够惨。
在《古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只有林冲一直没有机会向高俅和高衙内讨还血债,结果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想俺林冲一生遭遇,只是苦楚。你看其他兄弟,没多时就得报仇。独有俺被人害得家破人亡,有冤难报,一样的冤仇,他们恁地容易,想想怎不令人气苦!”
宋江吴用只是安慰而不提派遣高手入京行刺,连卢俊义也在一旁拉松套:“高衙内这厮住在东京,那里是个帝都,兵马足备,禁卫森严,便欲拿他,轻易也动不得手。”
卢俊义这话说得好没道理,东京汴梁虽然是个帝都,但也不是金城汤池,高衙内游手好闲,整天在街上鬼混,杀他有啥困难的?
卢俊义和宋江吴用一样,都没有跟朝廷高官叫板的勇气,但鲁智深却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真好汉:“你们都说去不得,洒家偏要去!看俺把这撮鸟拿来,送给林冲兄弟出气。”
宋江百般阻拦,吴用卢俊义也在一旁帮腔,鲁智深知道竖子不足与谋,就趁夜悄悄下山,一边走一边在肚皮里生气:“宋公明阿哥直恁怕事,东京也是一座城,说得多大奢遮,皇帝干甚鸟?天老爷,佛菩萨,洒家也没曾怕得罪,又怕甚的,俺好歹把高衙内这厮拿来,也救了林冲兄弟。”
熟读《水浒传》千七十回的读者诸君,自然看得出这才是施耐庵的行文风范,这番话也确实是鲁大侠风范。
鲁智深前脚下山,武松后脚就追了上去,然后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也奉命下山追赶,结果这后来的四位好汉最后都成了鲁智深和武松的帮手,乔装改扮,冒充“神医”混入沂州府,见到了酒色伤身的高衙内:“燕青扑到床前看时,病人僵卧在床。枯瘠如蜡,气息奄奄,燕青自念:‘这厮去死不远,便拿个首级回去罢。’只一刀,割下头来,翻身奔出上房。”
高衙内之所以在沂州府被杀,是因为沂州太守高侗是他的堂叔,高衙内此来,自然是做他的“老本行”,也算是死在了花前柳下。
说起来也好笑,高衙内原本是高俅的堂弟,因为高俅踢球不知踢坏了什么,所以一直生不出孩子,就把堂弟收为继子,这在《水浒传》前七十回中是有记载的:“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无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高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
高俅悖逆人伦想留下一点香火,却没想到像他这样的恶人,原本就该断子绝孙,所以到头来还是白忙了一场。
燕青提走了高衙内的首级,沂州府居然还想用万两白银赎回,武松收了银子,却不肯交还脑袋:“这厮的脑袋,早拿回梁山泊去,送给我们林教头当夜壶用了,便有金银十万,休想换取。”
高衙内的首级早已让戴宗送回梁山,鲁智深和五个兄弟之所以答应这笔交易,原本就是燕青的高招儿:“索性玩他一下!”
武松摆了沂州府一道,回到梁山问林冲“高衙内的驴头抛向何处”,林冲的回答让众好汉哄堂大笑:“不曾抛掉,俺因心里恨极,教人用漆髹(休,把漆涂在器物上)好了,放在床下,当他溺器使用。”
林冲多了一只夜壶,高俅断了最后一点念想,其心中苦恼可想而知,但是恶人自有恶报,还没等张叔夜招安梁山好汉,李纲就参了高俅一本,赵佶也因为高俅屡战屡败而大为不满,一道圣旨,就把这个过去的“毬友(宋朝的足球跟现在不同,高俅原名就叫高毬)”一脚踢开,官职一撸到底撵回家去了。
高俅免官,这记载也是符合史实的,但也正是因为被免官比较早,所以高俅才没有像童贯一样被宋钦宗赵桓斩首,也没有像蔡京那样,儿媳和女儿在靖康之难时折价抵给金人做赔款,看起来仅仅免官,还真是太便宜他了。
看《古本水浒传》,确实比看通行版的后五十回痛快得多,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高衙内的首级变成了夜壶,这是他应得的报应。
高俅在史书中“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最后“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就这样一个误国奸臣,最后居然“得全首领已没(全须全尾死了)”。
高俅不够凄惨的结局,可能大家看着都很不爽,但不管是史书还是《古本水浒传》,高俅的结局确实都是如此,而这样的结局,一定会引发读者诸君的感慨:要论误国害人,高俅之罪十倍于高衙内,高衙内身首异处,高俅贪了那么多,为啥就没被判处斩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