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潮”消失了?不是因为不回家,而是这背后的几个原因

趣说古今事啊 2024-03-25 19:25:22
前言

从2024年1月26日开始,龙年春运工作正式开始运行,按照往年的习惯,各大媒体都会腾出板块,用“某某车站人满为患”等标题,去报道这一盛况。

但现在距离春节仅剩十几天的时间,返乡大军还迟迟没有动向,不仅如此,近几年,返乡大军的队伍也有减小的趋势。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说还有比回家过年更重要的事情吗?

返乡潮的由来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逐渐放开了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之后便有很多人为了赚钱,开始纷纷离开家乡,选择外出打拼。

最开始,大都是一些内陆城市的人员走向沿海城市,其中做倒爷的居多,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现象,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但缺少劳动力,而内陆地区的经济低迷,但劳动力富足,所以每年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打工人离开老家,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工作。

春运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的人民日报上面,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出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而春运人次,也从原来的1亿,变成了最高的30亿人次。

在短短的40天时间内,中国发生了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样的数据基本占据了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可想而知这种人口大迁徙有多么的壮观。

当然了,每到春运时刻,火车站的压力当属最大,其原因是春运期间交通工具的运输极其不平衡,乘坐飞机和大巴的人只占少数,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乘坐火车回家过年。

所以每年到春运期间,就会有很多人聚集在火车站,为了回家过年,他们可能要排上几天几夜的队,才能买到回家的车票。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这期间就苦中作乐,创造出了很多搞笑的段子。比如唐诗版的《锄禾》:

锄禾日当午,春运订票苦。12306,一忙一上午。忙了一上午,车票还没谱。

虽然反映出了春运期间买票的艰难,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愿意顶着凛冽的寒风,购买回家的票。

每到这个时刻,是一个游子对家乡最为思念的时候,因为他可能一年甚至数年都没有见过自己孩子的模样,他知道年迈的母亲,在得知自己归家的日期之后,就早早的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食物。

所以每年的春运,其实已经成为了关照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因为在这个时刻,每个人的乡愁最为浓烈,每到这个时刻,他们回家的心也最为躁动。

这个时间段,哪怕是天上下刀子,也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在2016年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中国春运人次最多的城市,多辆车次晚点,造成了很多旅客滞留的现象。

那时候广州火车站的人流量瞬间增大,拥挤不堪,在那段时间内,基本上有数百万旅客被滞留在了广州,可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乘客回家的决心。

但是近些年,春运期间的返乡潮逐渐消失了,返乡大军的队伍逐渐减小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返乡潮不再火热

根据铁路部门公布的数据,在18年和19年的时候呀,春运期间的客运量基本在30亿人次左右,但是到20年和21年,客运量却下降到了14.76亿和8.70亿。两年的时间,客运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50%以上。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某些疫情较为严重的地方,当地政府或多或少都进行了一定的管控。

而在那段时间,各地政府对返乡人员的检查也比较严格,我们回家的时候不仅要出示24小时的核酸检测报告,还要在家自行隔离七天。

甚至有些城市还发出规定,离开时必须要有政府开出的通行证,否则不能离开该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不得不选择异地过年了。

不过随着疫情管控全面放开,春运期间的客运量依然没有恢复到往日的水平,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外出工作的农民工数量减少了。

要知道农民工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一般这种岗位的工作比较单一,基本就是重复做着一件事情。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岗位逐渐被机械化,智能化所替代,原本可能需要20个人才能运转的车间,现在至于要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机械化,外加一个操作工就可以控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年龄总体偏大,这些人因为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身体慢慢出现了问题,已经不能再胜任那种高强度的工作岗位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各地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开足马力进行招商,努力创建当地的营商环境,开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当地落户。

家乡有了企业,有了不错的薪资,那么老百姓们就没有理由再去外面打工,毕竟在家工作就有不错的收入,而且能够和家人在一起。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很多可以灵活就业的岗位,滴滴司机,外卖员,快递小哥,这些职业并没有什么技术要求和文凭要求,只要肯卖力气,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还有一些比较有眼观和头脑的人,还会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创业,不论是搞笑段子,还是带货直播,都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所以很多人便不再选择外出打工。

最后,国家也开始重视振兴乡村的工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农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加上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很多农民仅依赖种地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想回不敢回的家

与十几年前相比,老百姓的收入确实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之相应的,则是飞速上涨的物价。

现在的生活对比以前,确实方便了许多,但只要睁开眼,就意味着我们消费,现在的人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很多人家庭还背负着高额的房贷和车贷。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人对比以前,生活压力要大的多,另外还有子女教育,老人养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人们根本不敢放肆的休息。

以前,一个人赚钱可能会养活一家人,现在,一家人赚钱,可能养活不了一个人,明明每个人都没有躺平,但是付出和回报就是不成正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当前的社会消费理念与十几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上有个段子,当一众销售坐在一起时,每个人想的就是,我如何才能在你身上赚到钱。

虽然是段子,但这就是社会现实,十几年前农村结个婚,可能就是将老家的房子翻新一下,在置办些新的家具,彩礼也就几万块钱。

现在的人结个婚,老家的房子要有,城里的房子也要有,车子要有,票子也要有,这样下来,一个孩子结婚,可能掏空三代人的口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就会刻意逃避,如果所在的企业在春节期间开出几倍的薪水,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继续工作。

等到春节过后,他们才会选择一个适当的假期,回到家中,和父母团聚,这样既可以避免七大姑八大姨询问自己的收入,也可以避免那春节逃不掉的相亲。

另外,大城市的收入虽然高,但相应的支出也高,就拿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个月工资可能就五千左右,但租房子,吃饭,这些花销一个月下来也会有三四千,甚至有时候没计算好,还要花超,这样下来,一年到头手里也就攒不到什么钱。

虽然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中没钱,回家相亲,约人家小姑娘看个电影都没钱,既然这样,为何还要回家找不痛快呢?

总结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返乡潮的消失并不是坏事,这样的现象恰恰证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另外,返乡潮的消失,也证明了我国内陆城市的就业岗位得到了增加,虽然现在来看,社会的贫富差距比较大,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的橄榄形计划一定会实现。

参考信息源:

[1]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探访别样春运季:从“一票难求”到“就地过年”》

[2]官媒中国青年报《百度地图:北京今年春运迁出规模指数一线城市最低,降幅达76.5%》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改。

0 阅读:0

趣说古今事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