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主要责任应该在谁?毛主席的一句话揭露事实真相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4-17 07:02:34

在近代历史中,涌现过无数英杰,他们以血肉之躯融入革命事业,点燃星星之火,照亮祖国前路。

一如毛主席之子毛岸英同志,他幼年入狱、少时流浪、青年牺牲,主动请缨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最终成了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第6位亲人。

我们如何能忘记,一寸山河一寸血?

毛岸英在苦难中磨砺意志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出生不久,便跟随父母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流转,大革命失败后,跟随母亲一起重回长沙。

1930年,母亲杨开慧被捕,年仅8岁的毛岸英也跟着一起进了监狱。

保释出狱后,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了上海,重新回到了父亲毛主席身边。

但身为父亲的毛主席是党内重要人物,身边随时可能出现危险,于是毛岸英三兄弟就被送到了地下党组织的大同幼稚园。

只是谁也没想到,小弟毛岸龙在幼稚园中生病去世,党组织也因为顾顺章等人的背叛惨遭破坏,大同幼稚园直接被打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董健吾带走。

1933年,党组织迁去了江西瑞金,给董健吾的抚养资金也被迫中断。

在生活困难的时候,董健吾妻子起了歹念,直接把两兄弟送出去,因此,两兄弟一度被迫流浪。

直到后来,董健吾才重新找到了这两兄弟,托地下党,找了一条靠谱的路子,把两人送到了莫斯科去。

这一年,毛岸英也不过14岁。

在莫斯科学习的日子里,毛岸英学习成绩优异,不仅担任过少先队大队长,甚至还加入了共青团担任支部书记。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按照共产党和苏联的协议,中国少年根本就不需要在苏联服兵役,但毛岸英主动要求参战。

甚至在后来,他还找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意让他去苏联的军校学习,毕业时已经获得了中尉军衔。

毛岸英不满足于现状,渴望为国效力。

在苏联,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积累经验,回国转为共产党员后,又重回苏联,加入了伏龙芝军事学校学习,参加过多起战斗。

终于,在1946年1月,他随国内来苏联的医生一起回国。

临行前,斯大林还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直到他牺牲前,这支手枪也没有离开过他。

回国之后,毛岸英曾在住著名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习一段时间如何种地,只因为毛主席说,要他“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

他在解放区里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也当过秘书,之后更是下到基层,在北京机器总厂做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的做十年工作”。

正是因为知道中国人民有多艰难,这才使得他下定决心,要守护好新中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宣布加入战场之中,为了保卫祖国边境安全,毛岸英主动请缨,加入志愿军。

他很开心,从前所学知识,总算是为自己的国家派上用场。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这句话,一直在毛岸英同志心中。

没人能想到,他这么一走,便和其他英魂一起,埋葬在了朝鲜半岛。

英魂已去,谣言四起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国轰炸机突然飞近志愿军司令部上空,并投放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

美军的突袭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当时毛岸英等同志还在作战室紧张工作,准备下一场战役,没有及时撤出,于当日壮烈牺牲。

毛岸英同志牺牲时,年仅28岁。

毛岸英同志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他的英勇事迹应当流传于世。

但偏偏就是有人,无视毛岸英此番壮举,还不断地往他身上泼脏水。

有人说,毛岸英同志根本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镀金的。

更是有人造谣,说当时作战室同志们的牺牲,全都是因为毛岸英开火做蛋炒饭,把敌机给引来了。

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对这种“野史”深信不疑。

英烈不容玷污,尊严也不容亵渎!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曾经采访过同样参加过抗日的战士,他表示:“哪有米饭啊,包括毛岸英在内,我们都吃高粱米,高粱米那个壳都没有去掉的。怎么吃进去,怎么拉出来,那个壳没法消化。”

谣言发酵之后,许多人都站出来澄清过这件事。

《彭德怀传》也详细说明过志愿军司令部被美军轰炸的原因:“驻在大榆洞南山坡上的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国飞机的轰炸。这是由于几天来志愿军司令部收发电报甚多,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无线电测向,发现了志愿军总部的位置。”

与毛岸英同志一同牺牲的高瑞欣之女杨彦坤,曾经写过一份书信,询问父亲的战友成普,关于这起谣言这件事的真伪。

成普激动回信:“作战室既没有鸡蛋,也没有炒饭的锅瓢炒勺,也没有油盐之类。如果要煮鸡蛋,到炊事班的灶房才行。作战室是指挥打仗的地方,不具备这些东西。”

由此可见,所谓的因为做蛋炒饭引来了敌机这种说法,纯属谣言,漏洞百出。

有人觉得,澄清这个谣言并不重要,难道志愿军在打仗的时候就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吗?难道这个谣言就真的这么恶毒吗?

谣言制造者造谣,便是妄图通过此事,给战死沙场的毛岸英同志扣上一个没有作战意识的帽子,借以坐实毛岸英同志出发去朝鲜战场纯属镀金的侮蔑,进而攻击国家高层,攻击我国的国家制度,其心可诛。

毛岸英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因苏联的留学经历,担任了彭总司令的俄语翻译。

原本,他根本不需要在作战室里待着,也不会遇到这一次袭击,但他总觉得和其他人相比,自己的工作内容太少,自告奋勇,主动监管了电报工作。

毛岸英同志牺牲的真相

其实,早在这一场突袭发生的前一天,就有两辆敌军侦察机在志愿军总部盘旋。

这种异常现象早已引起了志愿军的警惕,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作战室已经被美军盯上了,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美军的袭击。

当时,不少不值班的参谋员都躲进了距离作战室不远的防空洞里,毛岸英、成普等几位战士依旧坚守岗位,没有去避难。

1972年,成普写了一份 《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回忆》的亲笔材料,寄给了中央专案组,里面详细地表明了毛岸英等同志不去避难的原因:

“这些人是不能离开的。因为军队的作战指挥机关,不管状况如何紧急险恶,参谋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能擅离职守。

我们每天24小时必须及时迅速处理敌我双方一切作战情况。

特别因为第二次战役的总攻击即将发起,参谋人员紧紧掌握敌我动态,至为重要,是有关战争胜负的大事,如稍一疏忽,贻误战机,是绝对不容许的。

毛岸英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参谋们一起,没有离开办公室。”

在第二次战役的总攻击发起前,所有人都在作战室里休息,而他们的作战室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小木屋。

经过一夜的战斗,众人实在是太过疲惫,彭总司令在作战室的行军床上休息,而毛岸英则是靠在北墙的火炉子边上收战斗电报。

敌军的空中活动依然没有停下来,沿着公路、穿过山沟,做低空侦查,隔三差五就骚扰他们。

战场上常有这种事情,众人对此已经麻木了,志愿军在敌军的侦查下也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

上午,四家轰炸机掠过总司令部上空,众人没多在意。

而洪学智副司令凭借着战斗本能,察觉到危险在靠近,二话不说,直接拉着彭总司令朝作战室外的防空洞跑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轰炸机拐弯回来了。

已经离开作战室的彭总司令看见,美国的轰炸机丢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作战室的屋顶瞬间燃起熊熊烈火,顷刻间,就成了一片火海。

成普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半边身子都烧着了,他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保持住清醒,就地打滚,这才把自己身上的火给灭了。

但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位同志却没能跑出来,葬身火海之中。

“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当时已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的残壳才确认是他。”杨凤安在书中回忆道,“他牺牲时只有28岁,身上还穿着我送给他的呢子大衣。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彭总司令等高层,根本没人知道,牺牲掉的两位战士里,有一位是毛主席的亲儿子。

事情发生之后,彭总司令担心会让指挥战役的毛主席分心,没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毛主席。

直到次年1月,他才写了一封信,把毛岸英同志牺牲前后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

收到这封书信后,毛主席沉默良久,才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1951年3月,毛主席在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也提到过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没有父亲能轻易接受自己儿子的死亡,毛主席的深明大义,让人不有动容。

正是前人的坚持、不屈、奋战和守候,成就了中国人的脊梁骨,才有了我们如今丰衣足食、欢笑和自由。

直至今日,先辈们的精神,依旧顶天立地,钢直如铁!

0 阅读:22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