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1,大长腿,程序员没秃顶,50多岁没发福,亿万总裁少年气,老婆还是初恋女友。要知道,昨晚雷军发布会,连网吧里都是看直播的,其中里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即使有无数人竞争,我也勇往直前。
内卷什么的我最不怕了,我们的小米手机就是在内卷中拼出来的。
回顾小米造车的历程,活脱脱是现实版本的普通人创业史,虽然雷军不普通,但是造车也本就不普通,但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创业,也能看出很多相似的地方。
"小米造车始于一个意外。那是在 2021 年 1 月 15 日早上 7 点多,我在上班路上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
"我们很快召开了紧急董事会,商讨对策。...一位董事建议:‘你们要不要认真考虑一下造车?’"
"于是,我们组成了一个六人的调研组,在 70 多天的时间里,我们马不停蹄地访问了 10 多个城市,有时早晨出发晚上返回,风尘仆仆地调研了 85 场,面访了 200 多人。"
"在调研过程中,有两位好朋友一直力劝我造车,他们是李斌和何小鹏。...我越来越感受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3 月 30 日,我正式回复了董事会:如果小米必须造车,如果大家认为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就组成了一个超过 1000 人的团队。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汽车部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 7000 人。"
"上海疫情爆发了。我们有不少工程师在上海,我们研发怎么办?大家手提肩扛,把能扛回去的设备全部扛回了家,在家里做研发。
"在今年 1 月份,我们还开展了整个行业最大规模的路面测试。实车路测我们投入了 576 辆样车,测试了 300 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总测试里程达到了 540 万公里。"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发布,其热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一夜之间成为了现象级的爆品。"
"我觉得我们要有勇气定到 21.59 万。这个已经比 Model 3 便宜 3 万,我觉得竞争力已经非常强大。"
"5 月份我们发布了新的交付目标:年底我们保底交 10 万辆,力争 12 万辆。"
从起源到对未来的展望,你不是觉得跟我们普通人也很像,我们虽然无法完成造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普通的创业过程是不是也很类似呢?拿我们AI创业来说,是不是也是下面的经历呢?
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因为被裁员或者自己的行业越来越难做,看到现在是AI风口,于是想借助AI创业,赶上这波风口,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赚钱。
在各大平台研究AI的赚钱方式和市场,决定进入AI领域
报名参加相关的在线课程、做笔记,研究AI写作技术的变现方法和市场需求。
确定了可以利用AI的一些方法解决特定行业问题的方向(如传统写作、传统作图、传统做视频),并决定全职投入。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于是开始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小团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
训练自己的模型以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内容。开发各种AI产品或服务,可能是一款插件、数据分析工具或其他基于AI的应用程序。(比如全向AI)
能面临技术难题(如RPA、python的结合应用)、资金短缺或市场竞争激烈(同行太多)、作品版权问题、新用户接受度困难等等。
整个团队进行AI写作工具的内部测试,然后对用户参与Beta版本的测试,再收集用户反馈,并不断迭代改进。
开始大量推广以后,我们整个团队密大家的反馈,根据目前行业的各种需求调整我们的产品功能,更新不同的课程
考虑到团队的开支以及成本、市场相同产品的价格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产品价格。
走上正轨以后,我们团队开始设定用户增长和收入的目标,开始继续拉合伙人希望,扩大市场份额。
是不是特别像?很多人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代入进来,发现是不是都是普通人?所以大家不要焦虑,面对困难的时候,想想雷军,想想即使面对千万人的质疑和阻拦,也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勇气。
坚信自己: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