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承包到期进城农民土地收回吗?农业部明确答复:依法确认身份

刘姐自媒体说世界 2024-09-07 01:17:18

发文|刘姐

编辑|刘姐自媒体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 韩俊

一,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何去何从?

二轮土地承包马上到期,延包30年已成为国家明确的大政方针。30年的承诺,让很多农民吃了颗定心丸。然而,随着政策的推进,很多农民开始担心:这延包的30年,真的能如期兑现吗?毕竟,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谁都不愿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丢了这根“救命稻草”。

土地是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对于进城定居的农民来说,问题更显复杂。这些进城的农民,已经在城里安家了,户口也迁到了城里,依然能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吗?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全国有近3000万举家进城的农户,他们的土地权益关系着巨大的利益分配。而对于仍然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土地是生活的命根子,他们更希望这些进城的农户能把土地腾出来。毕竟,土地资源有限,不能让“人走地还留”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

从政策上看,二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后,国家的态度很明确:延包30年。但问题不止于此。土地虽然延包了,但对于进城农民,是否还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这成为了延包的核心标准。尤其是,土地作为一项有限的资源,如何在进城与留守的农民之间分配,成了一个矛盾的焦点。如果土地的归属问题处理不当,势必引发更深的争议。

总的来看,延包30年是国家政策的保障,但具体的执行还需看各地的实际操作,尤其是对于那些进城落户的农民,他们的土地权益如何处理,将直接影响未来土地的分配格局。而这个问题,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这也为后续土地延包的讨论埋下了伏笔。

二, 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是否能延续?

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安家,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农民进城之后,虽然户口迁到了城里,但他们与家乡的土地并没有彻底割裂。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承包期内,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受到法律保护,不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举家进城,都不会因为搬迁而失去土地。但二轮承包期结束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进城落户的农民是否还能继续承包土地,关键在于能否被认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对于那些已经在城市安家立业的农民来说,土地承包权的延续意味着一份额外的保障。毕竟,回农村的路可能并不宽广,保留一块土地,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是一份心灵上的归属感。然而,问题在于,农村的土地资源本就有限,如果进城的农民依然继续保有承包权,那么那些还留在农村的村民呢?他们对土地的需求同样迫切。毕竟,土地是他们的生计根本,怎么能允许那些在城市生活的人继续占据这一宝贵资源?这种冲突使得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延续问题变得异常复杂。

从法律角度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是能否延包的关键。农民的身份认定不仅关乎土地的归属,也决定了集体经济的资源如何分配。既然进城农民已经脱离了农村生活,还能不能算作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呢?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进城农民的权益保护,还会影响整个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公平性。因此,如何平衡进城与留守农民的利益,成为土地承包权延续的核心矛盾。

三,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标准与挑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是决定农民是否能继续延包土地的关键因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这一身份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三大方面:户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生活保障。这看似简单的标准,实则在实际操作中充满挑战,尤其是在大量农民进城定居后,如何评估他们与农村的联系成了焦点。

对于进城农民来说,虽然户籍可能依然保留在农村,但他们的生活重心早已转移到了城市。他们是否依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身份认定那么简单,更是要看他们是否履行了应有的义务。比如,是否在农村参与过集体活动?是否缴纳了集体经济的相关费用?甚至,是否在农村还拥有实质性利益?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继续享有土地承包权。

然而,进城农民与农村的联系并不一刀切。有的农民虽然进了城,但依然保持着与家乡的紧密联系,土地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份情感寄托,也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来源。但也有一部分农民,仅仅把土地看作是一种财产,城里生活安定后,他们并不依赖土地,而是希望在必要时能够以土地换取经济利益。这就导致了资源分配的矛盾:对于那些真正依赖土地的农村居民来说,有限的土地应该优先分配给依然在农村生活和耕作的人,而非那些早已将生活重心移到城市的进城农民。

因此,在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农民的户籍问题,还要更深入地评估他们在农村的贡献和义务。这种评估不仅涉及法律层面的标准,更关乎农村资源的公平分配与长远发展。

四, 农业部的回应与未来探索

农业农村部在面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问题时,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虽然法律框架已初步确定,但各地仍需在实践中进行试点和探索。这说明,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问题不是一纸文书可以彻底解决的,而是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政策虽然已经指明了方向,但落地执行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法律上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界定较为明确,但现实中的操作却复杂得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土地资源和人口流动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在具体执行时难免面临挑战。比如,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偏远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天壤之别,如何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确保政策的公平性,仍然是个巨大的难题。农民们虽然期待明确的政策保障,但在看到实质性执行效果之前,仍然心存疑虑,这让不少农民对土地承包政策的延续充满焦虑。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兴旺

同时,农业部的回应也透露出一个信号:政策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未来的执行与保障才是重中之重。在不同地区试点推广的过程中,政府需要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找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执行路径。对于进城农民来说,他们关心的不是政策的出台有多迅速,而是自己在政策实施后是否还能继续享有公平的土地权益。这种焦虑与期待并存的情绪,将随着政策的推进而逐渐明朗。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因此,农业部的回应为未来的探索留下了空间,也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信心。然而,政策落地的过程充满挑战,各地的试点结果将直接影响全国范围内政策的推行,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平衡农民的利益、资源分配与政策执行,成为下一步的关键。这不仅考验政府的智慧,也考验每一个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期待。

0 阅读:0

刘姐自媒体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