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采燕窝的人:一斤2.6万,一年能采五六百个,儿子打工也不学

未央史默事 2024-02-27 15:32:52

前言

余成明是雅砻江上最后的“采燕人”,他40多年的“采燕”生涯中,见证了燕窝从20元一斤,飙升到最高26000元一斤。

他也靠着水涨船高的单价,给家中盖了一座两层的新房子,并带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可即便这样,他的两个儿子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想继承他“采燕”的本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红星新闻】,2019年5月22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

在雅砻江边的陡峭悬崖上,隐藏着一份神奇而充满危险的工作——采燕窝。

对于当地村民余成明来说,这是他毕生追求的职业,也是他与死神对赌的生存之道。

每当夕阳西下,一抹金色余晖笼罩着峻岭时,这意味着余成明又要出发采挖燕窝了。

他会穿上军绿色的背包,将绳索、矿灯和小刀装进去,毅然向着雅砻江边的悬崖进发。

到达山脚下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余成明在一个小镇上歇脚过夜,养精蓄锐,备战明天的高空行走。

第二天黎明时分,他便来到了山脚,开始了崎岖的登山之旅。

只见羊肠小道时隐时现,在一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余成明只能靠着双手和脚掌在灌木丛中艰难穿行。

渐渐地,他来到了悬崖边缘,眼前一片深不见底的沟壑,令人头晕目眩。

"燕洞就在这悬崖的中间位置,"余成明心里清楚,这里足足有上百米的高度,随时都可能有致命的风险,但是,经过几十年来的坚持,他早已对此见怪不怪。

仔细观察了燕洞的位置,余成明开始准备放下绳索,通常采燕窝需要三个人合作,一人亲自进入洞中采集,而另两人则负责把控绳索。

作为老手艺人,余成明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工序,虽然略显费时费力。

绳索缓缓下落,长达百米之远,一切就绪后,余成明将绳索系牢在腰间,顺着岩壁攀援而下。

当他距离燕洞仅几米时,他猛然用力蹬向岩壁,整个身体"飞"离了崖面,就在绳索回荡的瞬间,他一个纵身便落入了黑暗的燕洞之中。

洞内寒冷刺骨,一片漆黑,余成明打开头顶的矿灯,照亮了洞内的环境。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借助手中三叉小刀,开始剥离岩壁上的燕窝,岩石上滴落的冰水,使他的双手几乎失去知觉,每一次采集都必须快刀斩乱麻,全凭经验完成。

采集完毕,余成明顺着绳索原路返回,来到岩壁边缘,他已是汗流浃背,衣衫湿透,但当看到背包中装满了珍贵的燕窝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事实上,如果采燕窝真如外人所想的那般简单,用不着用"搏命"这个词,但是,从余成明40年的亲身经历来看,每一次采集燕窝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一次,正当他在上采燕窝时,失足跌落撞断了两根肋骨。

另一次,他荡进洞时出现失误,整个人直接撞在岩壁上,险些丧命,除此之外,开裂的岩石、突如其来的蛇虫鼠蚁、放索错误等,都可能使他陷入致命的境地。

可能正是因为工作的高风险性,所以采燕窝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2

燕窝,这种濒临失传的珍品,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和奇迹般的疗效。

闻名已久的"补中益气,滋阴养身",燕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奇的滋补品。

早在明代,航海家郑和遇险时就吃过燕窝充饥,而后他的部下个个面色红润,健康矍铄,郑和才把仅存的燕窝献给了明成祖,可见燕窝的营养价值之高。

具体而言,燕窝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多种多样,它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足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与鸡蛋相比,在蛋白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燕窝所含的胆固醇更少,对于胆固醇偏高的人群来说更加友好。

但燕窝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它含有的特殊成分——表皮生长因子,这种物质能够促进人体细胞的分裂再生,帮助女性的皮肤得到更好的修复,实现美容养颜的效果。

或许正因为如此,自古代开始,姝颜女子们就视燕窝为珍品,服用后发现了它不一般的疗效,从而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燕窝也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开始将它纳入生活,作为滋补身体的补品。

可如此罕见的珍品,价格当然也令人咂舌,当前,一斤优质燕窝的售价已经高达26000元人民币!

燕窝虽然具有无与伦比的营养价值,但它到底为何如此昂贵?原因就在于它的来源之罕见。

燕窝是由一种特殊的金丝燕鸟产出的,这种小鸟能够借助唾液和植物纤维等筑造坚固的巢穴,而正是这种唾液和附着的一些矿物质,共同构成了人类食用的燕窝。

不同于普通飞鸟,金丝燕有一种特殊的品种,专门将巢穴筑造在悬崖峭壁的岩洞中。

正因如此,它们的燕窝才得以远离人手,保持了最纯正的品相,但同时,这也使得采集燕窝成为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工作。

3

事实上,余成明并非生来就如此熟练,在十几岁时,他只是被村里一位彭大爷的绝技所吸引,随后就跟随着彭大爷一步步学会了采挖燕窝的技艺。

那时的他,体型单薄手脚敏捷,天生就适合这份"高空"工作,而这一切,也要归功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

他所居住的海子村,地处四川凉山,这里除了连绵不绝的沟谷山脉,还有独特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气温。

如此得天独厚,也深深吸引了金丝燕这种特殊的鸟类在此筑巢。

在清朝中期,当地村民们就发现了一条捷径:攀爬悬崖峭壁,采集燕窝,尽管这条路极为艰辛,但村民们仍旧蜂拥而上。

很快,随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坠入山崖,大多数人的理智也逐渐回笼,除了少数勇敢而大胆的人,大部分村民最终还是回到了农耕生活。

而余成明,则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采燕窝传承人,作为当地最后一批采燕窝人,他凭借着一股永不熄灭的冒险精神,几十年来都活跃在绝壁之间。

4

2013年,余成明满怀期望想要将祖传的采窝绝技传承给儿子们,然而,当时已年过半百的他,眼看着儿子们纷纷拒绝学习这门高危的技艺。

大儿子余正才性格胆小,第一次跟随父亲去悬崖采集燕窝时,看着陡峭的百米深渊只是浑身发抖,根本不敢下去。

二儿子余正华虽有勇气跟随父亲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尝试几次后,也终因过于危险而放弃。

他们宁愿外出打零工,也不愿接手这门与生命博弈的绝活。

尽管无比惋惜,但作为父亲,余成明也不愿意儿子们像自己一样以身犯险。

而且,他妻子更是严词劝阻:"你前些年就出过危险的事故,撞断两根肋骨,你应该退休了。"

现状

如今,年过六旬的余成明日渐苍老,时常担忧这门绝技无人传承,一边是祖传手艺,一边是儿女安危,他陷入两难,只能默默祈祷儿子们能找到安稳的工作。

近年来,科技发展让采窝行业发生变革,利用新技术人工模拟环境吸引金丝燕集群筑巢,避免了攀崖的高风险。

"也许,我们该去看看科技如何帮助这门手艺,而不再是徒手冒险。"余成明不无惆怅。

当年他只是个单纯追求传承梦想的人,如今已看透时代变迁,对于余成明来说,儿女平安才是现在最大的牵挂,比任何祖传手艺都更重要。

尤其在看过儿子们的反应后,一年数万元的诱惑也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因为生命比任何东西都更加宝贵。

7 阅读:4882
评论列表
  • 2024-02-28 09:06

    不好卖了,又开始炒了,从营养角度而言,燕窝甚至不及豆浆[静静吃瓜]

  • 2024-02-28 16:41

    燕子窝我家房檐下年年就有,听说大补就煮了一个尝尝,全是泥一点不好吃[裂开]

  • 2024-02-28 16:21

    就不能搞个人工合成燕窝吗[得瑟]

  • 2024-02-28 17:16

    希望大家别买了吃

  • 2024-02-29 12:32

    这种燕窝不是传统补品的燕窝。因为只有金丝燕筑的巢才能叫燕窝,别的燕子都不行。金丝燕只生活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所以,东南亚是主产区。

  • 2024-03-02 06:02

    资本的驱动,太恐怖。稀少的东西还是留点给后人吧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