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是经略西域,守卫北疆、屏障青藏,守边固防的前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酒泉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其北侧的蒙古高原为北方游牧民族领地;其南侧的青藏高原为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南北两侧的游牧民族如一把钳子紧紧夹住酒泉,各个民族都在争夺对这条大通道的控制权,谁成为酒泉的主导者,谁便可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唐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酒泉作为战略基地至关重要,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连年不绝,中原历代王朝都把匈奴视为心头大患。秦将蒙恬北逐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汉帝国建国初期,在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和亲的政策与匈奴周旋,直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兵强马壮,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才得以扭转。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
接着越过焉支山,与匈奴鏖战于祁连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叹息:“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其遣使在距离酒泉不远的居延泽牧羊,后来匈奴单于觉得居延泽离汉帝较近,又将他迁往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手持汉朝符节留居匈奴十九年威武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彰显其节操。
自汉以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末明清,酒泉一直是中国开疆扩土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乌孙、月氏、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这里融合,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华民族。不管是成吉思汗发动对西夏的战争,还是冯胜平定河西,到清代大一统,酒泉战略位置都没有被忽视。
1771年,已经在伏儿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年的成吉思汗后裔——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他们不堪忍受沙俄的欺凌和侮辱,在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17万人决定东归故土。在历时七个多月的艰辛回归历程中,他们一次次击退了俄国军队和哥萨克骑兵的围追堵截,一次次战胜了疾病、饥饿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折磨,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故国,经乾隆皇帝特许,土儿扈特部落定居在额济纳绿洲。
晚清之际,左宗棠收复新疆,将酒泉作为军事基地,粮草集散地,为收复新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酒泉胜迹的一旁,就挺立着百年古木左公柳。枝繁叶茂,柳絮满天的左公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庇荫着代代华夏子孙。
那一棵一棵无以计数的左公柳,引得春风度玉关,度春风的左公柳下,有一眼清澈泉水正在潺潺地流淌着,这正是闻名天下的古酒泉。如今泉水依然清洌,味美甘甜。昔日骠骑将军饮酒明志,发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依旧震撼人心!
酒泉作为战略要地,是东连中原,北上内蒙古,南达青藏高原,西进新疆的战略通道。共和国建立之后更加凸显,在六十年代,为了防备北部大国侵略,建立了坚固的要塞,有空中战鹰、铁甲雄师驻守酒泉;酒泉作为甘肃唯一的延边地区,肃北县马鬃山与蒙古国接壤,国门卫士守护祖国安宁,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更是家喻户晓,这种战略格局与古代竟是神奇的一致,足以见证酒泉的战略位置。
西风呼啸,流云飘荡;黄沙弥漫,古道蜿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千年不变的祁连雪山,亘古如斯的大漠荒原。狼啸戈壁,鹿走荒野。如泣如诉的羌笛声声《怨杨柳》,动人心魄的琵琶急促如雨点作响,如梦如幻的传说荡气回肠。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酒泉雄浑苍凉、神奇壮美的古战场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