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一锤定音:金砖国家改用人民币结算,印度叽歪也没用

零度有法谈 2024-10-23 04:08:57

2024年10月,俄罗斯喀山,一场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会议正悄然展开。就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即将开幕之际,俄罗斯传来一个消息:金砖国家将集体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一决定代表着人民币正在撼动全球金融的旧秩序。

然而,与此同时,印度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开反对这一动向,试图拖延人民币崛起的步伐。问题是,印度的抵抗真的有效吗?金砖国家的其他成员是否会因为印度的抗议而有所动摇?

喀山峰会的关键之一在于“去美元化”,也就是逐步减少金砖国家之间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的依赖。近几年,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通过金融制裁,打压俄罗斯并排挤其出全球SWIFT支付系统,这无疑加速了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

毕竟,中俄都是美国制裁的重点,如果再使用美元,无疑会增加更多风险,所以两国目前都开始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这一趋势正在扩展到整个金砖国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强势。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的各个成员国,正逐渐将人民币视为关键货币,用来替代美元和欧元。

但就在这一过程中,印度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情绪。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声明,印度拒绝接受人民币作为主要结算货币,并坚持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使用美元。印度为何如此抗拒?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印度认为人民币结算是为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而这对印度来说没有直接好处。而且印度担心人民币的崛起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而印度自身的货币——卢比,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竞争力。

再加上印度不愿因为去美元化而引发美国的不满,生怕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或外交压力。可以说,印度的这些反对意见更多是出于对自己国际地位的担忧。尽管印度大声反对,其他金砖国家似乎并不为所动。

俄罗斯、南非、巴西等主要成员国已经与中国达成了共识,坚定推动人民币在金砖国家内部的结算体系。这一机制不仅局限于现有的金砖成员,还将推广到“金砖+”框架下的其他国家。

据俄罗斯报告,金砖成员国计划在此次峰会上讨论一个新型的“金砖国家间结算机制”,该机制将覆盖所有成员国,甚至扩展到20至30个新兴经济体。这意味着人民币不仅将在金砖国家内部得到广泛使用,还将在更多新兴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

换句话说,尽管印度试图通过自己的抗议来改变局面,但俄罗斯和中国显然已经决定了方向。俄罗斯的国家智库明确表示,人民币已经成为金砖合作机制内的基础性货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人民币的支持,金砖内部的贸易往来会遇到障碍。苏杰生的表态不过是印度的“叽歪”,并没有改变大局。

事实上,人民币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一直以来,美元都是世界经贸体系的核心货币,而美元霸权也一直是美国横行世界的最大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下降,加上中国的崛起,导致很多国家都开始逐渐使用与美元完全不同的新货币来进行贸易。

这主要源于美国利用美元对他国进行制裁的行径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注意,毕竟谁都不想某一天美国的制裁大棒挥到自己头上来。金砖国家的努力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当然,去美元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在金砖国家内部,人民币虽然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要完全取代美元的影响力,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合作。普京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作用虽然日益突出,但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依然漫长。

要让全球各国都摆脱对美元的依赖,需要更多的经济力量来支撑,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参与。这就是金砖国家扩员带来的意义。2024年,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将正式加入金砖组织,金砖国家的成员数增至10国。

这些国家的加入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新市场,也进一步提升了金砖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随着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参与,金砖国家的总GDP已经超过西方七国集团,全球贸易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还在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更加安全和灵活的支付系统。普京透露,金砖国家正在研究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机制,以数字货币替代传统货币结算。这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贸易效率,还能有效规避西方金融制裁的风险。

未来,这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支付系统有望成为全球贸易的新标准,进一步摆脱美元的束缚。综上所述,尽管印度强烈反对人民币的崛起,并试图阻止金砖国家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机制,但金砖国家的大势已经难以逆转。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仅为两国的贸易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全球去美元化提供了一个新模板。随着更多新兴经济体的加入,金砖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人民币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地位也日益巩固。未来,全球货币格局的多元化进程将愈加明显,而金砖国家的这一决定无疑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3 阅读:1559
评论列表
  • ys20 3
    2024-10-23 23:43

    不是改用萝卜结算的?😏

零度有法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