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进入到了“三年困难时期”,这一时期全国的几个农业大省最先因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出现了粮食危机,温饱都成了问题,人民生活异常困难。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包产到户”出现了,农民被赋予了对土地的自由使用权,可为何毛主席却反对却否定了单干呢?他有着怎样的顾虑?
毛主席一生中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农村农民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前,他便领导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解放了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毛主席也致力于为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毕竟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每个朝代实行的都是个体经济,可是个体经济,却让无数的农民陷入到了永远的痛苦中。
因为那时候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是比较分散的,就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会有一大块土地,是被地主私有化的,所以农民总是被地主、富农和投机商人所压迫,付出了许多劳动,但得不到相应的收入。
毛主席自小就在农村长大,他是真实感受过农民被压迫的生活,因此为了克服这样的现状,能走的道路,便是组织农民走集体化,而社会主义道路便是我国农业的唯一道路,所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就是我党在农村中工作的中心。
其实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党便早早就主导了互助合作,尤其是在江西、延安地区毛主席是有过一些经验的。
比如那时农村的劳动力、耕畜、农具都是紧缺的状态,很难发展农业,于是我党便组织了相应的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
组织劳动互助社,一方面能将农村的劳动力给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农村妇女们也加入到生产活动中,广大农村妇女也在其中产生了更多的价值感。
那时在农村,其实是将近有四分之一的农民,是缺乏耕牛的,无牛的人家要想耕牛怎么办?
当时的犁牛合作社就提供了机会,农民们可以自动地合股买牛共同使用,农民们互助合作、共谋利益。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在在农村逝世农业合作化运动,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支持的,毕竟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却不多,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有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这样他们才能有机依靠土地有相应的收入,之后不管是贫农、富裕中农都毫无意外,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农民们以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互助合作。
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连年的上升,后来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走向了高潮,可谁知那时,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骤减,在外交上,与苏联的关系又恶化。
这样的局面下,包产到户责任制便出现了。
上世纪,我国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起初毛主席是同意的,可后来为何却提出了反对呢,那么包产到户究竟好不好呢?当时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包产到户并不是突然就出现的,1956年的浙江永嘉,在党中央的号召、毛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当地百姓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抱有着极大的期待。
而实现集体化了之后,却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毕竟集体劳动中,总是避免不了会有人干得多,会有人干得少的现象,一些懒散的人更是“出勤不出力”。
针对这个情况,当时中央农村部部长邓子恢也考虑到了,他特意指出,在实行集体经济的时候,需要提出相应的责任制,否则合作社肯定是很难办好的。
因此不管是生产组还是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而永嘉县,在征得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同意后,便开始进行了个人包产责任制的实验。
当时的划分很精细,是将土地按划块分等,而每块农田都被落实了相应的产量、工分、成本,每个社员都要对其承包的土地产量负有完全的责任。
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很少偷懒了,毕竟包产到户,让他们的责任感更强了,生产积极性也显著更高了。
因为当时包产到户还是进行的局部实验,于是毛主席起初的态度还是允许的,毕竟在困难时期,只要百姓们能吃得上饭,那就是最好的事情。
可到了1962年,毛主席与负责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产生了意见上的分歧,那时陈云关注“三年困难”时期后的经济恢复工作,又加上他看了田家英到湖南韶山农村等地,所写的相关材料。
深刻认为,现如今可以在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用重新分田的方法,来刺激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以此来恢复农村的农业产量问题。
此时的毛主席便有了不一样的主张,毛主席虽然在包产到户的最开始,并没有持反对意见,主要是因为那时国内外的局势,需要这样一种应急措施。
可等恢复正常的时候,包产到户在毛主席看来,就还是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顺应广大进步群众们的要求。
毛主席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他多年来,其实都在关注农村农民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还是很穷的,包产到户引起的收入差距,会提高两级分化。
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发展,而集体经济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不能使得多数人贫困,少人人发财致富。
其实不管是集体经济还是包产到户,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性,不过是要尽量限制其局限性,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不管实施哪项措施,其究竟好不好,只有通过历史才能来评判!
毛主席为何反对单干,主张集体经济,包产到户究竟好不好,或许只有历史来评判!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村民,作为领头雁,签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责任书,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那一年凤阳县遭到了特大旱灾,是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要是不包产到户的话,他们可能要出门讨饭了。
谁知他们用勇气,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越过温饱线”,破天荒地交售了3万斤粮食,彻底翻了身。
那几年,村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是一脸幸福的模样,虽然在九十年代后,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原先小岗村的生产生化方式显得些许缓慢,但也算是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实现了飞跃。
而另一方面,河南南街村却是另一个鲜明例子,他们走的就是集体经济的道路,也就是毛主席所坚持主张的。
相比小岗村,南街村在条件上要好许多,此地的土壤肥力高,耕作性能好,非常事宜农作物的生长。
起初,南街村也成立了互助组、人民公社,从生产生活方式上,实行的都是军事化管理,可后来这个村落也遭到了饥荒。
在最困难的时期,每个村民每天能供给的只有仅仅四两粗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南街村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也是在全县有了名号,粮食产量遥遥领先。
可确实依旧贫困,甚至还得了一个“高产穷队”的称号。
于是,这个村子后来在走“分”还是“合”的岔路口,进行了选择,最终坚持走了集体经济所有制。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也没有错,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南街村的村民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创立了村办面粉厂。
后来随着面粉厂越做越大,南街村进行着多元化的发展,也向食品产业进行了拓展,资源和权利集中到村集体之中,并且能将资源公平进行分配,保障村民的共同利益。
村民有了住房,甚至家具家电,也是由村里来统一提供的,看病也不需要花钱,老人的养老更是得到了保障。
这便是毛主席最想要看到的,每位村民都能过得好、过得幸福。
所以跟随历史的脚步,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有相应的例子实现了飞跃,不过后续的发展,可能有着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总而言之,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如毛主席所愿,走向共同富裕。
参考资料:
人民网-理论频道: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25/c40531-23944522.html?from=groupmessage&wd=&eqid=d83806560007b0110000000364965dfe
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否定包产到户的原因
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YZXB201004009&tableName=CJFDTOTAL&dbCode=CJF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D1rNRbXfzFsssgr1tVWmRSeFxtVfCESCzL7vzI1APVVCPbpgdnpvqX+7/tA38HGs10RVTjjFmh+vbjxAOspQVyM6l5udrr7hOg63PJW3PUzOBcB7BnTrXv5eQ6ZRf3zknLGvro2vjRqrBY0B1LmNip013dR9h5E31HSvDnc7N/s=
大象新闻:南街村的共同富裕之路
https://www.hntv.tv/news/0/1840057533817614338
中国知网:1960年陈云安徽之行
https://kns.cnki.net/nzkhtml/xmlRead/xml.html?pageType=web&fileName=DSZL201506004&tableName=CJFDTOTAL&dbCode=CJFD&topic=&fileSourceType=1&taskId=&from=&groupId=&appId=KNS_BASIC_PSMC&act=&customReading=&invoice=kAmLIYCEw0LZpqjfVYOrhWs19Xqh5lbA9hziuvvRu5vCX1v+7vqdHCcuAOlmIlB7h3Y8WORAHN8e7KNSlKIRPXGVnTuTHwpvlbJJiLmIEkIdVGFBH2JJkDRc3sjMGMZ9BHqfwBhrlZKO1fVssHryiw4hzbcXN7I6IuANUBxPe7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