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鱼饼是中国全国地理标志商品,是湖北省荆州市的一种特色食品。荆州自古以来就以鱼类著称,而鱼饼又是荆州八大美食之一,由来已久,传说是由舜帝的妃子英所创,流行于荆楚两地,在春秋时期就被列为楚王朝的第一道菜肴,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皇帝吃了荆州的鱼饼后,就写下了一首诗:“吃了鱼肉,吃了鱼肉,吃了百合饼。”到了近代,鱼饼愈来愈精致,人们把鱼饼和肥膘做成鱼饼,再加上猪肉、甘薯等做成丸子。下面是丸子,上面是鱼糕,后面是肚皮和腰片,这些都是一大盘,也就是俗称的丸子,也就是汤圆,是荆州地区婚宴的第一道菜。
荆州鱼饼在历史上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食用习俗,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荆州鱼饼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回味持久,以食而无鱼,食而无肉,食而有鱼之味,香而细腻,软而不腻,被人们称赞为美味。与“余高”同声,表示“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好”。
几千年来,荆州地区每逢节日,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少不了鱼饼,人们常说:"没有了美酒,没有了蛋糕,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它。荆州的鱼饼,在荆州八绝中居于第一位,成为人们庆祝节日,寄托美好愿望和祝愿的一个主要要素和媒介。鱼糕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很高,每100 g的蛋白质含量都在6.0 g以上,而且是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和使用的高质量的全蛋白。
它含有的脂肪含量很低,一般小于15.0 g/100 g,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它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以及血小板的凝集能力。本发明所采用的是蒸煮和熟透的方法,不需用大火和大油来油炸,因此其营养成分不会流失太多,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人膳食需求的营养品。在这些鱼类当中,有15%的蛋白质,属于高质量的,而且它们的肌肉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的组织结构比较柔软,含有更多的水分,而且它们的肉很新鲜,很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它们的消化率在87-98%之间。
鱼的身体里含有很多的氮化物,比如胶原、粘蛋白,这些氮化物在沸腾的时候会变成一种溶胶,然后等凉了之后就会变成一种凝胶,这样的话,鱼汤就会变成一种白色的冰冻。鱼肉中所含的一种叫做牛磺酸的含硫氨基酸,可以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牛磺酸可以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以改善眼睛的暗适应能力,所以现在已经被用在了宝宝的食物中,比如在婴儿配方奶粉里面,可以让宝宝的食物更加的有营养。因为脂肪含量只有5%,热量很低,属于高蛋白、低热量的食品。
其中 Ca, P, K, Cu, Zn, Se, Ca, P, K, Cu, Zn, Se等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尤其是含碘量高达1000毫克/公斤的鱼饼,富含大量的维他命 A、维他命 D、烟酸、维他命B1、B2。鱼糕还富含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这两种属 n-3不饱和脂肪酸,不能自己合成,需要从食品中获取,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基本脂肪酸。DHA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物质,在人脑和眼底都有丰富的 DHA。DHA可以对大脑的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对神经细胞突触之间联系起到加强的作用,从而可以对胎儿、婴幼儿及老年人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DHA和 EPA具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预防血栓、抑制炎症等功效。“荆州鱼饼”以野生青、草鱼为主料,以“千湖之省”的湖北第3大湖长湖为中心,地处荆州和荆门和潜江三个城市的接壤地带,湖区的水质非常好,是一类水环境,周围没有受过现代工业的影响,长湖占地122-150平方公里,东西30公里,最大宽度18公里,水库容量为2.71亿立方米。这种鱼主要吃的是水中的小鱼小虾和贝类,生机勃勃,身体纤细,肉质鲜美。在长湖调节长江洪涝水位的时候,为了捕捉食物,它就会随波逐流,参与百里回旋,增强身体素质。
再加上青鱼和草鱼在制作过程中几乎不会被蒸发,所以做出来的鱼饼柔软爽口,回味持久,筋道坚韧,色泽如羊脂般晶莹剔透。湖北菜系有四个主要的地方:武汉,荆,鄂东,襄樊,荆南,以淀粉稀薄,口味纯净,讲究原始,清淡,清爽。荆州江南地区以鱼饼为主要的湖北菜,被认为是湖北菜中最地道的一种。荆州鱼饼起源于舜帝,发展到楚,发展到宋朝,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十七个王朝。从楚国到清朝,都是一道著名的宫宴菜肴。
相传,先秦皇帝带着女英和娥皇太后南下,路过荆州时,娥皇太后嗓子疼,口渴难耐,既想吃鱼,也不喜欢鱼骨,女英便在一位渔夫的教导下,将自己的手艺与她的手艺结合起来,做成了一块鱼饼。娥皇吃了之后,伤势恢复得很快。舜帝听说后,很是称赞他。从那时起,荆楚地区就开始流行起了鱼饼。在春秋时代,姬南城(今荆州城北,姬南城是楚国的首都)的南门,有一家名为‘百合鱼’的鱼庄,楚庄王某日到鱼庄游玩,吃过一次,便爱上了它,从此它就成了楚王朝的第一道菜肴。在清朝时,它还被列为御用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