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赵员外重修了文殊院,智真长老便修书一封,打发鲁智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智清禅师处,谋个职事僧人做。临行之时,智真长老赠四句偈子与智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智真长老这四句偈子是何寓意,林指的是哪个林,山指的是哪座山,州又是哪座州,江是不是宋江呢?
遇林而起,隐写洪武十五年前面的文章讲过,鲁智深吃狗肉大闹五台山,与后文书中杨志汴京卖刀、武行者白虎山遇黄犬隐写大明三段历史,也就是洪武三年(庚戌,1370年)朱元璋封建诸子、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孝慈高皇后驾崩,以及永乐四年(丙戌,1406年)朱棣决定营建北京宫殿。其中,第三段历史,就隐写在“赵员外重修文殊院”情节中。
书中的赵员外,既隐写大明太祖,又隐写大明太宗。朱棣本封燕王,藩地就在北平(京),以奉天靖难之名篡位,于永乐十八年底迁都回到藩地。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太宗,帝号文皇帝,营建禁城,就是“重修文殊院”。前一篇文章详细解读了这段故事所隐写的大明历史,此处不再重复。
这段漫长的历史,就全部隐伏在智真长老的四句偈子之中。四句偈子的第一句“遇林而起”,对应三个狗年,重点隐写洪武十五年的历史。林,指的是林冲、赤松林、野猪林、松树林,凡是鲁智深遇到的“林”,都是遇林而起。这句偈子共有四个隐喻寓意:
其一,隐写朱元璋封建诸子。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四月封九个皇子为藩王,就是书中的九大王、九纹龙、九天玄女、蔡九知府等等与“九”有关的人与神以及妖魔。林,指的是朱明五行字辈中的木字辈。因为封建诸子,导致藩镇坐大,燕王起兵奉天靖难夺了皇位。起,“走巳”,书中多处写到的“巳牌”即走中之“巳”,照应龙虎山上洪太尉遇到的雪花大蛇,隐写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
从朱允炆这里讲,“遇林而起”则是遇到燕王就要逃走了。遇,禺走,禺,长尾猿猴,四大名著中的猿猴都是指的建于戊申年的大明。《西游记》直接写石猴,石猴即心猿,以“愚”喻之,观音菩萨在鹰愁涧骂孙悟空是“村愚的赤尻”,村愚在《石头记》中是“雨村”,村即邨,豚邑。
遇——猴走。
其二,隐写道衍以白帽著王。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驾崩,朱元璋诏僧官入宫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来自天界寺的僧官道衍秘访燕王,请以白帽加王,怂恿朱棣夺位。道衍,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鲁智深从五台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时,智真长老赠予一领皂布直裰,一双僧鞋,十两白银。皂布直裰即黑色僧袍,皂为玄色,隐写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的燕王。后来,武松也以神秘头陀的皂布直裰到二龙山入伙。二龙山上有操刀鬼曹正,是林冲的徒弟,正是此人的计策打破了二龙山。“操刀鬼曹正”,这几个字中隐藏了曹操。曹操是宰相(丞相),与皂布直裰合起来就是黑衣宰相。
遇林而起,从道衍的视角审读,隐写的是一个僧人遇燕王而发迹。
其三,隐写永乐迁都。“林,君也”,君即皇帝。《周礼·林衡》:“竹木生平地曰林。”竹,在四大名著中都是“朱”的谐音,《石头记》则因八大山人而以“丫”暗喻。丫头倒写是“个”,所以,《石头记》以二丫头暗点“丫”即朱(竹),这就是八大山人以“个山”为号的缘故,表明自己是朱明后代。
竹木生平地,这句话就被借喻为燕王之北平,也就是永乐十八年后的大明新都。
其四,遇林,隐写榆木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永乐皇帝驾崩榆木川。开篇词“讶求鱼缘木”,其中就以鱼木隐写了榆木川。这一年是甲辰年,后文书中的“青龙”,就是写的甲辰年。
遇山而富,隐写洪武三十一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是农历戊寅年,《石头记》中贾元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总共写了大明三个大荒虎年,第一个虎年即此戊寅年。荒,凶年也,这个虎年闰五月初十日,大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以《石头记》隐写的历史,取代大明的顺治则生于戊寅年,这就“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石头记》中的三个虎年究竟是哪几年,请看我的《石头记》解读,而以“虎”喻太祖驾崩,则是从《水浒传》中学来的。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王婆说潘金莲的年龄:“那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这个戊寅,即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太祖驾崩。这一年,二十二岁的朱允炆登基,翻过年来就是大明新的年号“建文”。建文元年,朱允炆九十三岁,也就是二十三岁。“九十三”是诗禅隐语,九、十、三,合为二十三。
建文元年,朱允炆因削藩而授燕王口实,大明爆发了第一次藩镇之乱。“藩”削去草头就是潘金莲的“潘”,“草”在四大名著中谐音“曹”,是大明朱姓之曹姓先祖,也就是《石头记》中曹雪芹之“曹”。上文讲到的操刀鬼曹正,又隐写大明皇帝,正:登位、统治、君主、敕令。
这段历史不仅以阳谷县故事隐写,书中之“酒”、“醉”都是隐写的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燕王这才敢起兵夺位。
那么,洪武三十一年与“遇山而富”有什么关联呢?山,“宣也。宣气(左边上林下月,右边是反文),生万物。有石而高”。“石即豕,亥字寓焉”,《石头记》解读了四大名著中的石,是“豕”的谐音,豕即朱。《水浒传》中阳谷县之紫石街,写的是紫金山石头城,紫石亦朱石,“街”是圭行,朱元璋之璋就是圭,圭行,寓意大明太祖大行。圭在书中又以龟、贵、鬼谐音,旱地忽律朱贵即朱圭,隐写大明太祖。
朱贵的兄弟是朱富,富,即遇山而富之富。富,“从宀,畐声”,畐,酒器。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终考命。”富同福,五福即五富,与五德一样,寓意朱家五德字辈。
《水浒传》必定要以《洪范》隐写故事的,这是因为朱元璋以此书为治国之本,曾命文人抄录,“揭于御座之右”而为座右铭。洪武二十年二月,“甲辰,《御注书洪范》成”。《石头记》中,贾宝玉一见“燃藜图”就不愿在宁国府上房午睡,隐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以郦道元之说,山即陵墓,也就是帝陵。所以,《水浒传》中的山,写的都是大明皇陵,尤其是鲁智深所占据的二龙山。二龙山,写的就是大明孝陵——这其中的隐喻,后面的文章再讲。《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陵”即陵墓之陵。
山,“宣也。宣气(左边是上林下月,右边是反文)”,林即遇林而起之林,月是大明象征符码,反文与教头之“教”等字的反文一样,施耐庵暗喻太宗文皇帝是谋反皇帝。
层楼为“山”,意思是酒肆楼上就是“山”。因此,梁山好汉多在酒肆楼上饮酒闹事,比如,鲁智深就在渭州城潘家酒楼喝酒引出了拳打镇关西。后面还将讲到林冲与陆虞候在樊楼饮酒,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反诗的故事。
楼,也是深有寓意的,其中之“娄”指的是朱娄国,朱娄国即邾子国,木娄,指的是大明木字辈皇帝。《石头记》之“红楼梦”,也就是朱娄梦,意出《水浒传》。
“遇山而富”,隐写的是大明太祖驾崩后,燕王朱棣借机“奉天靖难”。
遇州而迁,明写永乐迁都州,“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说文解字》关于“州”的解读,就被施耐庵点化入书,首先隐写的是大明南京皇城。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丙午(1366年)八月庚辰朔……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朱元璋依刘基之卜,移李白笔下的三山而填平燕雀湖建造皇宫,此三山就是“三山聚义打青州”之三山,梁山好汉镇三山黄信,写的就是大明皇帝。
大明皇城建在燕雀湖上,水“周绕其旁”,大明居水中,故是“水浒”、水寨。林冲水寨大火并,在山南水寨杀了白衣秀士王伦,正是燕王杀入南京禁城夺了帝位。“白衣秀士王伦”,其中就隐藏了“皇”字。
《水浒传》中把州府写成“本州岛”,所以,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偶遇哥哥武大,随哥哥回家时,“转湾抹角,一径望紫石街来”,“转过两个湾,来到一个茶坊间壁”。原著文本就是写的“湾”,遗憾的是,很多新版《水浒传》校勘为“弯”。
州,隐写的就是南京大明禁城,燕王夺位,便于永乐四年准备迁都,永乐十八年(庚子),朱棣六十岁时启动迁都。《水浒传》中的“鼠”,尤其是白日鼠,就是隐写的燕王以及永乐迁都。
遇州而迁,简直就是直白地“隐写”了大明永乐迁都的历史。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就是“遇州而迁”——怎么回事呢?后面的文章再讲。
遇江而止,隐写永乐终结此“江”不是宋江的江,“遇江而止”不是说的鲁智深遇到宋江之后就“止”了。《水浒传》中,鲁智深是在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时遇到宋江的,施耐庵原著七十一回书中,鲁智深并没有“止”。一百回续书中,也是到第九十九回时才坐化的,并没有一遇到宋江就“止”了。何况,梁山好汉最终都了结了,岂不都是“遇江而止”?
“遇江而止”的本意也不是说的鲁智深坐化,而是隐写的永乐皇帝驾崩榆木川。
江,指的是江星,江星是天津(天河)九星之一,在玄武七宿之虚、女宿之北。《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
《水浒传》中,引述《史记·天官书》以隐语大明历史和人物远不止这一处,后文书中,还有北斗、天棓等星宿入书。遇江而止的“江”,指的是江星,“江星动,人涉水”,江星未动,人未涉水,此意亦“水浒”。遇江而止,寓意大明实亡于洪武。
江星是天河九星之一,九,在《水浒传》中寓意洪武三年所封之九大皇子藩王,在虚日鼠、女士蝠之北的江星,暗写属鼠的燕王朱棣。前面的文章讲过,永乐迁都后,大明都城就在玄武七宿中的女宿分野,玄武在书中最精典的隐写是黑旋风。
女宿即女士蝠,蝠为蝙蝠,南方称檐老鼠。檐老鼠谐音燕老鼠,就是写的大明太宗文皇帝。江即川,遇江而止,在施耐庵经历的历史中,就是写的朱棣驾崩榆木川。
檐老鼠,还谐音炎老鼠,《石头记》中之“严老爷”便出自《水浒传》。严老爷即盐课林老爷,又是炎老爷,大明国号出自祝融,祝融是火正,所以大明皇帝都是炎老爷。自《三国志通俗演义》起,四大名著之“火烧”都是隐写的大明兴亡。即便罗贯中、施耐庵没有见到明亡历史,但却以朱元璋封藩预言,大明必亡于封建。
前面的文章讲过,鲁达即燕王驾到,鲁智深是“飞飞儿”,暗藏《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一则“偈子”: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鲁智深夺了二龙山,占据宝珠寺,与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作对,慕容彦达即日暮燕达。
智真长老的四句偈子,不仅隐写了大明封藩、燕王起兵,还隐藏了永乐驾崩、大明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