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区博有新展,趁着周末去逛了一下。恰好10点有个免费的讲解,便踩着点过去听了一下。
人的学识、知识都是有限的,因而去逛博物馆,不听讲解,想着仅凭展品旁边的文字介绍,就想获取文物背后的知识,那就有些太想当然了。
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普通的观众,面对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文物,说句难听话,很多时候都是狗看星星一片子。因而听讲解员的讲解是最高效获取文物相关知识的途径。
眼看快要10点了,讲解员准时来到了常设展厅,这时突然涌进来一大帮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其中一个男生跟我一样高,不知是吃了什么还是遗传,竟然长得如此之快。
此时听讲解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嘈杂声也增加了不少。
这个展厅是区博的常设展厅,之前也看过,但都是无讲解地捡自己感兴趣的看。至于说哪个文物好?好在哪里?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大概花了近一个小时,讲解员才把这个常设展厅的文物讲解完。其实也是走马观花,大概说了一遍,但一些重要文物讲解的都很详细,很多都是凭自己看卡片介绍根本掌握不到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窖藏的银器。
一说到窖藏,我们就想到了那些窖藏的陈酿。像过去江南人家小孩出生了都会把酒埋在地底下,这个也叫窖藏。等到18年之后,男孩子高考考上状元,就把这酒挖开取出来,这酒就叫状元红;如果是女儿要出嫁了,把这酒也挖开取出来,这酒就叫女儿红。
这是南丹出土的一个北宋的窖藏银器。历史上的金银器出土不多,主要是以窖藏的形式出土,因为它不光是看着精美,本身就是硬通货。在战乱时会把它砸扁融掉化成金块、银锭贴身携带。如果来不及带走,就会把它放进瓮里埋起来。
南丹出土的这一套窖藏是喝酒时用的银器。为什么用银器喝酒?可能跟古代人觉得银能验出酒里有没有毒有关系。其中有很多酒碗、酒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鱼造型的盛酒器。
这鱼有翅膀,是会飞的鱼,它的名字叫摩竭。听着像是西方十二星座的摩羯座,但这跟摩羯座没有半毛钱关系。星座里面的摩羯是个羊头鱼尾的怪兽,其中的”羯“是羊字旁的。
这里的摩竭,它的”竭“是立字旁,是竭尽全力的竭。它来源于印度的神话里面的怪兽,鱼有了翅膀就能飞上天去。这有点像我们黄河里面的鲤鱼跳龙门。
这件银器上面还有鎏金。它是金粉和着水银在表面刷了一遍,时间长了水银就挥发掉了,看着就像刷了一层金粉,多在庙庵里的佛像上看到,所谓佛要金装就是这个意思;器身上面还有錾刻,都是一些精美的花纹。
这种錾刻技艺其实在我们贵州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今还是很常见的,这就跟这件文物的出土地点相吻合了。特别是苗族女性头上、身上带的那些银器,很多都是錾刻,纯手工打造,没点力气还带不起,因为整套下来也有几十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