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拳手杨柳,决赛迎战46秒将意大利选手打哭的“变性人”

面包飞满天 2024-09-27 18:59:53

文 | L

编辑 | 面包飞满天

前言

“退赛吧!根本没法打!”“退出比赛,国人支持你!”

这应该是巴黎奥运会以来,所有观众劝说中国选手“拿银牌就好”的一场比赛了。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拳击女将杨柳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女子拳击决赛,为中国队提前锁定一枚奖牌。

但欢喜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因为接下来杨柳即将面对的对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选手,而是一位变性人拳击手——伊曼·哈利夫。

在所有人眼中,这很明显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

为何变性人会出现在奥运会的比赛上?

充满争议的对决

32岁的杨柳,来自内蒙古赤峰,早已是中国女子拳坛的领军人物。

而这一次,她站在巴黎奥运会决赛的拳台上,离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但挺进决赛的喜悦,却掩盖不了赛场内外弥漫的紧张气氛。

所有关注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决赛对手——伊曼·哈利夫身上。

哈利夫在这次奥运会上十分的特殊。

这位阿尔及利亚拳击手,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变性人”,她来自一个严格禁止变性手术的伊斯兰国家。

东京奥运会,哈利夫以女性选手的身份参赛,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对她产生怀疑。

但2023年,国际拳击协会却在“性别鉴定测试”的结果中,以 “睾酮水平异常” 为由取消了哈利夫参加世锦赛的资格。

他们判定哈利夫拥有“XY”染色体,却没有进行通用的睾酮激素水平检测,这一做法显然是有点问题的。

同样因为“性别问题”被取消资格的,还有中国台北选手林郁婷,世锦赛官方根本就没有公布检测过程,直接一句话了事,这很明显违反了流程。

林郁婷事件后,国际奥委会接管了拳击项目的性别判定,按照护照上的性别认定就允许了哈利夫和林郁婷参赛。

但国际奥委会官网却一度挂着对林郁婷性别质疑的新闻,直到事件发酵,才删除信息并承认两位运动员是“国际拳协突如其来的武断决定的受害者”。

这一系列反转,让运动员们无所适从,而这件事的争议也远远没有结束。

随着事情发酵,更有媒体曝出哈利夫 “假扮女性” 参赛,“体内拥有XY染色体” 等消息,一时间,舆论哗然。

尽管哈利夫的父亲极力否认,并公布了哈利夫儿时的照片和出生证明,试图证明女儿 “天生就是女性”,但争议之火,却随着哈利夫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强势表现,越烧越烈。

16强赛,哈利夫面对意大利老将卡里尼。

仅仅46秒,哈利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对手击倒在地,卡里尼泪洒赛场,痛苦放弃比赛。

“这不公平!”

她在采访中哭诉:“哈利夫的重击和以往遇到的完全不同,沉重到难以承受,太疼了” 。

卡里尼的痛苦,是许多女运动员的心声。

卡里尼的退赛后,不少人为卡里尼叫冤,认为哈利夫作为变性人根本没有参赛的资格。

更有网友毫不客气,表示这就是明晃晃的 “性别欺诈”,国际奥委会的评判标准就是有问题。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见此情况,也只能硬着头皮发声。

他只是强调评判标准则是 “以护照上的性别为准”,在这点上,哈利夫是没有问题的。

但在不少国家,变性人是可以更改护照性别的,这无疑让国际奥委会的回应显得毫无说服力。

就在这样的争议声中,杨柳迎来了自己的决赛。

一边,是梦想的巅峰,是多年的汗水与付出,一边,则是强大的对手,是难以预估的风险,甚至是可能危及职业生涯的健康隐患。

面对这种残忍的事实,中国观众都坐不住了。

“宁可不要这枚金牌,安全第一”,“别打了 咱家不缺这块金牌!”

网络上,无数网友发声,他们担心杨柳的安危,想让她以个人健康为重不要冒险,甚至有人直言 “这场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在中国体育界,这或许是前所未有的场景,这场比赛的焦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体育范畴。

一直以来,我们歌颂拼搏,赞美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但这一次,中国观众却选择将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一种超越胜负的善良与人性关怀,也是中国式体育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面对汹涌的舆论,杨柳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是一名拳击运动员,我的战场在拳台上。”

这是杨柳面对媒体时的回答,简短有力。

对于杨柳来说,她已经32岁了,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冲击奥运金牌的机会,虽然胜利的天平似乎从一开始就已倾斜,但她已经不愿意给自己留退路。

她选择站上决赛的拳台,去挑战自我,去追逐属于自己梦想。

这一战,无论胜负,杨柳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特别重要的是,杨柳的决定,让我们看到了体育精神的光辉,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勇气和担当。

而哈利夫,作为这场争议的另一个主角,或许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渴望证明自己,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出现,将竞技体育中长期被忽视的性别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场关于性别、力量与体育精神的讨论,远未结束。

体育公平

有人说,杨柳如果输了,虽败犹荣,毕竟对手是开了“科技与狠活”。

也有人说,杨柳如果赢了,那将是女子拳击史上含金量最高的金牌,足以载入史册。

但竞技体育的魅力,真的只能依靠这种“比烂”的方式来展现吗?

支持者们高举着“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大旗,为哈利夫摇旗呐喊,认为这是对跨性别群体权利的认可。

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几乎是无法抹平的。

科学数据就在这放着。

男性在骨骼,肌肉,心肺等方面天生就比女性拥有更强的运动能力。

即使跨性别女性运动员通过激素治疗降低了睾酮水平,但她们曾经拥有的男性特征,仍然会在力量、速度和耐力方面带来显著优势。

像国际泳联的态度就非常的谨慎。

他们规定,12岁以后才进行性别转换的运动员,将无法参加女子比赛。

这条规则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争议,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

但这次国际奥委会在制定跨性别运动员参赛规则时,他们更多地考虑了社会因素和伦理因素,却忽略了竞技体育最核心的要素:公平。

现有的规则,虽然对跨性别运动员的睾酮水平进行了限制,但对于其他生理指标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无疑为未来的比赛埋下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体育,是力与美的展现,是拼搏与梦想的舞台。

我们无法回避科学与规则之间的灰色地带,也无法忽视跨性别群体在体育领域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

如何制定更科学、更公平的规则,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维护竞技体育的公平性,是摆在国际体育组织面前的难题。

而巴黎奥运会上的这场 “一拳之争”,或许会成为一个契机,一个推动体育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起点。

总结

而这场比赛,也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促使人们去推动国际体育组织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规则,为所有运动员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竞技环境。

这场比赛,超越了胜负,超越了金牌,它所承载的,是人类对公平、正义和尊重的永恒追求。

而这,或许才是体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需要倾听每一位运动员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尊重他们对公平比赛的渴望。

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回归其纯粹的本质,让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在公平的赛场上,去追逐属于自己的荣耀。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4-8-8 《身陷性别争议的阿尔及利亚拳击手晋级决赛,将与中国夺金》

上观新闻 2024-8-7 《不想来的还是来了!中国女拳手杨柳,将在奥运会决赛迎战“变性人”》

大象新闻 2024-8-8 《大象夜读|挑战来了!“出生时是女孩”拳手决赛将战中国姑娘》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