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们于春日里赏花、品茗、吟诗、宴饮,尽享大自然的恩赐。李白与王羲之,两位文学巨匠,便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古人春天的游乐情怀。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宴饮。他与诸位从弟在桃花盛开的园中相聚,赏花饮酒,欢声笑语。他们或吟诗作对,或畅谈天地,或嬉戏玩耍,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百代的匆匆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译文:人生如梦,纷纭变换,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文: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译文: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赐予我写作的灵感。)
会桃花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
(译文: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我们享受着亲情的乐趣。)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译文: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译文:我们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畅谈阔论;在花丛中设宴,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没有好的诗歌,怎能表达高雅的情感?倘若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斗。)
赏析:
文章开篇,李白便以宇宙和光阴为引子,阐述了人生短暂、欢乐难得的哲理,引出了春日宴饮的必要性。他以古人秉烛夜游为例,强调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接着,李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宴会的欢乐氛围。他通过“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桃花盛开的园中,与李白一同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宴会上,李白与兄弟们赏花饮酒、吟诗作对,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或高谈阔论,或低吟浅唱,或开怀畅饮,气氛热烈而欢乐。李白用“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欢乐和惬意。琼筵(qióng yán),意思是盛宴、美宴。象征着欢乐和富裕。羽觞(yǔ shāng),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是古代文化和礼仪的载体。
李白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兄弟们才华的赞赏和对自己才情不足的惭愧。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真诚和谦逊品质。如诗不成,就按照金谷园的规矩罚酒。“金谷酒数”这个典故发生在晋代,当时有一个名叫石崇的富翁,他在自己的庄园——金谷园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石崇与宾客们饮酒作诗,约定每人必须作诗一首,作诗不成者,则需罚酒三杯。这个规矩后来被称为“金谷酒数”。
在这春日的夜晚,他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只留下了欢畅与惬意。
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创作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则展现了另一种风格的春日游乐。这篇序文记叙了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修禊的盛况,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共赏山水之美,品鉴书画之韵。他们或挥毫泼墨,或抚琴吟唱,或品茗论道,享受着文人雅士的闲适与雅致。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王羲之则为此次集会作了这篇序文。王羲之在文中感叹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他的春日游乐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兰亭集序》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在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初春时节,我们在会稽山北面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仪式。许多贤才都来了,不论老少都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在左右两边形成美丽的倒影,我们用它来作为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并按次序坐在水边。虽然没有华丽的音乐和舞蹈,但是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也足以畅快地表达我们的幽深情感。那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宜人,我们抬头仰望广阔的宇宙,低头观察繁盛的万物,这样的视野和胸怀足以极大地满足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实在是令人愉快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转眼间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宁静,在家中与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则喜欢冒险,追求身体上的自由。虽然每个人的兴趣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时,都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然而,当他们对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时,情感就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感慨。曾经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情,在转瞬之间已经成为过去,但仍然会因此产生深深的怀念。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天由命,最终都会走到尽头。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这难道不让人感到痛苦吗?
每次阅读前人兴怀感慨的缘由,就像与自己的心灵相契合,总免不了要在读它们的时候感到悲伤,但又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情感。我深知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没有根据的。后人看待我们的现在,就像我们看待前人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聚会的人,并记录下他们所写的诗篇,即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篇产生感慨。
彭殇:“彭”指的是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则意为夭折,即未成年而死。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王羲之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对“一死生”、“齐彭殇”这种虚妄的人生观进行了明确的指斥,从而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两位文学巨匠的春日游乐虽风格迥异,却都展现了古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春天的美好定格在文字之中,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