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好声音:发烧音响客厅出好声一定要正确理解的重要问题一

音响嘟哩吧啦 2024-03-06 04:00:37

许多朋友都是在客厅里面听音乐,而这其中大部分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低音轰轰轰,层次感不好,几乎没办法听的状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去正确理解什么是低音,什么又是低音的层次感。对于低音中港澳地区公认的发烧大拿刘汉盛先生的说法如下:

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 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 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 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 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 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

从 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 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 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部分乐器声音的频率分布图

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 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 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 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我们可以将低音正确的理解为,某个频率段的总称。他是由无数个单一频率所组成。而且每个频率的量感是从高到低按均匀的比例逐步增加,层层叠叠非常有层次感。什么是量感?声音能量的多少?我们可以比方成一个人的胖瘦。频率越低就越胖(或者说越状,胖和壮再声音听感上也是有区别的,后续找机会再讲。),但这个胖的比例是按频率的从高到低按均匀的比例逐步增加的。所以我们大多感觉中高音声音会细小一些,低音会肥厚一些。而前面这段话是说的正常情况下,低音的表现,那么不正常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正常的情况大多是由房间的驻波以及音箱的摆位所引起的声学问题,这些声学问题会导致某些频率的量感增大或者减少,量感增大的频率段表现很突出会掩盖相邻频率的正常听感,量感减少的又会被相邻正常听感的频率所掩盖。

上图为正常的频响表现

上图为梳状滤波的大致示意图

房间的驻波问题,我下期再讲,今天先讲因为音箱摆位所引起的梳状滤波。什么是梳状滤波,按字面理解就是各个相邻频率的听感象梳子一样。指在频率响应上出现的一系列相间的深深的峰值和谷值的现象。低音喇叭发声,声波会想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发散,遇到墙壁就会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喇叭直接发出的声波相遇就会产生叠加或者抵消。叠加会产生波峰,抵消会产生波谷,波峰和波谷之间相差太大就会形成梳状滤波。而在实际运用上,音箱离后墙(音箱背后的墙)太近就会形成梳状滤波而影响听感。所以这也是我们去音响店看大多试听的音箱离开后墙有一定距离的原因。音箱和后墙之间,调整适当的距离,能避免或者说减小梳状滤波的生成。梳状滤波是声波反射中的特殊情况,需要单独分析。除了音箱摆位之外,聆听位置也需要离开背后墙一定的距离,原因和上面这段话所讲一样。音箱摆位以及皇帝位大家可以参照刘汉盛先生的摆位方法。音箱的摆位还和房间驻波有关系,具体我们下期再讲。

上图是房间驻波分析图(我们下期再讲)

前面说得这些好像都有道理,但是在客厅中听音乐,音箱离墙80厘米左右,人在离墙80厘米左右,基本都会干扰到正常生活,怎么办?有些话我确实不能说,只能私聊。关于客厅出好声这个话题我会持续的讲几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再次声明,我所讲的不一定百分百完全正确,所以请大家选择性的去理解。

0 阅读:0

音响嘟哩吧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