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第二天,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忙碌如常。分诊、检查、验光、治疗……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各司其职,接诊从各地而来的患者,专业而温暖。
秋日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医院大厅,融融暖意似乎更抚慰了患者心中的焦虑,心中平添了对清晰和光明的希望与向往。
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侯旭波也在岗,也和平时的每一天一样。
创建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以来,她几乎再无休息日,“心里时刻惦念着医院,想着患者的恢复顺利不顺利、对服务满意不满意,想着我们的医疗技术怎样还能再提高一点、管理水平如何再上升一个台阶。
我的初心是办一家百姓信赖的医院。我们医院倡导的文化就是:一切为了患者,要让医疗充满温暖,谱写中国健康视力新篇章。”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继而坚守,直至现在担任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第五届委员、北京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一路走来不断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侯旭波却说,看到患者康复时的激动和快乐,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用精湛医术造福患者
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的走廊墙壁上挂满了锦旗。送锦旗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患有不同类型的眼疾,四处求医而不得,却在这里绝处逢生,获得眼前乃至生命中的希望之光。
“我们争取让民众医院成为治愈患者的最后一站,我们希望以最好的方式解决他的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我们也一定会给他们提供下一个解决方案。”侯旭波说。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眼病。当青光眼发作时,长期高眼压状态会对视神经产生压迫,继而引起视神经萎缩,造成视力逐渐下降,最严重时导致失明。
曾有一位重度青光眼患者,已濒临失明。他四处求医,如果手术“现在的光感有可能立刻消失,若保守治疗眼压得不到控制不仅失明还会疼痛难忍最后摘除眼球,安装义眼”。“患者无法接受这个结果,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侯旭波说。百般无奈下,患者来到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
经过周密检查,医生认为“患者眼睛还可以承受手术,力争保住眼球和光感”,于是开展了青光眼手术。
侯旭波在例行走访、调研患者满意度时,在病房见到这位患者。
当时他已经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达到预期。“他见到我时忍不住大哭,内心的紧张、压力和对医院的感激一下子释放出来。”侯旭波说,重度眼疾的患者,哪怕只能保住一丝光感,都会拼尽全力医治。
广纳博采是侯旭波办院的重要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现已成为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的一个特色。
一位因外伤造成脑出血,导致智力受损、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的年轻人,辗转从外地进京,找到侯旭波面前。“之前他在ICU里抢救了很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但是这个孩子太年轻了,刚上大学不久,大好的年华,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患者复明无望,侯旭波坚持收下了他。
在华厦民众,专家们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刚刚完成第一周治疗,一天晚上,这个年轻人指着医院马路对面的饭店霓虹灯招牌说:“亮的。”
“年轻人的母亲当时呆住了,反应过来之后飞奔下楼,喊护士说‘他说他看到灯是亮的’。”侯旭波至今回忆那一段,都难掩激动。医护人员经过测试,发现这个年轻人确实恢复了光感,而且能看到手指在眼前晃。
复明给患者带来的,是整个身心和情绪的变化。侯旭波和医护人员、家长看着这个被多家医院拒收的孩子一点点好起来。
眼科医学要求精度高,诊疗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快,为了给患者高质量的治疗,侯旭波对医疗质量要求很高,而且总是自我加压。
2010年2月,她带领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在设备更新方面,侯旭波也总是追踪尖端,很舍得投入。
她先后为医院引进德国蔡司全飞秒SMILE手术及检查设备等高端设备30余台,使医院始终处于眼科医疗技术领域前沿。“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患者才能获得更优质的治疗服务,专家也更有施展技术的空间。”侯旭波十分坚定。
次年,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荣膺“2011年度医院改革创新奖”。多年来,侯旭波带领北京华厦民众医院相继获得健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特色医院、中国骄傲·十大品牌企业、全国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放心消费首选品牌、质量信得过产品等荣誉。
眼科是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之一,新的科技研究、治疗技术进步不断出现。
出于对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视,医院还在初创期,侯旭波就将开办学术交流研讨会提上日程。2012年,全国疑难中西医眼病诊疗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举行。“参加眼科会议是眼科医生了解最新前沿进展、分享研究成果、与各地同行交流临床实践经验的好方法。”
此后至今11年间,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议百余场,这已成为医院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每次学术研讨会,侯旭波都会选择当时最前沿的技术、临床经验和管理思路作为会议主题。“例如今年夏天,我们举行的研讨会主题是‘厚植青年医师成长沃土,培育眼科发展中坚力量’,将提升青年眼科医师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作为主题,邀请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眼科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动态、新成果、新理念,促进年轻医师成长,共同推进眼科事业的发展。”侯旭波讲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进业内交流,传播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谱写中国健康视力新篇章。“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愿意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和实践、施展的舞台。”
以热爱与坚守寻梦追梦
与眼科医疗相遇20年,投身眼科医院创办15年,侯旭波的热情与热爱从未减弱哪怕一丝一毫。
侯旭波从小对医疗行业感兴趣。不过,最初,她的工作离医疗很远,是在山东科技开发总公司做财务。后来,因为体制改革,这个年轻的、喜欢读书、热爱学习的女孩子几次换工作,却始终记得对医疗行业的梦想。
1999年,机会终于来了,天津医院管理公司招聘财务总管,有会计证的侯旭波应聘成功,不顾亲友、闺蜜们的劝阻,踏上从山东莱阳前往天津的火车,奔向自己心中的未来。
“我觉得,我能行。而且这个公司跟医院打交道,我想总归能离梦想近一点。”侯旭波说,鼓励她义无反顾往前闯的,是心中的理想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迫切。“从小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比较艰难。我是长女,我想替家里多分担。”
山东人侯旭波,心怀忠义、勤勉本分,最看重“信赖”二字。又或许是出生在军人家庭的缘故,她性格刚毅、倔强,肯吃苦,打定主意就不回头。
在天津,侯旭波完成本职工作后,跟领导申请利用其他时间到基层岗位锻炼。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侯旭波真正接触到医疗行业,朝向梦想踏出第一步。
2003年,侯旭波所在的天津医院管理公司引进Lasik(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设备,侯旭波有幸参与此项目的实施与跟进工作。当时,很多普通患者对近视矫正手术不了解,持观望态度,怎样让大家相信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呢?
侯旭波选择自己第一个做手术。儿时,羡慕戴眼镜的人看上去有学问,她“努力”把自己弄成了近视眼。可真正戴上眼镜,尤其是随着度数不断增长而成为高度近视后,侯旭波深深体会到近视人群的诸多不便,摘掉眼镜成为她的心愿。
接受Lasik手术第二天,侯旭波掀开纱布,久违的清晰世界重现眼前。她激动不已,“眼镜摘掉了,平时的各种不方便全部消失,裸眼视力从术前0.02恢复到1.2。我对Lasik手术的技术有信心了。”她和她的助理,成为那台设备的第一、第二个受用者。20年后的今天,侯旭波的视力依旧正常,看远看近都自如。
因为相信,所以选择。“领导说,既然项目这么好,我们自己建一所眼科医院吧。”说干就干,侯旭波先从理论学习入手,白天忙工作,晚上挑灯夜战,爱人担心她太辛苦,但侯旭波觉得这是了不起的事,值得为此而付出。只有自己真正懂得,才能介绍给患者。这也成为她的一贯作风。“当时看过的眼科医学书籍,都有半米高。”侯旭波用手比量着。
2007年4月18日,侯旭波生下女儿正好两个月,她开始为建一家眼科医院而选址。她与眼科医疗的缘分,就此深入。“爱人也很忙,我们俩都顾不上管孩子,全靠我父母照顾。”半年时间,看过上百个地方,侯旭波终于选好,“在小区旁边,可以辐射更多百姓。”
2009年,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正式开业接诊。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西里22号,成为侯旭波的出发地。
建院之初,侯旭波便将医院定位为“以屈光为龙头科室,以眼底病为重点发展科室”。眼底病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医院经济收益小,很多医院不愿意开展,但侯旭波执着地将之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开一家眼科医院,去造福更多的患者。”侯旭波在医院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眼底病治疗的探索。
为此,她不知多少次赴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邀请专家前来考察、指导,一次次阐释自己的办院初心,最终,由北京同仁医院王光璐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惠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承芬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组成中西医结合会诊中心,成为患者眼健康的坚固保驾者。
曾经,每周六的专家联合会诊,是医院一块响亮的“招牌”;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汇集于此。
至今,侯旭波未曾停止学习。她自学医学、医院管理学知识,并先后到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等院校进行医院管理研修。
侯旭波院长为本院医务工作者送上妇女节祝福
在她看来,哪怕专家说的要点有一部分对医院管理起作用,哪怕读的书里有一句话对自己的人生成长有帮助,都是值得去认真学习的。
如今,并非学医出身侯旭波,却经常在与患者沟通后,被患者要求“请侯院长做手术”。侯旭波每每笑着解释自己可不是专家,只是多年勤奋学习,日积月累让自己也成了眼科“专家”。患者的这份“要求”,或许是对侯旭波专业精神最好的褒奖。
她也注重人才培养。侯旭波深知,眼科医生人才培养周期长,长周期学习和高强度训练,是眼科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她时常与医护人员谈心聊天,仔细观察他们的优势,而后按照他们的特长培养使用。
“培养一名成熟的眼科医生大概要10年吧,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很珍惜。几位重点科室的骨干,都是我们从最初招聘进来后,一路培养成长到现在的。”创办以来,侯旭波为医院培养了多位学科带头人。
在华厦民众,年轻的“老员工”占了大多数,对医院文化和氛围的认同、自身的获得感和价值感,是让他们留下最好的理由。
感动式服务,让医疗充满温暖
今年8月,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启动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作。
侯旭波将主题定为“感动式服务,让医疗有温度”。她希望“全面升级患者就医体验,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温暖、贴心的医疗服务。
这一举措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以及《朝阳区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医院贯彻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办医院多年,侯旭波重视每一位患者,不论他们贫困还是富有,不论慕名而来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在这里都会得到同样的重视。
侯旭波院长为患者送上端午甜粽
前段时间,侯旭波常去的理发店的理发师找到她,说一位朋友的朋友20年前做过眼疾手术,当时近视800度,现在已经发展到1600度,不但近视度数不断增长,而且患了白内障,视线模糊,想到医院来就诊。“我们马上安排联合会诊,最终给了他一个特别好的、一次性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在表面上修修补补,让患者一次次来就诊,而是制定出好的办法,力争彻底解决问题。”
侯旭波说,在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医生给患者讲治疗方案时,从不会轻易将几种方案摆在患者面前,而后说“你自己决定吧”。“患者又不懂医学,怎么能判断出来应该怎么治?”侯旭波要求医生将每种治疗方案的利弊都给患者讲清楚,而后站在患者立场上,给出相应的建议,再将最终决定权交给患者。
包括在这里出诊的专家,凭借的也不是他们知名三甲医院专家的头衔,而是精湛的医术和医者仁心。侯旭波坦言有的专家大手术做得很好,但是对病人态度却不好,“这样的专家也不行,要让患者感受到帮助和安慰,才是优秀的医者。”
“要学会换位思考,把患者当家人;要与患者建立亲近关系,倾听患者的声音。”这是侯旭波常常与医院一线工作人员所讲的话。为及时了解医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率,侯旭波经常给出院患者打回访电话,询问恢复情况,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她还不定期对全院各环节、各部门、各科室进行服务质量巡查,开展全院员工服务意识提升、知识与技能培训等环节。“如果今天前来就医的是我们医务人员自己的父母,你能不能放心?你要是能够放心,那说明整体院感控制是合格的。”
从热情接待、温馨陪护到细致照料,侯旭波说,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工作人员在每个环节努力将关爱传递给患者,让光明与爱相伴。
医心向党,传递光明
侯旭波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在医院,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党支部按照组织程序履行各项职责。侯旭波注重医务人员的思想进步,发展了一名党员。“医心向党,传递光明”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侯旭波院长荣获朝阳区优秀党员
今年6月7日,侯旭波在北京市朝阳区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上,连任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正是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树立优秀品牌,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公益爱心活动,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当好会员单位参谋和助手”。
侯旭波院长在党建引领主题演讲比赛中致辞
侯旭波还热心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几年前,医院接诊一位十来岁的小患者,侯旭波还记得,孩子的父亲因为孩子的眼病,抛弃了母子,母亲带着孩子来看病,就靠自己打零工赚的钱给孩子看病。“孩子的角膜都溃烂得不像样子,我们觉得太可怜了,于是减免了他全部手术费。”
这样的事,在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发生了太多,侯旭波不记得为贫困患者减免了多少诊疗费、手术费,“大几百万肯定有的。”此外,她带领医院开展各项公益活动,走进周边社区,走进学校、幼儿园、各大企业进行眼健康公益检查。他们先后为北京门头沟红十字会进行爱心捐赠,为贫困白血病患者成功实施免费角膜移植手术;设立民众医疗互助基金会,为孤儿院孩子们义诊义捐,推动贫困斜弱视儿童的救助工作,致力于帮助众多患者恢复重拾信心,重获清晰视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侯旭波院长在疫情期间组织百姓有序核酸检测
侯旭波带队冲锋在前、勇担重任、无私奉献,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工作,为眼病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最满意的服务。”侯旭波说。七一前夕,在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表彰大会上,侯旭波被评为“朝阳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党员”。
一路风雨兼程,筚路蓝缕。“风风雨雨15年,砥砺前行闯未来,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这是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创办15周年时,全院医护人员自发给侯旭波颁发的“最佳贡献奖”奖杯。
医院业务院长、角膜移植中心主任杨付合说:“侯书记很低调,总在默默奉献,却从不多说。她办公室的桌椅都是自己花钱买的,对员工也非常好,关心大家的生活,注重培养人才。大家不知道怎样感谢她,想来想去决定颁给侯书记一座奖杯。这样的好党员、好院长,应当得到大家的敬重。”
如今,这樽淡蓝色有机玻璃质地,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奖杯,摆在侯旭波办公室书柜的正中位置。“做一件事就要做好,患者的信赖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办医院,不能急、不能以利益为驱使,我们努力的方向始终是治病救人,让政府放心、患者满意、社会认可、同行认同,助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