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已死?为什么我们再也拍不出像《大明王朝》那样的电视剧了

文化的回忆 2023-05-03 23:08:43

回望近些年来的历史剧,不由觉得满屏的尴尬和失望!

前有汤唯的《大明风华》,硬生生把明朝皇族的权谋斗争拍成了大女主爽剧。

后有李少红的《大宋宫词》,剧情混乱,逻辑不通,直接被网友锐评“李少红真是江郎才尽,晚节不保”。

更不用说去年万众瞩目、央视力捧的《山河月明》,哪怕是老戏骨坐镇,却还是把历史剧拍成了玛丽苏古偶剧。

让人忍不住疑惑,国产历史剧真的已经死了吗?

可为什么在服化特效越来越好的今天,历史剧反而越拍越烂?

也许从以下这几部被封神的经典历史剧中,我们可以一探端倪。

《大明宫词》 豆瓣评分:9.1

李少红这些年可谓是争议不断,前有新版《红楼梦》被批阴间画风侮辱经典,后有《大宋宫词》剧情稀碎“喜”提豆瓣3.8分。

众人纷纷嘲讽其江郎才尽、晚节不保。

要知道,李少红可是拍出了《大明宫词》的著名女导演。

这部2000年问世的爱情权谋历史剧,至今仍是李少红导演生涯的巅峰,豆瓣评分高达9.1。

都是“宫词”,为何“大明”的评分如此之高?

首先,是其前卫的爱情观。

比如太平公主和薛昭、张易之之间的爱情纠葛,和薛昭的爱而不得,是爱情中灵性的圣洁,与张易之的各取所需,则反应了爱情里的肉欲欢愉。

而这种爱情里关于“灵与肉”的探讨,哪怕是放到今时今日,也毫不过时。

再比如太子弘和合欢之间的那段禁忌之恋。

大殿之上,纵使合欢位卑言轻,但为了心中所爱,却能当着李治的面坚定说出:“我是太子的仆人,又不仅是他的仆人,我还是他的……爱人……”

仅这短短一句台词,就把该剧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怀和宽容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而当合欢和太子弘死后合葬在一起时,这种思想的宽容更是被放大到了顶峰。

其次,是完美的选角。

少年时期的太平公主,由周迅饰演,在她灵气逼人的外形和精湛的演技下,一个备受宠爱、古灵精怪的公主形象灵动地跃然于荧幕之上。

到了中年时期,太平公主的饰演者则换成了陈红,太平与薛昭成婚时,当薛昭掀开盖头,陈红国色天香的脸蓦然出现在屏幕之上,那一幕,不知惊艳了多少人的时光。

前卫包容的爱情观、契合人物气质的选角,再加上典雅考究的服化道,让《大明宫词》成为了一部前卫艺术下的美学经典。

《汉武大帝》 豆瓣评分:9.2

2005年,《汉武大帝》在央视热播,不同于现在被奉上神坛的风光,那时的它,虽然斩获飞天3座奖杯,却因一些瑕不掩瑜的剧情bug和惨淡收视率,在人们心中反响平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18年后的今天,将近6万网友在豆瓣打出了9.2分的高分。

那么,这部剧究竟经典在哪里?

首当其冲的,便是深远宏大的立意。

在《汉武大帝》之前,无论是市场还是大众,都对汉武帝知之甚少,这部剧不仅让观众对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是把历史剧的精神思想拔高到家国情怀的高度。

通过对汉武帝人生之路的刻画,屏幕外的观众得以领略到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开疆辟土之旅的波澜壮阔。

但再高远的立意,也需要优秀的演员来将之鲜活到位地诠释到观众面前。

《汉武大帝》的卓越,离不开一众演技精湛的演员。

主角如陈宝国,为了演好汉武帝,闭关数日揣摩角色,一度疯魔,“为伊消得人憔悴”,连导演都劝他不要“自虐”。

配角如饰演汉景帝的焦晃,皇帝专业户的他,出场自带帝王气场。光是一个表情,就把一个知人善用的明君呈现到观众面前。

而饰演霍去病的李乐,剑眉星目的外形,热烈张扬的气场,更是被网友直呼“李乐根本不用演!他只要站在那里,就是我们心目中意气飞扬、前途无限的少年将军!”

但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各个戏骨之间飙戏却不抢戏,众多优秀的配角既没有成为烘托主角的工具人,也没有因为出彩的人物塑造让主角黯然失色。无论大小人物角色,都是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宏远壮阔的立意,再加上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让《汉武大帝》成为了国产历史剧里一颗闪耀的明珠。

《贞观之治》 豆瓣评分:9.3

若论国产历史剧里的沧海遗珠,《贞观之治》一定榜上有名。

但17年过后,这部作品却成为了无数网友心中的意难平,以至于豆瓣评分高达9.3!

《贞观之治》为何得以翻红,还获得了如此多观众的喜爱?

其一,是专业敬业的制作班底。

“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这句话不仅是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更是剧组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艺术追求。

为了更完整地再现贞观时期的长安城、108坊以及太极殿,开拍之前,剧组就不惜重金专门搭建了一个长安皇宫。

而为了完美地展现剧中各种大场面外景,剧组更是全部取用了三维电脑来拍摄。

这些技术放在今时今日可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标配操作,但是放在2005的中国,却意味着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剧组的用心,由此可见一般。

其次,是严谨详实的剧情。

《贞观之治》的故事剧情选自《唐书》,而为了让剧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所出处,符合史实,编剧团队更是翻遍了《贞观政要》等所有相关史书。

这种兢兢业业的专业态度,让其历史还原度极高,被誉为“可以当作纪录片来看的电视剧。”

虽然因为剧情过于考究具体,《贞观之治》被广电要求从80集删到50集,但反观《清平乐》,明明四十来集就能讲完的故事,为了捞钱加到80集,被网友吐槽为“注水猪肉”。

而观众对《贞观之治》的删减,却报以遗憾和惋惜,足以可见大家对其的喜爱。

《大秦帝国之裂变》 豆瓣评分:9.3

《大秦》系列可谓是出了名的高开低走,虽然该系列更广为人知的是富大龙、宁静参演的《大秦帝国之纵横》,但要说封神,还得是《大秦帝国之裂变》。

首先,在于其恢弘的立意。

《大秦帝国之裂变》改编自孙皓晖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商鞅变法以及前后的历史事件。

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算是一部历史正剧,但虽然是戏说历史,《大秦》的立意角度却十分恢弘。

不同于一般历史剧里权谋斗争的尔虞我诈,剧中视角的中心在于对法制的阐述,将历史书中一笔带过的“商鞅变法”,用大气磅礴的叙述手法,把变法之难、之残酷、之必要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观众。

而剧中孱弱济困的秦国,在大刀阔斧的变法下重新开启霸主之路的经历,除了让剧外的观众看得激情澎湃,更是不禁让人深思其折射的现实意义,仅这一点,《大秦》就值得9.3分。

除此之外,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也是《大秦》的一大亮点。

比如变法的推动者商鞅,剧中的商鞅,是一个不求名利、只为施展治国抱负的赤诚之人,当面对事业与爱情的两难抉择之时,他会对心中所爱充满不舍,甚至优先选择爱人。

虽然这样的塑造有过度美化商鞅的嫌疑,与史书中手段残忍、不近人情的酷吏相去甚远,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安排下,历史中那个模糊的人物,刹那间便鲜活了起来,有了人味。

再比如为爱情线服务而虚构出来的女性角色白雪,剧中的她,既是商鞅的伯乐知己,也是商鞅的一生所爱,身为贵族巨商之后,她既会用自己的人脉势力为商鞅的前程铺路,也会在商鞅面临事业爱情的两难抉择时主动退出。

还有励精图治的秦孝公嬴渠梁,身为一国之主,他不仅敢于向天下昭告秦国国耻以求贤才,更是对商鞅强硬的变法给予无条件支持,只为让秦国富强。

剧中的一众人物,没有谁拘泥于个人的爱恨情仇,人人心怀大义,再配上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让人忍不住在屏幕外一起喊出最能体现这部剧的精气神的一句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何并不能称为历史正剧的《大秦》,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

《雍正王朝》 豆瓣评分:9.4

有这样一部剧,在央视首播时不仅创下14点的超高收视,播出之后更是获得了朱镕基总理的高度评价。

它就是豆瓣将近9万多网友打出9.4分的《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受到如此多人的垂青?

一方面,是其架构紧凑、细节满满的故事情节。

剧情开篇,一段太子与贵妃郑春华的偷情的情节,便暗示出九子夺嫡的高潮将至。

不同于其他历史剧的板正枯燥,《雍正王朝》生动鲜活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哪怕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宫廷政治背后的暗流涌动。

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台词。

还是雍正驳斥张廷玉的建议时的不留情面:“什么叫历练?棱角磨平了,人也变老成了,就是历练?朕看不必!”

数不胜数的台词金句,被观众奉为官场、职场人士必学的说话艺术。

当然,《雍正王朝》的出彩之处,绝不仅只这两点,但单论以上,其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三国演义》 豆瓣评分:9.6

有一种经典,叫做承包了所有80后90后的童年。

《三国演义》便是如此,但它之所以能斩获9.6的高分,却绝不是因为童年滤镜的加成。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其精良的剧本。

《三国演义》虽然也不能算是一部正统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加之原著本就是戏说演义之作,但主创团队对剧本的创作,却极为上心。

其次,剧组把钱都花到了刀刃上。

《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近1亿元都用于建造拍摄基地,只剩下7000万元直接投入拍摄,以至于当时已经在演艺圈如日中天的唐国强都忍不住笑言:“我们人人都是二百五(每集片酬只有250元左右)。”

对比当今顶流们拿着动辄千万上亿的天价片酬,却拍出让人一言难尽的不入流之作,这些老戏骨用爱发电、支持创作的崇高行为,不可谓不难能可贵。

最后,是表演功力深厚的演员。

《三国演义》光是选角就持续了将近10个月。

当剧中各个角色都敲定之后,剧组并没有马上开始拍摄,而是先请了6位专家给演员上课,学习三国的时代背景、礼仪风俗以及战争的相关知识。

直到每个演员,都把书本、人物啃透了之后才开拍。

经过这些准备,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生动精彩、形神具备。

而《三国演义》每一个主创人员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也让这部作品成为了百看不厌的艺术品。

《大明王朝1566》 豆瓣评分:9.8

去年一部《山河月明》,收视口碑齐翻车,唯有一众老戏骨的演技得到肯定,其中就包括了陈宝国。

而反观同样是陈宝国主演,同样讲明朝老朱家帝王权术的《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却有将近22万人打出了9.8的高分,至今仍是历史剧领域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部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将近90%的网友打出满分?

一方面,是其对封建帝王权术的剖析之深。

同样是写腐败,《人民的名义》就像手术刀,只是剜下恶性肿瘤,摊开给大家看,如隔靴搔痒,但《大明王朝1566》则将腐败的制度性机理,即封建皇权的原罪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发人深省。

透过《大明王朝1566》,中国封建王朝中道德法治与帝王专治权术之间的博弈在观众面前一览无遗。

有人说,陈宝国扮演的不是嘉靖一人,而是中国历史的千百帝王鬼影,甚至是借历史之手警醒现世。

另一方面,是该剧冷静客观的陈述视角。

在这部虚构与史实交织响应的历史剧里,主创团队没有对权力的意淫,也没有对某一个人物的歌颂或批判。

大奸之臣如严嵩,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过是嘉靖用来平衡政局的“黄河之水”。

尤其他那句“这大明朝能呼风唤雨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帝。能遮风挡雨的也只有一个人,就是我”,更是点出了他看似风光无限背后的如履薄冰。

对于“圣人”海瑞,这个嘉靖皇帝口中的“滚滚长江”。主创团队也只是将其清、直、轴、迂的性格特点就事论事的展现出来。

没有所谓的或褒或贬,一切留给观众自判。

而看似仙风道骨、装疯卖傻,实则心机深沉,难以捉摸的嘉靖皇帝,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何谓君心深似海,不可猜。

可以说,《大明王朝1566》中对于人性和权谋斗争的刻画,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

最后,该剧得以封神,不得不归功于被禁播。当一部剧因为足够真实和深刻而遭遇封杀,从某种程度而言,其注定也就成为了绝唱。

写在最后:

以上7部老剧,都是历史剧领域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

受限于时代因素导致的技术问题,它们在服化道、外景特效等方面也许不如如今的历史剧那样精致。

但发人深省的立意,心系家国的情怀,以及从主创团队到演员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却让这些略显质朴的作品散发出艺术的光芒,历久弥坚。

反观我们如今的历史剧,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讲历史只讲爱情,就是一味追求恢弘华丽的大场面,实则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精神内核空空如也。

但历史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就不该一切都“向钱看齐”。

而经典的历史剧之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观众喜欢,就在于当市场被太多滥竽充数的烂剧充斥过后,观众们其实渴望能够看到更多能以史为鉴、折射现实的优质历史剧。

希望国产历史剧,可以早日起死回生,再见佳品!

——END——

1 阅读:132
评论列表
  • 2023-05-14 17:13

    评分高,没票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