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月刊进行了啤酒检测,检测出哈尔滨麦道啤酒存在呕吐毒素,检出量为每公斤26微克,其余样本未有检出霉菌毒素。
测评文章提及,哈尔滨麦道啤酒厂商回应称,该公司从未将检测的产品出口到香港以及销售。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而该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文章发布后,哈啤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被推上风口浪尖。
01
哈啤“双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1900年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正式生产”哈尔滨啤酒”。这是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啤酒制造厂商。1932年,“古罗里亚啤酒厂”改名为“哈尔滨啤酒厂”,转由捷克人加夫列克和中国人李竹臣共营。
此后哈尔滨啤酒厂几经转手,最终于1950年被苏联红军交给中国政府,成为了中国消费者们所熟知的“哈啤”。
此后,哈尔滨啤酒厂的发展一路腾飞,成为国内消费者所喜爱的知名啤酒品牌。
尽管以中国城市命名,带有“国货”品牌历史的烙印。但哈尔滨啤酒厂早已是外资企业。
2002年哈啤在港交所上市成功,成为了当年的最佳上市企业。2004年,百威的母公司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收购了哈啤99.66%股权,自此,哈啤成为外资企业。
本次哈啤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哈啤产品检测出了呕吐毒素,其二是厂家回应问题产品只在内地售卖。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涉及的品牌包括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喜力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啤酒、哈尔滨麦道啤酒等,每罐或每瓶售价在4.5-5.0港元,容量为330-500毫升。其中,哈尔滨麦道啤酒被检测出呕吐毒素。
那么呕吐毒素究竟是否能食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表示,参考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就呕吐毒素的建议,若以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一日内饮4罐检出呕吐毒素的样本(哈尔滨)仍属安全水平之内。不过,文章提醒消费者,摄取量水平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而设,尤其是对于长期或大量摄入呕吐毒素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香港消委员会指出,这个摄取量水平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而设的,长期或大量摄入呕吐毒素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呕吐毒素最令人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有可能令人在摄入后30分钟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发烧等症状,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症状相似,不易分辨。香港消委会还透露,若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储存不当,有可能受到霉菌的污染,而这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可能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残留其中。
那么呕吐毒素是哪里来的?据中新经纬报道,啤酒中检出呕吐毒素残留,与啤酒制造采用的原料有关,因为小麦、大麦、玉米等都是易受镰刀菌侵染的粮谷类作物。
哈尔滨麦道啤酒厂商回应称,该公司从未将检测的产品出口到香港以及销售。该产品一直以来只在内地生产及销售,并不在其他地区销售,而该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均符合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只在内地销售的言论一出,瞬间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不少消费者直言,以后不会继续购买百威的产品了。
子公司哈尔滨啤酒的产品质量受到质疑,母公司百威也陷入过舆论的风波。
通过企查查了解到,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自2020年起就因广告宣传不当,违反广告法等原因收到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的4条行政处罚,共计罚款金额163万元。
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8月31日的行政处罚,由于发布出现“饮酒动作”的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发布酒类广告,被处以60万元的罚款,责令停止发布。
除却百威因违反广告法被处罚,哈啤也因广告营销翻过车。2021年,哈尔滨啤酒邀请了“人类高质量男性”网红徐勤根为旗下一款山楂口味新品做代言,宣传概念是山楂(渣男)。而代言海报发布后,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不满,质疑哈尔滨啤酒营销概念太low。
02
增收不增利
2016年,百威英博以超过100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这也是啤酒行业迄今为止的最大收购案,百威也由此一举成为啤酒行业巨无霸。
但花费如此高昂的金额进行并购的后果就是,百威的净债务一路飙升。数据显示,从2015财年底到2018财年底,百威英博的净债务从362.6亿美元飙升至1000亿美元以上。
2月29日,百威亚太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百威亚太旗下拥有百威、时代、科罗娜、福佳、凯狮、哈尔滨等多个品牌,是亚洲最大的啤酒公司。
据业绩报告披露,2023年百威亚太实现收入6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1%,增长一方面来自于销量上升4.6%,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和印度市场高端化的带动,每百升收入则增长了6.2%。
尽管百威亚太2023年的营收在增加,但利润却在下滑。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2年的9.13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8.52亿美元,同比下滑了6.68%。
2023年的第四季度,百威亚太的亚太地区西部、中国、亚太地区东部和韩国,销量分别下滑了1.9%、3.1%、3.4%和中单位数,多个重要市场的销量均有所下滑。
业绩报告发布后,百威亚太股价一度下跌7%。截止4月22日撰稿时,百威股价为10.380港元每股,对比上市以来的最高点31.693港元每股,已经跌超60%。而上市以来,百威的市值也已缩水近1500亿港元。
而百威的同行们也陆续发布了财报,尽管其营收无法与百威亚太如此大体量的数额进行对比,但大部分都在2023年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
珠江啤酒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3.78亿元,同比增长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57亿元,同比增长4.63%。
重庆啤酒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8.15亿元,同比增长5.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3.37亿元,同比增长5.78%;实现销量299.75万千升,同比增长4.93%。
青岛啤酒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9.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5%。
华润啤酒2023年取得综合营业额389.32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69.61亿元,同比提升33.2%;公司股东应佔溢利约51.53亿元,同比提升18.6%。
03
高端市场之战
作为亚太地区啤酒市场龙头的百威亚太,一直坚守着高端化路线。据欧睿数据,2019~2021年间百威亚太在高端市场中的占有率基本维持在37%~40%之间。无论是市场占有还是消费者认可度,百威是高端啤酒中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百威也在通过不断推出高端产品,以构建消费者心智。2022年百威中国推出了超高端啤酒“传奇虎年”限量版,2023年推出“飞兔腾跃”产品,2024年推出“百威大师臻藏啤酒龙年限定”礼盒,售价均在千元以上,且都是限量版售卖。
根据中酒协啤酒分会公布的报告,2022年我国中高端啤酒产销量约为1500万-1800万千升,占行业总销量的35%-40%,中高端啤酒市场份额相比2021年提高10%以上。
国内中高端啤酒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大啤酒品牌进入贴身“肉搏”竞争的时代。
2021年起,华润陆续推出“勇闯天涯SuperX”、“马尔斯绿”、“脸谱”以及超高端产品“醴”和以烈性啤酒“醲醴”为代表的重彩系列,2022年,华润啤酒次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约210.2万千升,同比增长12.6%,成为了其新的增长点;燕京推出定位为“高端局的从容之选”的燕京S12皮尔森;2022年,青岛啤酒推出“一世传奇”,单瓶定价1399元。重庆啤酒与嘉士伯完成资产重组,形成了以乌苏、1664、嘉士伯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矩阵。
本土啤酒品牌在中高端市场逐渐崛起,并都实现了不错的营收。百威在高端市场被“围剿”,其高端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Euromonitor数据显示,近年来,百威亚太中国高端市占率从近50%已经下滑到40%左右,下滑趋势依旧还在持续。
对于百威而言,在啤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想要如过去一样安坐行业龙头的地位已是不可能。成功易,守功难。百威有很漫长的一战要打,而这一战的当下,就是如何解决其子品牌哈啤此次的舆论危机。
明摆着厂家质疑说没在香港销售相关产品是怎样在香港检测的,却能曲解为问题产品不在香港销售,这本来就是两个概念。不过这次呕吐毒素事件最重哈啤看来要好好整改工艺流程了。还好,戒酒8年,现在啤酒都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