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银圆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一直放在罐子里并埋在自家的院子里,好多年没动过。前些天家中有事想着把它拿出来,没想到这才发现上面出现了好多绿色的锈迹。银圆不是银子做的吗?怎么会生出绿锈?别人手里的银圆我也见过,都挺干净的,没有生锈,难道我这祖传的银圆是假的不成?”
一位粉丝满脸愁容地说着,并把他的几块儿银圆递到我手里,希望我仔细帮忙看看。他的银圆只是有一层薄薄的绿锈,质地也比较均匀,我笑着和他说,他的银圆没有问题。
听到东西没问题的消息,这位粉丝终于松了口气,但他还是满脸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银圆会生了锈。
其实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铸造银圆的原料说起,很多人以为既然叫银圆,那银圆应该是纯银做成的,其实不是这样。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袁大头,它的含银量是89%,在当时已经算成色比较不错的了,而剩余的11%,是由10%的铜和1%的锡构成的。如此配比在当年袁世凯颁布的《国币条例》中有确切的记载,不必担心造币厂单纯为了偷工减料才放入铜质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铜生出了锈迹,一般是呈现出绿色。因为银圆本身就含铜,那么长久以来生出铜锈不足为奇。
生坑薄绿锈的银圆一般在西北地区见得比较多,能在银圆身上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和它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西北地区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沙土中的水汽含量少一些,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保存的银圆,受水气影响比较小,银圆表面因接触空气中的各种成分而产生的化学反应就会弱一些。出自在西北地区的银圆,币面通常挂着一层薄薄的绿锈,它并不会过分遮挡银圆的主要图案,图案大部分细节能明显地看到。这种锈迹如果想要去除也比较容易,但如果不是掩盖了银圆币面的主要位置,通常不会去把它们洗掉,让它们保持原状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也能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洗坏币面的情况发生,那更会影响银圆本来应有的价值。
至于粉丝朋友提到的他见别人家的银圆比较干净很好看,没有生锈,可能人家的银圆是传世品,也可能是以前清洗过的币。
如果是传世银圆,也就是说,这个人手里的银圆是从先辈那里代代相传而来,过去在人们手里流通过,时而在手里把玩,长时间存放在家中,然后在银圆的表面形成了或深或浅的自然氧化物,或是混合了手上的油脂和空气中的成分形成了一些附着物。传世包浆给人的感觉总是自然温润,好像在午后的阳光下向人们讲述着一段段过往。目前大多数人对传世银圆的收藏接受度也更高。
如果是干净的白币,很可能它曾经被主人清洗。毕竟在以前,白净的外观会让一般人觉得更有卖相,而新人在一开始也倾向于选择干净的白币。但随着人们对于银圆收藏进一步的认识,白币的行情变得并不好,而原味美品更受藏友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