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别名冰城,又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的阿城。
这是一座因一条国际铁路而兴的城市。
一百多年前,今天的哈尔滨市区还是松花江畔的一片荒地。
1897年8月中东铁路开工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这个城市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上世纪20年代,哈尔滨成为中俄沿江经济带的重要集散地和北满乃至俄国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哈尔滨开创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中东路事件”后,中东铁路沦为中国内陆铁路,哈尔滨远东贸易中心地位下降。伪满前期,日本市场代替俄国远东地区成为哈尔滨的主要市场。
邮政大街
东直大街
这时的哈尔滨虽然不再是俄国远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但依托着粮食贸易, 仍然是吉、黑两省的经济中心。1935一1945年,日苏交恶,加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哈尔滨的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这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作为我军重要的战略后方和物质补给地,积极发展军事重工业,仅1948年一年仅60炮就造了两千多门,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主席曾盛赞哈尔滨。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在访问苏联回国途中视察哈尔滨,说“哈尔滨这个城市很美,解放战争中立了大功啊!并称赞哈尔滨为共和国的长子。
毛主席为哈尔滨市委题词
在“一五”计划期间,当时的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哈尔滨就有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轴承厂、伟建机器厂(哈飞前身)、量具刃具厂、阿城继电器厂等13个,一举奠定了哈尔滨以国企为主,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哈尔滨彻底完成了由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向重化工城市的转型。
哈尔滨汽轮机厂核电机组重型厂房
哈尔滨电机厂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特高压电网300Mvar空冷调相机
这个时期的哈尔滨也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成为国内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巨子,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90年以后,东北整体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12%,下降到2020年的占全国比重的5%。近些年经济增长一度居全国末尾,甚至个别省还出现了负增长,外界出现了东北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呼声。
哈尔滨似乎也不能幸免。1978年哈市GDP45亿元,排名全国第6位,2023年GDP5576亿元,排名第56位。
哈市的GDP的确远远落后于国内的一些新型城市,但一个重工业城市,一个至今仍在生产大国重器的地方,相关产品价格政策的保本微利,军舰的心脏、核电、直-19的价值能等同于鞋子和袜子的GDP吗?
哈尔滨,这是一个极具欧陆风情的魅力城市。
这里的城市街道也不是中国式的纵横布局,而是呈蜘蛛网状,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处发散,这点和大连有些相似。
十月革命后一大帮白俄贵族流浪至此,让这里有了贵族气质。
上世纪20年代的哈市消防队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有人口30多万,其中就有10多万外国人,犹太人就超过了1.5万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至今哈尔滨在国外的名气甚至比国内还大,很多外国人都知道这座城市。
哈尔滨也是一个万国建筑博物馆。
哈尔滨道里的中央大街,是从哈市开埠延续至今的著名商业街,这条1400米的长街伫立着70多栋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的精美建筑,这些老建筑都建于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是哈尔滨最具欧陆风情的地方。
华灯初上,在欧式路灯的映照下、麻石路面的反光,繁华时尚的味道一如当年,这个地面的方砖当年铺设时一块就价值一块银元。
夜幕下的哈尔滨。走在人潮涌动的中央大街上,欣赏着璀璨灯光下优雅的欧式建筑,品尝着那些吃不够的美食,让人感受着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
这就是索非亚大教堂。红色的砖墙,绿色的穹顶,金色的十字架,夜晚的灯光下,它更显得庄严、肃穆、详和与圣洁。
西方的文化浸染造就了哈尔滨多元化的城市风格,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迷人的异域风情。当时的哈尔滨洋气十足,其时髦程度可与上海、天津并肩。1903年,不足10辆的营运小汽车就出现在哈尔滨街头,开创了我国出租汽车史之先河。
哈尔滨人喜欢吃面包,爱喝格瓦斯和啤酒,也爱吃西餐,但通常不是法餐和意大利餐那类的,更多偏向于俄罗斯和德国的风格,西餐配奶油汤、红菜汤,表面上不那么注重细节,但味道和分量是一等一的优秀。
熏酱副食是哈尔滨的特色,商委红肠、秋林里道斯红肠、哈肉联红肠都是哈市人的最爱。
哈尔滨哪个季节最好玩?
很多人会说,那肯定是冬天,这个季节的哈尔滨是世界的哈尔滨。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冰雪节,这两年,每年的开幕式都会吸引几十家国际主流媒体诸如CNN, BBC之类争相报道。
丁香开放的春
哈尔滨的市花是丁香,每年初春,大街小巷的丁香灿然绽放,清新而馥郁。
啤酒和音乐节的夏
落叶和天高云淡的秋
如果一年只能来一次,那么就选择夏天,这里的夏天才最迷人。
盛夏的哈尔滨充满了浪漫风情,太阳岛是当地人消夏和野餐的好地方。
一百年前的哈市松花江边的时尚
哈尔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六座音乐之都之一,中国唯一的一个。
因为哈尔滨拥有百年历史的交响乐团。
有中国坚持最久的音乐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这个城市即有音乐传统还有音乐氛围。从春天到秋天,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中央大街优美的音乐声便此起彼伏,响彻在老街的上空。
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在中国独一无二,每当阳台上音乐家倾心演奏中外名曲的时候,台下聚集的各种肤色、不同国界的人们都会停下脚步,驻足聆听,沉浸于音乐之中。
哈尔滨大剧院是江心岛上永恒的经典,每周都会有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和团体来此地演出,这里有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是哈尔滨市民心中的圣地。
老道外曾经是中国人的聚居区,这里的建筑既有西式风格,又有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格局,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遗产——中华巴洛克街区。
江北则是哈尔滨新区的所在地,一座崭新的城区。
哈尔滨老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当年哈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采用了当时欧洲盛行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优雅而舒展。1909年10月26日上午9时,当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就是那个迫使李鸿章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家伙刚走下火车,就被韩国民族英雄安重根击毙在站台上,让这里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很可惜,这栋经典建筑在1959扩建哈尔滨火车站时被拆除,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站台上,还有事件发生地的标志,地面特殊制作的两块方砖就是杀手与被杀者所站的位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一所著名的工科大学,这几个俄式老楼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比中央大街那些建筑更宏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第一所西医类大学,由中国防疫事业的先驱、成功控制了1910年东北肺鼠疫和1932年上海霍乱的伍连德博士创建于1926年,哈尔滨文庙位于校园里面,但因为此文庙未开正门而在全国文庙中独树一帜,据说是因为清朝灭亡之前哈尔滨没出过状元的缘故。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秋林颐园街一号,原为俄国资本家,后改为市委接待处,毛主席视察哈尔滨时就住在这里。
上世纪初的秋林颐园街一号
今天的红博广场,当年的圣尼古拉教堂就矗立在这个地方。
圣尼古拉大教堂是当时东正教远东最高行政教堂,这是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教堂之一,文革时被哈市的红卫兵拆毁,成为哈尔滨人心中永远的痛。
当年的圣尼古拉教堂广场
圣尼古拉大教堂
关东古巷,这里青砖黛瓦,雕花围檐,凝聚了哈尔滨人的关东情结。
阳明滩大桥,每一个初到哈尔滨的人都会问,这是什么桥?好漂亮!
哈尔滨,一个有独特气质的城市
防洪纪念塔
屹立于松花江畔,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
这座防洪纪念塔记录了两次抗洪抢险。一次是1957年,当最高水位120米的大洪水袭来,哈市200多万人次上堤抢险,哈尔滨岿然不动,家园安然。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军民团结奋战,376公里松花江干堤无一处溃堤,无一人伤亡。
在一个城市待久了,身上也会有这个城市的气质。
哈市人的气质是比较独特的,开放,包容,时尚,热情,浪漫,直率,乐于助人。这里的女人心地善良、独立、宽容大方,活泼开朗却不张扬。男人则有胸襟和胆略,讲义气,洒脱,直率,自尊心强,但也有东北男人的弱点,那就是爱面子,爱摆阔,脾气大,因此也常被有些人贴上地域标签。
这是一个优雅浪漫的城市,也是一个面临着转型同样阵痛的东北城市。
这座城市有特色,但确实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太依赖重点国企,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市场氛围不强,营商环境欠佳,工资低,房价偏高,交通拥堵,人才流失严重,据有关调查,每年哈尔滨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将近20万,但是真正能够留在哈尔滨就业的也就几万人,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哈尔滨发展的重要瓶颈。
哈尔滨,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城市,你来过这里吗?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非常美的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