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宝宝吃得开心,发育更健康?回应式喂养或许能帮到你

IF枕边育儿 2024-05-28 23:03:54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里中出,回应式喂养是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做到科学育儿的方式,对提升育儿质量,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正面作用!

“宝宝又哭了,赶紧给他喂奶”,晓萌刚从婆婆手上接过2个月的儿子壮壮,便被催着喂奶。尤其看到她并没有第一时间立刻喂奶,而是想检查尿不湿,导致孙子大哭不止时,婆婆着急的催促:“哎呀,娃娃只有肚子饿了才会哭,尿不湿哪需要换这么勤快?”

为了不起争执,晓萌喂了儿子几分钟,看到娃完全没有想喝奶的表情后,便停止喂奶,也顺便换了尿不湿。而这样的流程,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只是婆媳俩一直想不通,一般2个月大的宝宝,每天喂奶频率在3、4个小时左右,而她们平常给壮壮喂奶的间隔,几乎都是2个小时左右,只要一哭,便立即喂。但壮壮不仅没有变壮,反而比同龄孩子瘦小不少,还经常出现腹泻的情况。这是咋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晓萌和婆婆一起来到了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孩子有些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足”,听了医生的结论,婆媳俩都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晓萌:“我平常都很积极喂奶了,怎么会营养不够呢?”婆婆也紧接着问:“对啊,我儿媳妇这么辛苦喂奶,是不是我孙子肠胃有什么问题?”

而当医生了解到她们不仅没有按时喂宝宝,而且也没有了解他想喝奶的表现及奶量等,得出病因的同时,也劝说婆媳俩:“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进食规律与食量,可别再毫无章法的乱喂,很容易引起积食、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这可把婆媳俩吓坏了,幸好医生也提醒她们,可以回去好好观察壮壮肚子饿的表现,以及喝多少奶之后就不愿再喝等,这些都能通过日常观察总结出,合适的独属方式,这也是回应式喂养所提倡的。

其实,这不止是晓萌婆媳俩缺乏对回应式喂养的了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出现肠胃功能紊乱的婴幼儿中,至少有70%都是因家长喂得太多或喂得太少,完全没有对宝宝的意愿进行回应。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家长要了解

《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2022版明确指出,回应式喂养因是一种根据婴儿进食需求与意愿进行喂养,所以属于较为符合婴儿进食的方式,亦是近年来广受传播的育儿知识。

同时,这种喂养方式的核心是需认真观察、总结婴幼儿的口头请求、表情、动作等得出的结论,接着进行响应,是建立在信任、良好依恋关系、深厚情感及顺畅交流的基础之上,故而也被称为“对婴儿的顺应喂养”。

正是因为回应式喂养的特点,关乎宝宝的想法、语言、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表达与提升,既能给予最合适的喂养,也能对各项能力、大脑发育等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健委与妇联、美国儿科协会等机构都纷纷建议喂养者们学习、使用这种喂养方式。

如何科学、正确采用回应式喂养?

1、了解饥饿信号,鼓励表达

根据回应式喂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使用该方法时,要懂得准确接受宝宝发出的饥饿信号,并进行积极且恰当的回应,即家长们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在饥饿、吃饱时分别有哪些表现。

如0至6个月的宝宝感到饥饿时,因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哭闹或看见奶瓶很兴奋等表达饥饿。当吃饱后,要么呼呼入睡;要么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

而对于6至12个月的宝宝来说,表达能力已经有所进步。要么直接用语言大致表示“我饿了”或“我吃饱了”;要么直接用手指向食物或吃饱后将勺子等进食工具推开。

Tips:为了更及时、全面了解宝宝的进食意愿,也为了提升他的表达能力,家长们还应积极鼓励他“多表达”、“勇于表达”。同时,家长们也不要吝于表扬与肯定,让宝宝更具动力与信心。

2、加强与宝宝的互动

情感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里提到:“父母能注重与孩子进行互动,不管是对孩子的眼神、语言、行为等时刻关注并及时回应,不仅能建立深厚情感,也能更懂彼此。”

“宝宝连话都还不会说,有什么可交流的”,这是不少家长的观点。殊不知,不管是喂奶、换尿不湿,还是陪他玩耍等,如果能积极与他交流,让他感受到家长的爱意,不仅更信任家长,敢于表达自己,也会成长为自信、乐观、懂得爱自己与爱别人的人。

3、养成规律喂养模式

一般来说,婴幼儿胃容量比较小,胃排空速度也比较快,故而越是低龄的宝宝易感到饥饿,如新生儿喂奶间隔为2至3小时,到了3个月后就是4小时左右,再往后到了6个月,便能延长至4至5小时。

4、尊重宝宝的意愿

回应式喂养之所以又被称为顺应喂养,除了顺应宝宝的进行规律、培养科学稳定的饮食习惯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尊重宝宝的进食意愿。

《每日邮报》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200多名儿童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从婴儿期喂奶开始,父母能在不影响宝宝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尊重宝宝喝奶、进食意愿。

如果宝宝没有进食意愿不逼迫,可以保持耐心、温柔交流,不想吃可以不吃的状态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更加懂得尊重别人与自尊,情商也相对较高。

5、提供美味、适合的食物

知名育儿专家威廉•西尔斯在《育儿百科》一书中提到,若想激发宝宝对食物的兴趣,能主动进食,前提是父母能提供健康、美味且适龄的食物。

如不宜给4个月以下的宝宝提供辅食,因不消化、引起不适、不适应口感等问题导致宝宝产生厌食心理。若继续强行逼迫他进食,还会令他产生焦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枕边育儿寄语:

婴幼儿喂养关乎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更影响至整个人生。所以,父母们切不可盲目进行,应学会正确、科学的喂养方式,如现今被专家们一致推崇的回应式喂养,不妨认真了解、学习,给予宝宝最好的照养!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IF枕边育儿

简介: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侧重产后护理、喂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