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关于城市改名的话题,热度一直比较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城市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城市的名称因为某种原因更是一变再变。
有“江南佳丽地“之称的南京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就曾改过70多次的名。
既然城市名有变化,那自然就有争议,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和观念不同。
但说实话,有些城市改的名确实不咋地。尤其是一些原名知名度高、珠玉在前的城市,更改完名后更让人们诟病不已。
例如徽州改名为黄山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却也让千年徽州历史文化有种割裂感,让很多人大呼遗憾。
可也有些城市在改名之前不咋滴,改名字之后知名度和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改名成功的幸运儿。
今天我们就来列举一下我国改名很成功的3座城市,它们曾经都是默默无闻,改名后却名扬天下。
张家界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澧水中上游的一座城市。
大庸的历史比较悠久,境内风光也很好,但知名度相对较低,外人几乎无人知晓。
80年代开始,大庸的旅游资源逐渐凸显,尤其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独特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但因为“大庸”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让很多游客闹出了“到了大庸市,不知张家界”的误会,给投资者带来了“寻找张家界,走过了张家界”的笑话。
再加上大庸这个名字也不是很好听,于是就不断有人呼吁大庸市更改市名。
而领导班子为了更好地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经过多方努力和论证,在1994年最终决定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改名后的张家界一改之前的尴尬和误会,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名气越来越旺,慢慢就成了国内乃至国际上声名远扬的旅游胜地了。
随之带来的便是旅游经济显著提高,地方经济的腾飞。
这个名是改成功了。
都江堰
都江堰原名灌县。灌县这名虽然出现在1376年,但是“都江堰”的历史极为悠久。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治水留下管理堰工的机构“湔氐道”,为都江堰建置之始。
秦时设湔氐县,隶蜀郡,成为都江堰市最早的行政机构。此后历经三国蜀汉、西晋、刘宋等朝代的更迭,灌县的行政区划和名称不断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江堰在成都平原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就名气而言,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比起灌县,在全国范围内那可不是强上一星半点呀!
后来当地为了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便决定将灌县改名为都江堰市。
如此就可以更好借助“都江堰”这一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的名气,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改名后的都江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知名度大大的提高了,来该地旅游的人也大幅提升,城市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次改名很成功。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原名叫中甸,是一座隐匿于雪山深处的县城。
该地虽然有着优美的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
在很长时间里,生活在中甸的人们都是靠务农为生,经济比较落后。如果不是“香格里拉”,中甸的发展或许并没有今天这么快。
“香格里拉”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的一处人间乐土。
在该小说中,神秘的“香格里拉”简直是世外桃源,是人们理想中的国度。
后来这部小说不仅极为畅销,而且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并且获得奥斯卡大奖。
从而使得“香格里拉”的名字在全球流传,吸引不少人到中国西南部群山峻岭去寻找这梦中的天堂。
而中甸的自然风光与小说中的描述高度契合,这让当地人嗅到了商机,于是为了借助这一文化符号提升知名度,促进当地发展,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论证和申请后,中甸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这一举动无疑是向全世界宣布,香格里拉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你们快来吧!
也就是改名之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而香格里拉的风土人情也没让他们失望,从而使得这座小县城一跃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三座城市的改名历程各有特点,都成功提升了知名度,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算是大获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