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胶东子弟兵后代寻根父辈路
文/ 周珏珉
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唤醒久远的记忆与深沉的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个时间节点,能让人们在历史的坐标里仰望崇高,让我们砥砺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胶东半岛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孕育出胶东人忠义仁厚、同舟共济的族群特质。
在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地区涌现出众多英勇无畏的胶东子弟兵,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成为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争取民族独立与祖国解放的峥嵘岁月里,优秀的胶东儿女怀揣深厚的家国情怀,舍小我为大我,用自己的智慧、家财、鲜血乃至生命,不断地累积着、厚实着红色胶东的底色,为今日胶东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
而我们的父辈就是从这里出发,向全国进军,向胜利进发……
2024年9月30日,在第11个烈士纪念日和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节之际,山东省烟台回龙山“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从胶东走出来的天福山起义烈士后代,以及华东野战军27军,31军、21军等胶东子弟兵后代齐聚烟台,参加“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落成典礼,开启“重走父辈胶东路”寻根之旅,以此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8万余名胶东儿女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追寻父辈们的奋斗足迹,感悟伟大祖国走过75周年的风雨征程,庆祝祖国母亲75周年华诞。
9月30上午10时,“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烟台承红公益服务中心、中华志愿者协会山东代表处烟台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胶东子弟兵后代及各大高校的代表与志愿者群体,以及部分老红军,老将军们共计1000多人参加了典礼。
典礼开始,全场人员庄严肃立,共同唱响国歌,目光庄重地追随国旗缓缓升起。
在随后的揭幕环节,参与活动的领导及重要嘉宾共同为“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落成剪彩,为“胶东子弟兵群雕”揭幕。
在庄重的背景音乐中,随着幕布的徐徐落下,“胶东子弟兵群雕”展现出的英勇形象令人震撼。
仰望雕塑,她像聚拢的一团火焰,以四面红旗为中心,代表了胶东子弟兵的四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勇敢奔赴战场的战士和无私支援前线的人民群众造型,构成了火焰的两翼,表现了胶东子弟兵的英勇,更表达了齐鲁大地人民力量的伟大。人民战争的精神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红色胶东大地上凝聚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胶东八百万英雄儿女的精神;胶东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将40余万优秀儿女送进队伍,创建了英勇顽强,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人民武装——胶东子弟兵。其中,8万余人为国捐躯,10万余人因伤致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胶东红色根据地的壮丽诗篇。
让牺牲的烈士魂归故里,安息长眠在回龙山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之下。胶东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永远铭记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胶东烈士们。
在庄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我们向烈士们敬献花篮。
传承先烈遗志,接续革命薪火,在祖国生日之际,我们缅怀先烈,追寻信仰力量,如此的文化传承,势必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焦更多精神力量。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正是因为有了烈士们用生命对祖国的守护!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认同英雄,就是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追随英雄,就是追随人间的真善美;颂扬英雄,就是颂扬时代的正能量。忠魂不泯,山河无恙! 丰碑常在,英灵永驻!
本次活动还进行了为在纪念广场的纪念碑上刻下名字的胶东子弟兵发放刻名证书。
首批总计2377位英勇无畏的胶东子弟兵的名字被庄重地镌刻在这神圣而肃穆的纪念广场之上,以此永远铭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作出的不朽功勋。
胶东子弟兵后代们手捧鲜红的父辈《刻名证书》在纪念碑下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落成典礼结束后,胶东子弟兵后代们在始终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烟台承红公益服务中心“的精心周到组织下,开启了意义非凡的“追寻父辈足迹,重走父辈胶东路”的红色之旅。
寻根天福山——我们的父辈从这里走来……
10月1日国庆节,来自河北、重庆、福建、安徽、江苏、陕西、上海以及山东省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31军、21军等胶东子弟兵后代们开启了追逐父辈足迹的寻根之旅。我们参观牟平中华老报馆、雷神庙战斗遗址、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黄城阳抗战纪念馆等,奠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烟台昆嵛山,是闻名全国的文化名山,也是胶东革命的根据地。群山绵延,方圆百里的昆嵛山区,是当年红军革命的战略要地。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部队番号定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
1937年12月24日,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在昆嵛山支脉的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拉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延续着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血脉的“第三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和改扩编,转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27、31、32、41军(1950年11月,32军番号撤销)。昆嵛山是这四支部队创建与发展的沃土。
我们在牟平,参观中华老报馆,做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走进老报馆,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那些被精心保存的报纸,如同时间的信使,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用笔墨记录时代、用纸张传递信息的年代。让我们深切感知那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报纸,是如何一步步走过风雨,见证时代的变迁?也让我们对新闻的力量、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们参观雷神庙战斗遗址——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纪念馆。
雷神庙,一座看似普通的庙宇,却因一场壮烈的战斗而名垂青史。在这里,八路军战士们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纪念馆。他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胶东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回顾胶东武装部队的诞生和发展,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付出的流血牺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在解放战争中,从胶东走出来的人民子弟兵,有四个军、两个师、二十五个团。在革命战争中,胶东子弟兵不畏强敌,敢打硬战,涌现出了“守备英雄团”、“塔山英雄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等一批全军著名的英雄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
我们到文登,参观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参访了天福山起义旧址、
天福山起义,作为胶东抗日斗争的起点,于1937年12月24日在这里打响。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领导并发起了这场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第一支抗日民族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这支队伍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观中共胶东特委旧址。这里曾是中共胶东地区特别委员会秘密活动的地点,承载着胶东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1935年和1937年,中共胶东特委在此筹划了“一一·四”武装暴动和天福山武装起义,为胶东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委书记理琪曾在此居住。
这里是当时胶东革命的中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胶东人民军政委员会等党政军机构都曾设于此,这些历史事件和机构的存在,使得这处旧址在胶东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去乳山田家村,参观胶东育儿所纪念馆。胶东育儿所,一个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特殊机构,其背后是无数胶东乳娘与八路军孩子们的感人故事。
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日军层层包围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不得不为民族大义抛舍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中共胶东区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挑选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她们把最后一滴奶留给乳儿吮,最后一口粮留给乳儿吃,最后一件衣留给乳儿穿,最后一丝生机留给乳儿,生死关头甚至舍弃亲生骨肉。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以无私的母爱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革命的火种,用乳汁和汗水哺育了未来的希望。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造成了胶东军民的重大伤亡,但在乳娘和人民群众严密保护下,胶东育儿所乳儿在残酷的"扫荡"和多次迁徙中无一伤亡,乳娘 们用大爱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一段人间奇迹。
胶东乳娘用超越传统的血脉亲情,用超越本能的母爱,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让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集中展现着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生动书写了抗战史上军民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浓彩篇章。
“胶东乳娘”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我们现场参访的每一位子弟兵后代,每个人都不禁泪流满面……
10月2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对于胶东子弟兵后代高静而言,这一天不仅是自己的生日——成长年轮上的又一圈深刻印记,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情感与记忆的桥梁。
当她踏入育儿所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因为她的妈妈就曾在这所红色育儿所工作。
参观中,高静的目光被一块展板深深吸引。那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张记录着育儿所工作人员的集体合影,画面虽已斑驳,但那份温暖与坚韧却穿越时空,直击心灵。这时高静的目光定格在了照片上那张熟悉的脸庞,那是她妈妈年轻时的面容,虽历经岁月洗礼,但那份温柔与坚定依旧清晰可辨。在育儿所工作人员的名单中,她又找到了妈妈的名字,那一刻,所有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这一刻的激动,不仅仅是因为找到了母亲的足迹,更是对那段历史、那份责任的深刻共鸣。高静深知,这张照片背后,是无数像妈妈一样无私奉献的育儿所工作人员,用爱与责任守护着革命后代的成长,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高静用泪水与微笑,向母亲致敬,向那段光辉岁月致敬。她深知,这份传承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与责任的接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继续前行。
我们在马石山,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瞻仰马石山抗日烈士纪念碑,祭奠革命烈士。
马石山,一个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地方。1942年,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马石山一带成为敌我激烈交火的战场。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无数抗日勇士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家园安宁。最终,他们中的许多人长眠于此,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马石山抗日烈士纪念碑,正是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
马石山巍峨耸立,还见证了一段不朽的抗战传奇——马石山十勇士的英勇事迹。
就在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的“血洗扫荡”时,数千名群众被困于山中,生死未卜。在这紧要关头,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十名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毅然决定留下来解救被困群众。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四次往返于敌人的火网之间,成功护送出千余名乡亲。然而,在这场战斗中,七名战士不幸牺牲,最后三名战士在弹尽援绝之际,仍高唱战歌,面对敌人英勇就义。
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是抗战时期无数英勇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岁月流转,但英雄的精神永存。
胶东英魂,烟台酒香——致敬先烈,共鉴盛世!
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胶东子弟兵后代们恭敬地为先烈敬上一杯醇香的家乡烟台酒,那不仅是酒香的四溢,更是对先辈们英勇无畏精神的传承与致敬。每一滴酒液,都承载着后人对先烈们无尽的思念与感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随后,子弟兵后代们整齐列队,面向纪念碑,庄严地举起右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后辈对先辈最崇高的敬意,也是对未来的一份庄严承诺。
先烈们,您们用生命护佑的中华大地,如今已如您所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愿这杯家乡酒,能化作一缕清风,告诉远方的英灵:你们的梦想与牺牲,已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我们在栖霞,参观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胶东抗大”。
胶东抗大诞生于1940年,由延安抗大第一分校的干部与胶东军政干校合并而成。它穿越重重封锁,最终在栖霞这片革命热土上落地生根。在这所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完备教学设备的学校里,师生们以山坡为课桌,以树林为礼堂,坚持在战火中求学,在战斗中成长。
胶东抗大在烽火连天的年代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军政干部。栖霞的这片土地,也因这段红色记忆而更加厚重和光辉。
在当年抗大教员室外教学旧址:本次“胶东子弟兵后代重走父辈路胶东行”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总指挥,“承红公益”创始人曙笑华大姐给大家作“抗大模拟教学”:讲述抗战时期发生在胶东大地上的抗日小故事,“抗大编外学员们”围坐一圈,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前往龙口黄城阳村,参观黄城阳抗战纪念馆。
黄城阳,号称在“胶东小延安”,位于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阳村,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的重要场所。这里曾是黄县、蓬莱、栖霞三县党政机关的驻扎地,也是胶东八路军的重要休整和补给中心。许世友等胶东地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曾在此发动群众、指挥战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黄城阳村在抗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从未屈服。全村群众团结一心,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
如今,黄城阳抗战纪念馆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胶东子弟兵后代踏上寻根之旅,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更肩负着一项神圣使命——为刚刚落成的“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采集昔日父辈们胶东战场遗址的土壤,以土寄情,铭记历史。
取土仪式简单而庄重。在雷神庙、石马山战场遗址上,子弟兵后代们手持特制的小铲,小心翼翼地从每一寸见证过英勇与牺牲的土地上,采集起一捧捧珍贵的土壤。这些土壤,不仅承载着战火的洗礼,更凝聚了父辈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一抔热土一掬泪,千秋功业永流芳。”这些土壤将被精心封装,留存于“胶东子弟兵纪念广场”,作为永恒的纪念,让后人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传承那份不朽的革命精神。
踏上红色之旅,践行初心使命——在胶东抗大教育基地,胶东子弟兵的后代中的共产党员们齐聚一堂,面对鲜红的党旗,共同重温入党誓词。
他们中既有在党五十年风雨兼程的老党员,虽然满头银发,眼神中却闪烁着不灭的信仰之光;也有刚入党不久的新党员,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两代党员,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一刻交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在鲜红的党旗下肃立静默,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那些慷慨激昂的誓言,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
随着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曙笑华大姐的一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领誓下,全体党员齐声宣读入党誓词,声音铿锵有力,响彻云霄,这誓词不仅是对先辈的致敬,更是对自我责任的庄严承诺。她让每一位党员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初心和使命永远不能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发扬胶东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与热爱。无论风雨兼程,我们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胶东情,血脉续——子弟兵后代寻根行。
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百名胶东子弟兵后代用“追寻父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这种庄重而神圣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
从9月30日到10月4日,来自胶东大地的百名子弟兵的后代,穿梭于历史的长廊,踏着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每一步都是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
我们追思英烈,是为了铭记他们彪炳史册的功勋,感受他们浩瀚无边的胸怀,体味他们铁心向党的挚诚;我们缅怀英烈,是为了崇拜他们为国捐躯的无畏,感念他们舍已为国的情怀,传唱他们甘于牺牲的赞歌。
五天的行程圆满结束了,每一位参与者都感慨万分。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告白,更是对先辈英烈的崇高致敬。我们将把这份宝贵的记忆和感悟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续写辉煌篇章!
祝福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作者
周珏珉,女,中共党员,原任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执委、上海市妇联巾帼园总经理(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主任)
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杰出创业女性、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中国家庭服务行业优秀管理者、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创业女性、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上海市敬老孝亲模范儿女、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