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变成“鲨鱼”,美政客妄称美国“改造中国”失败。拜登有3种方法可恢复中美高层沟通。日韩想要重启中日韩三国对话。美国如何“改造中国”?拜登又有哪3种办法?
美国对中国的“改造”究竟是何性质?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美国带着“改造”的思维与中国交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长久以来,美国一直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接触,逐渐改变中国的体制,使中国接受美国的思想,在价值观上与美国趋同。
这是多年来美国热衷于干涉中国内政的根本原因,也是中美之间很多矛盾的根源。在中国周边,美国已经尝试过对亚洲国家的“美国化”改造,日韩在接受美国思想与价值观之后,均成为了美国的附庸。尤其是韩国,在近期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对美国卑躬屈膝,俨然已经是美国傀儡。
而中国对美国的吸引力比日韩更大。如果能将中国“改造”,美国就能长期延续自身霸权,构筑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单一霸权体系。因此在中美竞争中,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渗透与“改造”。
而在今天这个中美关系极度紧张的时候,美国社会中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博明日前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就表示,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改造”已经失败。
他将中国比作一条美国喂养的“鲨鱼”,当年美国看到这只“幼鲨”,以为能将其变成“海豚”,但在喂养长大后,却成为了一只难以对付的“大白鲨”,成为了所谓“民主世界”的一大“威胁”。
对不断恶化的中美关系,他则辩解称,不是美国的政策造成了这种紧张关系。而是美国对中国实际战略的理解导致了美国以及其他“民主政体”制定出反制策略。
简单地说,博明提出了两大观点:
其一,中国是通过美国的帮助成长到今天的程度。
其二,美国对中国的“改造”和遏制是为了应对中国“威胁”的合理行为。
中美谁是才是“大鲨鱼”?这一系列理论可谓是荒谬至极。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很容易就能将其反驳。
首先,这种将中美关系比喻成“喂养”的说法就是一大谬论。自中美关系正常化至今,中美之间的关系就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帮助,而是相互之间的依存。
诚然,来自美国的外部投资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发展力量,但是美国也从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受益匪浅。中国是美国获取廉价制造业产品的重要渠道。如果美国没有通过对华投资转移产能,本国高昂的生产成本会反复影响美国国内的供需关系,促使美元经济的危机周期大大缩短。
此外,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合作,美国常年保持着大量贸易逆差。凭借美元全球货币的地位,美国可以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市场输送美元。美国政府只需要游说国会提高美债发行额度,就可以通过发债印钞,凭空换取工业产品,同时向全球市场输送美元,将美元经济风险稀释转嫁。
同时,这种机制也让美国经济全面脱离实体化,开始转向金融经济模式,通过美元经济体系收割全球。一旦发生经济危机,这一机制也可以吸纳外部力量,帮助美国快速脱险,避免出现七十年代危机涉及实体经济造成的全面衰退。08经济危机时,就是中国大量增持美债,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关键助力。
所以,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关系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更倾向于美国利益的合作模式,中国在其中是次要受益者,迄今为止中国的发展,是付出了巨大代价,向外部让利换取投资而逐步取得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被描述为美国的“喂养”。
其次,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改造”是不合理的,中国从未接受过美国所谓的“改造”。强行改变别国政体毫无疑问是对别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多年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原则,不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也拒绝别国干涉本国内政。美国一直忽视中国的声音,忽略中国对外部力量干涉内政的抵制,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向美国让利的同时,还强求中国接受美国价值观,试图“改造”中国,毫无疑问是霸权主义的霸凌,违反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法规与共识。
因此,在“改造”中国“失败”一事中,美国并不是占理的一方。在违反国际法霸凌别国的同时还能反咬一口,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拒绝接受霸凌,美国的厚颜无耻已经难以用言语表述。
最后,中国也从未以何种形式“威胁”美国及其霸权联盟,从未“迫使”美国作出任何反应。全球化与多极化发展早在中国全面复兴之前就已经开始,这是历史的潮流,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只是在全球化发展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一支代表力量,美国硬要将其作为“威胁”来描述,只能说明美国站在了发展的对立面,最终碾碎其“反制”的不会是中国的全面复兴,而是历史的车轮。
对美国的思想有所定论之后,其实我们还可以回头看看美国在历史上去“改造”别国究竟有何成就。
拉美的海地和非洲的利比里亚两国,都是直接使用美国宪法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分别是拉美和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欧洲在二战后开始逐步接受美国影响力,并在冷战后全面转向跨大西洋政治军事联盟,但新世纪的欧洲是数百年来衰退最快的时期;就连美国“改造”最成功的日韩两国,都分别有《广场协议》和“伪发达国家陷阱”的历史伤痛,始终无法获得完整主权,实现全面发展。
在理论和实际案例之下,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昭然若示:所谓的“鲨鱼海豚”比喻和“改造中国”概念,都只是美国对自己霸权野心的片面诠释。中国永远不会屈从于这种霸权思维之下,而是会继续走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
拜登有三种方法恢复中美之间的沟通既然“改造中国”的路子走不通,对美国来说,接受现实,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在中美经济依存的框架下继续实现双边互利发展,就是更好的选择。
但想要在当今极度紧张的中美关系中寻求缓和,是异常困难的。这需要美国方面改变既往的模式,作出积极的改变。因此,现在美国内部有关如何缓和中美关系的声音非常重要,这些声音能帮助我们了解美国怎样看待中美关系,以及美国立场上缓和中美关系的思路,为接下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美国华盛顿堡投资顾问公司的经济顾问尼古拉斯·萨根就在5月5日于《国会山报》撰文,提出了拜登有效恢复中美关系的方法。在文中,他将其总结为三种方案:
第一种,阐明美方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
第二种是确保美国的立场与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兼容
第三种途径则是加强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友的关系
这三种方案,美国似乎都在实施,但似乎方向又都不正确。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近期的一系列发言中就尝试阐述美国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她在接受英国媒体《金融时报》采访时强调,美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优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但“无意损害中国的竞争力或经济发展”,未来美国仍然会不断审查并可能扩大对华出口禁令清单。
这种阐述对改善当前的中美关系没有任何好处,因为美国仍然没有将国家安全问题和更广泛的贸易问题区分开来,而是模糊的将其混为一谈,这使得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谈判举步维艰,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也全由美国定义。美国滥用“国家安全问题”损害中国利益的现状并未改变。
在美欧盟友的问题上,美国做的则更差。美欧之间对华态度的分歧极大,美国长期无视欧盟的利益,单方面裹挟欧盟恶化对华关系,利用欧盟跨大西洋政治派系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已经开始引发盟友反感。马克龙访华之后所做出的声明,就是对美国无法与盟友兼容的警告。这使得美国拉拢盟友建立统一的对华立场格外困难,美国也不可能从中获得力量去帮助自身实现与中国的有效谈判。
而在美国处理亚太盟友的问题上,美国采取的策略并非加强关系,通过其影响力来实现与中国的沟通交流,而是全面控制,利用其建立军事威慑体系与中国对峙。中美关系恶化之后,美国与日韩、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发展就完全破坏了区域力量平衡,加剧了区域局势紧张。这和美国自己幻想的通过威慑制衡中国战略都相去甚远。
总的来说,萨根的方案已经极度偏向于美国,是在美国利益基础上寻求可能的缓和办法,但美国政府连这种程度的外交活动都无法达成,更遑论能真正解决中美矛盾问题的公平合作方案了。
这些来自美国的观点和现状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短期内不应对美国主动改正错误、缓和对华关系抱有期望。
日韩希望恢复中日韩三国对话在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无望缓和时,美国在亚洲的主要部署——日本与韩国,又有了新的动作。
据日本媒体NHK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5月7日早间自东京出发,前往韩国正式开始访问行程。在出发前,岸田对记者表示,希望基于信任关系与尹锡悦就日韩关系、国际和地区局势等议题坦率交换意见。
日韩两国将于5月7日当天举行首脑会晤,而中国会是此次会晤的重要话题。据日本共同社引述外交消息人士指出,岸田将在此次同尹锡悦的会议上提出早日重启中日韩三国对话的诉求。
中日韩对话从2019年底开始中断至今,三国因为各种复杂问题,始终没能达成重启会晤的共识,如果此次岸田文雄访韩能够重新促成中日韩三方会晤,可能为东亚局势变化打开新的局面。
不过岸田打开的是何种“新局面”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在此前的3月16至17日,尹锡悦刚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岸田文雄此行回访将意味着日韩两国时隔12年重启首脑互访的穿梭外交。
结合上半年日韩区域升温的过程,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美国的身影。在此前几年,日韩之间一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矛盾不断,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受到了日本否定侵略历史态度的影响,韩国方面一直在争取日本赔偿二战的战争受害者,日本方面则一拖再拖。
但在今年三月份,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单方面谅解日本,将韩国对日本的定义从“军国主义侵略者”改为了“拥有共同普世价值的合作伙伴”,并组织国内企业捐款成立基金会,替代日本赔偿二战受害者,在此基础上,日韩关系才实现全面回暖。
在后来四月底到五月初的尹锡悦访美行程中,他更是卑躬屈膝,不但在白宫献唱,还要求韩国民众要“懂得感恩美国”。
由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当前对所谓“亚洲盟友”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恢复中日韩三国对话,日韩两国不太可能为区域和平稳定同中国交流,而更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进一步对中国施压,利用中国恢复区域稳定和平局势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反华”方向。
对此,中国必须保持谨慎,即便有美国的影响在,对话对整个东亚局势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中国不应该直接放弃对话机会。在同日韩接触时考虑到美国对两国的影响,在确认不会进一步恶化区域局势之后,再与日韩进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