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的历任领导人中,勃列日涅夫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特殊就特殊在很平庸,1964年在把赫鲁晓夫搞下台的一干人等里,勃列日涅夫的名望以及权力都不是最顶尖的,但偏偏是他成为了最高领导人。
当时苏联高层两大实权人物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了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内斗,于是互相妥协把勃氏推了出来担任最高领导人,其实大家最开始只是把勃氏当成一个傀儡过渡,谁能想到勃氏在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8年。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苏联国内的矛盾严重加剧,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人唯亲,在很多重要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亲信,上行下效,导致整个苏联的官僚系统几乎都是如此。
经济上也没有进行改变,反而加剧了原来的结构,使得整个经济体系更加僵化。
除了军事变得异常强大以外,那18年里苏联似乎没有任何亮点。即便是军事,勃氏也下令入侵了阿富汗,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伏笔,因此现在很多人说,苏联之亡实亡于勃列日涅夫。
但勃列日涅夫真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发自己一堆勋章的领导人吗?并不,他也看出了苏联有问题,也想要进行改革来让国家变得更好,但是一场未遂的刺杀改变了这一切。
1965年末,勃列日涅夫掌握了实权,他某天与《真理报》副主编散步时聊到了苏联的出现的一些问题,说着说着勃氏热血上涌激动地说:我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军人,战场上的牺牲我们都不怕,还畏惧什么?我们一定要为国家做点事。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他是这样说,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他重用了经济专家柯西金,赋予对方很大的权力,于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第一阶段——新经济体制出台。
客观地说,当时效果还很不错,苏联的经济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也得到增强。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但几乎所有苏联人都相信日子会越变越好。
一片利好的局面被1968年爆发的“布拉格之春”打破,虽然布拉格之春最后被成功镇压,但苏联内部纷纷开始思考改革带来的利弊,勃列日涅夫自然也不想因为改革让自己被革下来,因此改革逐渐陷入了停滞。
1969年1月22日发生的暗杀事件更是让数年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
当天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科伏努科沃机场为苏联航天英雄鲍里斯·沃林诺夫等人举行欢迎仪式的日子,由于前几天就通过各个渠道向全苏联通报了这个消息,因此数以百万计的苏联人民在电视机前收看现场直播。
但是转播,信号突然中断了一个多小时,画面回来后勃列日涅夫也始终没有出现,这些极为反常的事让苏联群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猜测勃氏是否已经突然去世了。其实勃列日涅夫人倒是安全得很,只是遭遇了一场未遂的刺杀。
在勃列日涅夫的车队即将出发前往莫斯科科伏努科沃时,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突然走到了车队前做出一番安排:安德罗波夫说服勃氏从第二辆车换乘到第三辆车上去,让外表酷似勃氏的航天专家别列戈沃伊坐上第二辆车,并且让电台不断突出最高领导人就坐在第二辆汽车上的信息。
做完这一切之后,车队从克里姆林宫出发,可刚驶入博罗维茨基大门,一个身穿警察制服的枪手就朝着第二辆车疯狂射击,导致坐在第二辆车上的别列戈沃伊以及另一名宇航员受伤,第三辆车上的勃列日涅夫则只因为刹车太急被刮伤了眉毛,其他没有任何问题。
这名枪手很快被制服,当时没造成多大损失,但后来的影响却非常大,而且诡异的是,似乎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早早就知道了会有刺杀?
图: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的确知道,克格勃副主席谢苗·库兹米奇·茨维贡更早知道,只是出于内斗的心理,茨维贡没有阻止刺杀的发生。
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勃氏能够上位背后就有他的出谋划策,所以他也获得了很丰厚的回报,1967年担任克格勃主席。
克格勃的力量巨大,安德罗波夫又是如此能干,这让勃氏很不放心,所以勃氏就把茨维贡安排成了克格勃副主席,名为协助工作,实则分权监视。
茨维贡是勃氏的连襟,受到的信任自然更多,他也是从卫国战争走过来的老人,也想做老大。只是论能力他还不及安德罗波夫,想找对方的把柄也一直没找到。
直到1月22日的早几天,茨维贡收到了心腹送来的三封密报,说有一名叫伊利英的年轻军官非常仇恨领导人,他偷走了舅舅的警服以及两把手枪、四个弹夹,然后失踪了。
出于特工的敏感,茨维贡很快就想到了这名年轻人要刺杀勃列日涅夫,后来部下调查来的消息印证了这点。茨维贡最开始是想要上报,但随即意识到这是个扳倒安德罗波夫、自己上位的好机会。所以茨维贡硬是把消息压了下来。
在事件发生的前14个小时左右,茨维贡又收到了一封密报,确定伊利英会在1月22日让全国人民目睹最高领导人遇刺,但是他依然没有上报。直到车子即将启程,他才把这个消息掐头去尾地告知了安德罗波夫。
他以为事发突然,安德罗波夫凭借有限的消息也无法做出什么反应,自己这个位是上定了。
很显然茨维贡低估了安德罗波夫,后者瞬间就做出了一番布置,让勃列日涅夫有惊无险地躲避了刺杀。
图:茨维贡
勃列日涅夫在确认安全后非常愤怒,严令安德罗波夫彻查。
这时安德罗波夫很聪明,他明知是茨维贡刻意放任,却没有把这事抖出来,只说是那名年轻的军官对自己的处境不满,因而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勃列日涅夫却不信这个说法,在他想来一名低级军官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举动,背后一定是有高层在指使,借机除掉自己。他狐疑的目光掠过那些实权派,首先就决定要拿掉谢列平。
当年把赫鲁晓夫挤兑下台,谢列平就是其中主力,并且在1958年至1961年间,谢列平还是克格勃主席,很多苏联人都认为“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谢列平这样强有力的领袖才是大国的领导”。这样的一个人对勃列日涅夫来说威胁太大了。
因此谢列平迅速被架空,然后被安排到管教育的闲职部门,后来又被逼迫退休。
图:谢列平
搞定最艰难的对手后,勃列日涅夫还是感觉不安全,随即又向波德戈尔内发难。
波德戈尔内是从乌克兰一路摸爬滚打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也很精通斗争手段,手底下还有一帮铁杆亲信,但他还是比不上勃列日涅夫。
他的亲信一个个被勃列日涅夫明升暗降,远离了实权部门,最后他本人也被以“健康原因”解了职。
最后勃列日涅夫对准了柯西金。
这个昔日为勃列日涅夫改革制定新经济体制、提高苏联国力的功臣,也是苏联高层中唯一精通经济建设的人,此时离奇成了勃列日涅夫的目标。
柯西金没有政治野心,为人也很谦和,但身边也被安插了很多勃列日涅夫的人手,每当柯西金要执行什么新的经济政策,那些勃氏的亲信就纷纷阻拦,导致改革根本就无法继续。
后来勃列日涅夫还在大会上指责柯西金: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改革、改革,谁还需要这个改革?谁又懂得这个改革?继续努力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自此勃列日涅夫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再也没有任何创新,之前的问题再一次涌现出现,经济发展出现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或许最初的新经济体制是触动了勃列日涅夫本身的利益,不过没有影响到大体,所以他心中有些怨言,但也可以接受。
然而在发现有人可能要暗算自己、触动到根本利益时,勃列日涅夫就彻底怒了,连本带利地翻旧账,昔日被影响的利益一并要了回来。
并且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勃列日涅夫还开始任人唯亲,他的女婿和儿子没有一点本事却能身居高位、肆意贪腐,导致苏联的顽疾越来越严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团体。
这些也是后来苏联解体的一大因素。
总之勃列日涅夫给我感觉就是,刚上台时还是个想要励精图治的热血领导,只不过他的热血也是有条件的,一旦触及他的根本,那冷却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
不得不说勃列日涅夫这个斗争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几乎没流血就把几大对手全搞定了,要是能运用到治国之上,苏联或许也就是另一方景象了。
[点赞]
这些马后炮,苏联国力是在他执政时达到鼎峰,美国都处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