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颖创意?学会这3招,创意头脑不是奢望

轩凌小土豆 2020-12-08 13:10:48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或者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对于工作任务,反应迟钝,想法单一,总是想不出好点子;别人举一反三四五六易如反掌,自己举一反一还觉得难于上青天;常常抓破脑袋都想不出一个创意点子,感觉自己智商不够用;一直想要创意头脑,却总是找不着方法或者窍门;反应总是慢半拍,不知不觉间变得自卑了起来……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成绩不错,天真的以为步入职场应该也顺风顺水,没曾想却过得如履薄冰。同样的项目,同事们拿到手立马就有四五六七个点子,堪比信手捏来。而我则很尴尬,抓破脑袋,想到秃头都拿不出一个点子,感觉自己压根就没有创意细胞存在于大脑中。

渐渐的,自己变得很焦虑,越焦虑越找不到创意,继而导致自卑心理。同事们最初还是很愿意帮助我,会分享一些创意,可时间长了却渐渐被疏远。毕竟,谁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原地踏步的人身上。可越是这样,自己便越自卑,真害怕哪天被炒鱿鱼。

为了改变现状,我去各大平台搜索了方法,观看了很多视频,可效果还是微乎其微。直到有天写作课的老师讲起日本顾彼思商学院所著的《事业开发》一书中的“缝隙战略”,出于好奇,我仔细看完了这本书,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促进创意产生的方法。

原来,创意头脑的产生也是有方法可实践的,当然,也不排除聪明绝顶的人才不靠方法便可以轻松超越普通大众,可作为智力一般的大多数普通大众,靠一定的方法突破自己还是一条不错的捷径。那么,要想拥有创意头脑,随时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颖创意,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包含10个小点)。

一、扩大加深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事业开发》中的有个句子令人眼前一亮:广博的知识储备相当于创造灵感的抽屉。

这就好比一个看书很多的人,能够想到的东西,与一个看书很少的人,透过事物能够联想到的是完全有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的。当然,她们的理解应用能力自然也不是一个水平。因此,为了产生更多的创意,我们除了读书,还可以:

1.尝试从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

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要做出一个富有创意的产品,不仅仅要从生产者出发,也要考虑消费者,还要将销售者思考入内。

近些年对我印象深刻的是各种听书软件的横空出世,曾经以为纸质书籍就是精神食粮的天花板,没想到电子书的出现,让精神食粮携带更方便。后来又出现了听书软件,让你省去看出的时间,换做用耳朵来更便捷更轻松的汲取知识。更有甚者,将厚实的书籍提炼精华,再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传递,大大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让多少人阅读的感受,从之前的枯燥,改观为妙趣横生。

2.以时间顺序追溯事物发展,尝试把握其情况,并预测未来动向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一度狭隘的以为只有北上广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所以哪怕家人如何反对,我还是去了深圳。是的,没有去北上广,而是去了深圳。宏图伟志在迈开脚的第一步就夭折了,在外摸爬滚打后还是决定回家创业——养鹅。

可老父亲不同意,除非跟他一起养猪,勤勤恳恳干一年看表现如何,他才同意我折腾。后来,猪价飙升,鹅价却一如既往的平稳。过了许久我才知道父亲前年突然把养牛,养羊的精力,着重转移到养猪,是靠着多年的养殖经验赌上一点点运气博一把。他本以为前几年四五块一斤的猪价,最近这两年怎么也能够涨十块,不说翻一番,哪怕只是涨几块钱,也可以赚不少,没曾想最高的时候涨到了21块。

不知道未来几年会怎么样,只是随着猪牛羊价的不断攀升,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大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发展事业。有人开始大规模承包土地种植各种蔬菜,有人开始规模化养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城乡差距说不定也会逐年缩小。

3.将类似的现象和相反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初中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总是怎么也记不住,后来求助于妈妈,妈妈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东西记得特别快,还能记很久。那时候,妈妈告诉我的方法就是把比较像的放一起,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和那些完全相反的放一起记。

所以那时候,班上好多同学记英语单词是标拼音或者汉字代替发音,我是靠少数民族方言的发音记英语单词。虽然记得也没有多快,但是真的可以记很久。毕竟伴随一辈子的方言可是不容易忘的,那个单词当然也就跟着记住了。

其实,对于这个点,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分析与自己相似的,让自己活得更通透,研究与自己相反的,让自己更强大,应用于创意也同理可得。

二、萌生创意的技巧1.对已有常识保持怀疑态度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要接触无数信息,有人因为过于信任而在信息中沉沦,有人因为保持思考而遗世独立。

说出来很尴尬,曾经我也傻傻的沉沦过。对于睡得越多,皮肤越好,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共识了。但我亲自实践后,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对此我有深刻体会。

有段时间,为了准备考试,我每天四点半起床做题,晚上九点前进入深度睡眠,可能是形成了生物钟,过得还是挺自在舒适的。还常常被自己的自律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可好景不长,考完试后的沉迷于玩手机,猛然看到有篇文章说成年人要睡够至少八小时,女孩睡得越多,皮肤越好。

我就开始不淡定了,正巧脸上也冒了几颗痘,不断找一堆荒唐的理由去验证女孩睡的越多,皮肤越好的“定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验证一个荒谬的“定理”,会竭尽全力说服自己,让本来还算聪明的自己成功洗脑成愚蠢的自己。

所以,我为了皮肤变好,连平时跑步的时间都拿来睡觉了,平均每天甚至睡到12个小时以上。井然有序的计划被打乱,吃得多,睡得多,体重直线飙升,关键皮肤也变得更糟糕,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像经历了一场浩劫,其实也不过是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放任自己颓废了而已。

过了一段时间,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回归之前的作息,皮肤和体重也逐渐回归正轨,但从破坏到恢复正常,实际是个缓慢的过程。其实,那个时候,我但凡有点理智,但凡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也不至于有这么深刻的教训。

互联网时代,每天给我们的信息很多,可真正能够对自己切实可行的信息,不仅少得可怜,还往往都不可以直接拿来应用,起码要经过层层删选,不断反思。 这个时代,不怕你因为时常保持怀疑态度而特立独行,就怕你人云亦云,随大流蹉跎了半生。

2.与出乎意料的东西进行组合

前段时间很火的一款“书包”,准确的说应该叫背包,突破一般的靠帆布,皮革等为主要材料,完全采用各种零食。远看是一个“书包”的形式,近看发现都是各种款式零食,实在有些出乎意料,更多的是惊喜连连。这款设计很颠覆传统认知,且人人可以上手制作,它火得理所应当。

老古人在“与出乎意料的东西进行组合”这方面倒是早就给我们做了示范,就拿锯子来说,当时有位古人被一种草划破了手,仔细观察发现这种草的叶子上是密密麻麻的牙齿,古人就靠这个灵感才发明的锯齿,才有今天我们的得力工具——锯子。

还有小学语文课本上那只口渴的乌鸦,为了解决饮水需求,聪明的乌鸦用嘴叼石子,将水瓶里的水溢到瓶口。

你看,靠一株草,能造一把锯子;靠几颗石块,可以喝到水。昨天,拿着手机就可以买东西,今天靠着直播,便可以带货。我甚至在想,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可以在线上就摸到衣服的面料,或者只需要买一套衣服,便可以自动按自己的主观更换各种款式;理发也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按照自己的口味,在线上完成……很多出乎意料的东西进行组合,可以发生电光石火的化学反应,只要敢想,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3.灵活运用比拟说明

《事业开发》中写道:当发现有趣的事业点和现象时,要想想能不能把这些发现用在你的事业发展中。正确地使用会无意扔掉的东西,并将它事业化。

每一年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到处可以看到旧物回收的三轮车,有同学甚至专门整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的书,将书籍低价购买后,要么按新书的半价卖给学校里的书店,要么以七八折卖给新生。

前段时间进城买电脑,发现之前的小黄车,现在换成了电动自行车,简单方便,关键价格还不贵,速度还更快了。

读书的时候,最初快递要自己去拿,而且离宿舍还挺远,后来有同学组织起来专门把快递送到各个宿舍楼下,每一个快递收两元,一次好几个的还可以打折,简直不要太方便。

原来,处处都是创意,处处都伴随着商机,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发现,并去实践。

三、能够产生更多新思维的技巧

我们都常听到“人多力量大”,其实人多思维也活跃。一个人的创意,哪怕可以想到十个,也比不上五个人一起想的多,这其实就是1+1>2的道理。当然,我们大多数时候需要靠自己一个人抗下,所以也有适合多人的,也有适合个人的,新思维,新创意的方法。

1.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说白了就是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往往在这样的场合,最重要的是不能用打击或消极的言语去反驳发言者。比如,这是不可能的;你说错了;这个还为时过早等等话语。

头脑风暴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准确无比,异口同声的创意,而是得出很多创意,也许不那么可行,也许存在瑕疵,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2.斯盖普法

这个方法看着名字很唬人,其实就是头脑风暴后的“删选师”,通过头脑风暴得到各式各样的创意后,进行组合,进行修正,进行乱序……然后得出自己最满意,对项目最适合的几个创意。

通俗的说,如果把最后的创意比作一件衣服的话,头脑风暴就是各种杂乱堆放的材料,可能用得上,可能用不上,但绝对很多。而斯盖普法则是将这些材料归纳整理,挑出最优的留下进行缝制。

3.逻辑树

将一个主题无漏洞、不重复地呈树状式展开思考的方法就是逻辑树。

这就好比写一本书,而逻辑树就是这本书的大纲,从章到篇到段到字,一层层不重复的推进。往小了说,逻辑树就像是一篇文章,它讲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它?该怎么去做?先有一个大框架(树干),再一点点往里边填充内容(树叶)。

4.曼陀罗思考法

它其实就是朋友圈发照片的“九宫格”法,在一张白纸上,画3^3的格子,在最中间写上最关键的词,通过这个词不断发散思维,填上其余的八个格子,并不断扩散出更多的创意。

这和平时我们写文章的技巧不谋而合,有时候,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时,可以拿出纸和笔,按照九宫格法(曼陀罗思考法)从最初的一点,想出很多的枝枝叶叶。

结语:

读完《事业开发》不难发现它是一本受众很广的书,适合即将步入职场,想要开启新事业的大学生;也适合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想要跳槽另谋高就的资深职场人士;还适合想要做斜杠青年,却总不敢迈开脚行动的观望人群……

当然,对信息爆炸的今天来说,最重要的是敢于行动,虽然一直深知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真正走到罗马的人,并非脑中知识无数,却只敢自娱自乐者,而是那群敢于大步向前的人。不去行动,不去实践应用,知识或者理论,其实也不过是一行行苍白的文字。

那么,为了让新颖创意源源不断,这些方法都学会了吗?赶快行动起来吧!

0 阅读:1

轩凌小土豆

简介:喜欢历史的90后